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化腐朽为神奇:消落带里的新三峡
2008-10-22 22:30:40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9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aynz
发帖数:106
回帖数:845
可用积分数:144751
注册日期:2008-05-25
最后登陆:2010-08-10
你要是说不行,那大概就是没戏吧。本来只不过就是突发奇想,根本没来得及仔细考证成本等细节问题,只是粗略地翻看了一些报道中说成本低于光伏发电便唐突地把想法说出来了。我会查看更多的材料的,也是一种个爱好吧,至少它能让我了很多东西。

很多时候,价值不是完全“明摆”在哪里的,需要不断地去发掘。在资本市场中,明摆着的价值很难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逐渐深入的了解,让人有种愈来愈强烈的感觉,三峡/长电还有许多待开发的宝藏。

非常感谢水电是金朋友看和回复我的帖子。
2008-10-22 22:39:16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0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jimmy
发帖数:95
回帖数:311
可用积分数:1342788
注册日期:2008-03-16
最后登陆:2025-09-11
只要有可能性就存有价值,成本的问题随着日后科技的进步会慢慢得到解决的
2008-10-22 23:10:59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1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aynz
发帖数:106
回帖数:845
可用积分数:144751
注册日期:2008-05-25
最后登陆:2010-08-10
成本高低确实很难说。作为外行,我个人的推测则比较乐观。从技术角度看,太阳能集热和低沸点液体气化都再简单不过了,而蓄水、相关管道系统、低沸点液体都可以长期循环使用,加上蓄热水介质的转运不需要外界动力、外输电有现成的可利用设施,加上既不需要征用建设占地又不需移民等费用,还可以同长江两岸的固岸建筑联合设计。这样一来,综合成本不仅会远远低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甚至有可能低于火电发电。

该贴内容于 [2008-10-22 23:58:27] 最后编辑
2008-10-23 08:14:29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2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玄之玄机
发帖数:105
回帖数:216
可用积分数:584155
注册日期:2008-05-31
最后登陆:2011-07-13
呵呵,有想法才会有创新,有创新才会有额外的收益!
支持aynz,希望三总也有这种想法!!^_^
2008-10-29 03:28:48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3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aynz
发帖数:106
回帖数:845
可用积分数:144751
注册日期:2008-05-25
最后登陆:2010-08-10
转:美专家呼吁合理利用三峡消落带 《财经》记者 张瑞丹 [10-28 20:54]  

  【《财经网》专稿/记者 张瑞丹】根据2008年三峡库区的蓄水计划安排,今年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将逐渐抬升至160米。而当三峡工程完工后,最终将达到冬季蓄水发电水位175米,夏季防洪水位145米。
  这意味着,三峡库区从此每年都要经历自175米降至145米、再升至175米的“放水蓄水”循环。而期间30米水位落差所形成的“消落带”,面积最大达到45平方公里。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湿地专家威廉. 密茨(William Mitsch)在近日出版的《科学》杂志撰文称,如果能够合理加以规划和利用,三峡水库周边有望形成一个新的湿地生态系统,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减缓每年水位变化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三峡工程一直受到来自不同方面,尤其是生态环境方面的质疑。巨大的水位变化,使反对者担心,随着三峡水库开始进入蓄水状态,逐渐上升的水位很可能对周围地区,特别是消落带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毕竟,这种水位的变化,是大自然从未出现过的;即使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沿岸,也没有经历过如此剧烈的水位变动。
  一方面,库区内农业、渔业以及居民生活排放的污水和有毒物质等,可能会造成水库水质污染及支流河口区水体富营养化。另一方面,水体中逐渐增多的沉积物,也可能会造成水位超出预期,最终导致不可预料的后果。
  不过,密茨也指出,上涨的江水和不断变动的水位,也恰好为建立一个崭新的生态系统提供了机会。他建议,生活在三峡库区中的人们,与其被动接受事实,不如将其视为新机会,即通过采取合理的行动,来减缓三峡工程每年带来的影响。
  密茨认为,目前那些在水库耕作的农民,需要重新对传统耕作方式进行调整。例如,在枯水期引进新的农业种植方式,或者最好放弃过去在丰水期大量使用化肥的耕作习惯。
  因为一旦在丰水期大量使用化肥,就会造成枯水期化肥沉积物中所含的氮、磷成分偏高。而随着氮、磷含量高于正常水平,便会造成富营养化,造成大面积的藻类爆发。
  今年9月,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移民工作委员会提交的《关于三峡(重庆)库区水库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就指出,部分支流水体已经受到严重污染。局部河段尤其是河口段水质的富营养化,造成“水华”现象多次发生。
  因此,密茨建议,如果农民一时无法改变使用化肥的习惯的话,那么可以沿着水库边缘的斜坡挖凿池塘和塘地。这样,不仅可以涵养水源,在涨水期可以通过铺网捕鱼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也可以避免枯水期过量的营养物质流失到河流系统中。
  虽然质疑者声称,水库的建成将会大大破坏鱼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生存环境,但密茨强调,水库旁边形成的泥滩,在夏季同样将会为水鸟和其他栖息在湿地上的鸟类提供最理想的生存环境。
  当然,密茨坦言,目前判断水库周围能否真正建立起新的湿地生态系统还为时过早;要实现这一目标,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不仅需要考虑水库本身,更应该考虑水库以外的问题”。
2008-10-29 04:10:12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4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aynz
发帖数:106
回帖数:845
可用积分数:144751
注册日期:2008-05-25
最后登陆:2010-08-10
三峡库区消落带: 脆弱的生态环境

