主题: 中国平安10天下跌20%
2008-10-20 08:21:52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14
回帖数:21875
可用积分数:99874275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7-23
主题:中国平安10天下跌20%

中国平安10天下跌20% 大小非恐惧时机构贪婪

  平安H无大小非干扰股价坚挺 A-H现价差40%

  投资教科书上陈言股票价格既取决于公司内在价值亦与市场供求关系有关,基本的共识认为前者决定公司股票长期价格,后者则左右股价短期表现。

  目前市道,各路投资者已经陷入癫狂阶段,虽然政策面利好不断,但市场指责注重公司内在价值挖掘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越发短视,借利好出货导致大市值公司股价一路下滑。

  查看股票背后交易的TOPVIEW数据,事实上基金在2000点之下已显理性,开始注重公司价值,净买入迹象明显,但显然这个市场第一大主力并非基金,面对制度层面仍然无任何约束的大小非肆意抛售廉价筹码,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资金实力雄厚的基金亦只能且战且退,毫无抵抗之力。

  平安A闷头下跌

  机构加仓大小非减持

  平安A股加速下跌也许是个机会。一方面机构不断增持,另一方面大小非却在巨量减持。

  大智慧TopView(查看席位交易数据)数据显示,9月24日至10月14日的十个交易日统计区间内,中国平安机构持仓比例从18%增至21%,而与此相对应的却是代表大小非的法人账户持仓比例从69%迅速降至65%,具体交易席位上,代表机构的G字和A字(券商)交易席位合计买入35亿元,净买入5亿元,但与A字(普通)交易席位高达20亿元的净卖出金额相比仍显螳臂当车。

  细解交易席位,中国平安大小非集中地——平安证券深圳八卦三路营业部净卖出高达12亿,相对于中国平安当初33元发行价而言,跌破30元的平安已无任何获利者,但大小非却呈现加速减持之势,对此一位券商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仔细推敲并不难理解,因为中国平安作为一家非国企上市企业,成立至今吸纳了无数集资股东,面对整个经济环境的不景气,不排除很多实业股东面临资金周转困难而忍痛割爱。”

  净买入席位方面,中信证券券商席位、申万新昌路QFII席位以及多只基金席位凭借有限的资金实力承接了一部分的大小非减持筹码,但仍然无法抵挡中国平安股价10个交易日内下跌20%的尴尬现实。

  上海一位女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我原来也不太看好中国平安之类的保险股,但现在似乎中国平安基本面已经到了不能再坏的地步了,按照经典投资学理念,现在应该是买入时机了。”

  平安H无大小非干扰股价坚挺

  香港投行看好

  与中国平安软绵的A股走势不同,不受“大小非”干扰的H股平安虽常演绎过山车行情,但股价始终维持强势特征,甚至于10月14日收于44.8港元。中国平安A-H的价差超过40%。

  H股平安能够站稳40港元上方的原因在于众香港投行研究报告的力挺。

  在中国平安于两地公布三季度计提巨额投资损失消息之际,花旗、美林、汇丰、瑞信、麦格理等香港一线研究机构纷纷发布投资评级,在仍然定高目标价的同时,维持“优于大势”的评级。

  10月9日汇丰证券研究报告称,随着为投资富通拨备157亿元人民币以及海外扩张等困扰股价因素逐渐消除后,中国平安将重新成为纯中国保险股。

  该报告引述平保管理层指:“对富通集团的拨备只影响2008年第三季业绩,对未来业绩影响轻微,兼且将专注内地业务增长及成本控制,暂时搁置海外扩充计划。”

  该行重申平保增持投资评级及目标价66港元。

  瑞信则在调低平安保险(02318)目标价由79港元降至72港元的同时,预测了该公司未来三年的盈利预期:下调平保预期2008年每股盈利预测97%,由每股2.32元降至0.06元人民币,并将其2009年及2010年每股盈利预测同降4%,各至2.65元及3.27元人民币。

  虽然盈利预期均有不同程度下调,但该行仍维持其优于大市的投资评级。

  花旗的研究报告同样调低平安2008、2009两年盈利预测94%及37%,同时该行亦下调其目标价,由70港元降至62港元,但仍维持“买入”的评级。

  而澳洲投行麦格理最为乐观,认为中国平安已经遭到过度抛售,因为对富通的投资遭受的损失是一次性的,而且人民币157亿元减值中的67%已经计入上半年的资产负债表。

  该行认为,中国平安核心业务的基本面依然没有改变,维持该股强于大盘的评级,目标价甚至定为82.00港元。

  9月大小非减持仍凶猛

  平安A机构仓位保持不变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10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份累计产生股改限售股的数量为4663.13亿股,其中9月份解禁10.62亿股,持有限售股数量占比大于等于5%的也就是“大非”解禁9.05亿股,小于5%的“小非”解禁数量为1.58亿股。

  整体来看,9月份本是全年解禁数量较低的一月,比如6月份解禁数量为29.61亿股,7月大小非解禁数量为25.34亿股,而解禁高峰的8月份解禁数量高达215.47亿股。

  不过解禁数量小并不意味着减持就少,按照解禁总量与减持量的比例来看,9月份可谓是压力最大期。9月大小非共减持4.52亿股,其中“大非”减持1.47亿股,“小非”减持3.05亿股。

  对比中登公司公布的从今年6月到9月份的限售股解禁减持数据,虽然9月份是解禁数量最少的一月,但4.52亿股的减持量却并不是最小的,6月份解禁数量为29.61亿股,减持数量4.51亿股,在解禁数量大大超过9月的情况下,减持数量还比9月少200万股。

  虽然8月大小非减持数量比9月多2700万股,但8月当月解禁数量却高达215.47亿股,比9月份多出了200多亿股,超过9月份20多倍,其中“大非”解禁210.37亿股,大大超过9月份的9.05亿股,不过让人不解的是9月“大非”减持数量为1.47亿股,多于8月的0.94亿股。另外,“小非”9月的解禁数量为1.58亿股,但减持数量却高达3.05亿股,说明此前解禁未卖出的纷纷选择9月出逃。

  统计数据还显示,截至9月末,基金、QFII、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在银行托管专户的A股市值为16395.51亿元,比前一月减少1100.39亿元。如果考虑到当月沪深300指数下跌6.19%,9月份机构仓位基本保持稳定,无能力亦无意愿继续减仓。

  2000点之下中国平安之缩影表明以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虽为多方,但无奈与“大小非”空方实力相差悬殊,越买越跌成为必然。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