来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作者:郭剑峰 发布时间:2008.08.07

水库的水位涨落带,又称为消落带,是指由于季节性水位涨落而使水库周边被淹没土地出露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根据三峡工程方案,为了使三峡水库长期保持绝大部分有效库容,水库将采取“蓄清排浊”的运行方案,即,在每年汛期(6月~9月),长江上游来沙量最大之前,将水库水位降至最低的145米,并开闸放水排沙,而在汛期后(10月)开始蓄水,将水位升至最高的175米,以拦蓄清水发挥水库效益。所以,三峡水库建成后,将在库区两岸形成垂直落差达30米的消落带。

一、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的特点

三峡消落带生态环境由其地貌形态、组成物质与土壤、地下水、气候与植被等要素组成。由于消落带是水位反复周期变化的干湿交替区,它不仅与库区水域系统进行着物质、能量交换,同时,还与库区两岸坡地系统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三峡库区消落带是库区水域与周边陆地环境的过渡地带,同肘具有水、陆两个环境的特点。

二、三峡库区消落带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

据专家统计,三峡水库消落带在5月底至9月底间出露的面积达437平方千米~446平方千米,可季节性利用的土地面积为300平方千米~400平方千米。由于此时正是该地区光热雨资源相对集中期,因此,水库消落带的土地资源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和多种利用功能,这对于三峡库区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的状况来说,是一种宝贵的土地资源。在水库开始蓄水及全部建成后的运行过程中,消落带将极可能被当地农民或有关部门季节性地利用。由于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的特殊性、人地矛盾的尖锐性和土地季节性整理的复杂性,因此,消落带将可能出现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重环境污染

消落带作为水域与陆地环境的过渡地带,其生态系统将受到来自水陆两个界面的交叉污染:①水域中的一些污染物由于风浪和库中水体的运动,将向两岸消落带移动,水中的部分垃圾将进入消落带;同时,水中的一些营养物质也将进入消落带的下部土壤中富营养化。②三峡库区人口密集,水库两岸人类活动频繁,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大量废物和垃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都将经过消落带进入水库,造成水体污染。

2.加大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三峡水库两岸沟壑纵横.地形陡峻(坡度15度以上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4%),相对高差大。库区蓄水后,在降水和库水位周期性地涨落的作用下,消落带坡面上的植被和土壤结构将被破坏,水土流失量将加大。到目前为止,库区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土地总面积的58.2%。

3.破坏植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

三峡水库蓄水后,消落带由原来的陆生生态系统演变为季节性湿地生态系统,一方面会出现一些新的物种或发生物种变异;另一方面使原来适应陆生环境生长的物种,尤其是植物物种将逐步消亡,而适应水生环境生长的物种又因消落带的季节性出露水面(陆地环境)使成活率降低。因此,整个消落带的植物种类将较以前的陆生环境大为减少,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脆弱性增强。

4.诱发地质灾害

在整个三峡水库消落带中,大部分区域地形陡峻,河岸地层稳定性差,加上库区沿岸人多地少、人类活动频繁,是我国环境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库岸两侧岩石周期性地浸泡在水中,库岸山体吃水比重加大,使两岸坡地稳定性减弱,从而诱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严重威胁库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库区的安全。

5.爆发流行性病情、疫情

消落带受水陆交叉污梁。低水位时,垃圾、杂草等污染物直接留滞在消落带上;高水位时,水流速度慢,污染物不易扩散。这两种环境都易滋生各种相关的病原体、致病菌,特别是在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污染严重的消落带将成为各种相关病菌、寄生虫的滋生源,以及异味和恶臭的散发地,并很可能导致大规模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三、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保护与防治对策

消落带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三峡水库的安全运行,而目还将直接影响库区周边20多个县(市、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友展,以及人民身体健康。因此,应采取一定的对策加以治理。

1.合理规划治理

三峡库区消落带分布广,应首先对库区消落带做一次全面详细的调查研究,然后根据不同地域消落带的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和三峡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要求,制定消落带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规划,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如水质保护区、河湾段的生态渔业区、开阔河滩段的季节性种植区、陡峭消落带地段的禁垦区等,并以此作为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资源利用、生态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指导依据。

2.调整库区两岸的衣村产业结构

通过加强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及其加工业等取代传统的耕种业,以减少滞留在消落带或经过消落带入库的污染物。例如,在海拔160米以上的消落带地区,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种植季节性绿色蔬菜。但在种植过程中,应严格管理,禁止使用有污染的农药或化肥,以保证库区水质的清洁。

3.大力建设植被生态工程

植物群落具有过滤有毒、有害物质,净化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等功能。因此,三峡库区消落带应大力进行生物工程建设。应以草先行,选择一些适合本地区气候及环境的草本植物,同时栽种灌木及乔木等木本植物。通过多层配置的植树种草,保护水库、水库消落带的环境。

4.修建护岸、护坡工程

在库区某些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的地段,应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来加以避免。比如,在古滑坡体上修建排水工程,避免淹水后复活;在坡度较大的陡坡岸,适当护坡以防止淹水后形成新的滑坡或崩塌。

5.建立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和综合管理等系统

就库区消落带可能出现的重大环境污染、主要地质灾害、重点流行性疫病、病害物种的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建立预测预警与调控管理系统。如,消落带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重点流行性疫病的监测、预报和应急系统;消落带生态系统评价、监测、预警及调控系统;消落带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

三峡工程所面临的消落带问题是世界水利史上罕见的,因此,治理的措施应逐步去摸索。总之,对库区消落带的环境治理,必须根据消落带的基本特点,因地制宜地加以实施。
2008-11-20 08:05:37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5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aynz
发帖数:106
回帖数:845
可用积分数:144751
注册日期:2008-05-25
最后登陆:2010-08-10
转:三峡蓄水漂浮物得到有效处理: 2008年11月19日 16:3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宜昌11月19日电(记者江时强 徐烨)中国三峡总公司19日发布消息称,自三峡工程9月28日开始试验性蓄水以来,大量涌入三峡库区的漂浮物得到有效处理,三峡工程运行及通航安全没有受到影响。

据统计,自9月28日起至今,三峡库区及三峡坝前共计投入清漂船11600船次,人员47200人次,清理漂浮物83400立方米。

三峡水库2003年6月蓄水后,库区水位上升,库岸周边及支流很多枯枝、杂草、生活垃圾等被水流挟带而下,形成河道型水库常见的漂浮物积聚现象。每年中国三峡总公司都要投入上千万元,动员重庆、湖北的沿江县区有关部门组织船只进行大规模打捞。
---------------
点评:今年的打捞费用可能要比往年高出很多。由于消落带每年都有很长时间露在水外,估计当地居民每年都会在其中做些季节性的种植。所以每年的蓄水初期都会有类似的垃圾积蓄与打捞过程,这是三总/长电不可或缺的成本。不过8万多立米的垃圾其实也是8万多立米的生物质,可以办个相当规模的生物发电厂了,而且三总不是也有发展生物发电的打算吗?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2/2 页: [1] 2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