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G20:中国要积极参与稳定国际金融体系
2008-11-14 15:36:43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stock2008
发帖数:26742
回帖数:4299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注册日期:2008-04-13
最后登陆:2020-05-10
主题:G20:中国要积极参与稳定国际金融体系

 2008年无疑将在世界经济动荡史中描下重重的一笔,从美国蔓延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欧美经济出现衰退、日本长期萎靡、新兴国家市场遭受重创,如何面对当前危机,寻求解决途径,当前全球关注的焦点已经聚集到了15日即将在华盛顿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

  和讯网特别策划《20位经济专家建言G20会议》,这二十位经济专家包括詹姆士•莫里斯、余永定、杨瑞龙、刘煜辉、鲁政委、连平、孙立坚、郭田勇、华而诚、李慧勇、祝宝良、严加安、薛敬孝、佟家栋、黄建忠、刘元春、贺力平、张燕生、徐康宁。

 他们的意见各有千秋,但亦存在诸多共识。

  对于《G20峰会》来说,专家预计参与国讨论焦点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估金融危机进展

  2. 探索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提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协调国家金融监管等问题。

  3. 各国如何采取刺激经济的方案,避免全球陷入深度的经济衰退;国际社会如何进一步加强协调。

  然而大多数专家认为,G20峰会仅停留在讨论阶段。从历史经验来看,每一次多边会议要达成共识都很难。结果可能就是形成某种程度的共识,然后各走各的路。不过,对于推动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来说,这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开端。

  针对中国对外经济政策,建言集中在:

  1. 中国要代表发展中国家,提出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张,通过增加在IMF中的投票权、参与国际监管规则制定等现实路径,积极参与稳定国际金融体系,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2. 继续做好本国经济结构调整工作,保证经济平稳运行;利用国内外资源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积极推进人民币金融市场建设,逐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区域化。

  以下为他们各自具体的观点

  余永定 :应增加发展中国家发言权

  G20上,美国肯定希望其他国家参与帮助美国稳定金融市场,欧洲则会提出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改革,意图削弱美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而像中国这类发展中国家则会呼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享有更多的发言权。

  应当看到,美元当前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位置,不存在短时间能够加以改变。本次会议,也会是个求同存异,推动经济发展,稳定国际金融体系一次建设性的会议,但是不要期望会有惊人结果。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要呼吁加速对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同时也要反映中国本身的利益。中国应积极参与稳定国际金融体系,要求美国等国家尊重其他国家的利益,不能把自己的政策建立在损害其他国家利益的基础之上。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祝宝良:中国应考虑加强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预计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未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以及金融监管、如何刺激经济增长等将话题将会得到比较集中探讨。而发展中大国也将提出如何加强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

  对中国的对外经济政策来说,一方面,要保持出口的稳定增长,发挥比较优势;同时与主要国家加强对话和合作,多进口一些能源、原材料、高技术产品;另一方面,保持现有利用外资政策,着眼于中长期战略。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分析师)

  詹姆士•莫里斯:加大资金注入 改革IMF

  G20峰会上,各国领导人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加大资金注入与信贷营救,以避免经济衰退。 IMF等国际金融机构也需要改革,特别是那些伴随IMF贷款的不合理条款。虽然在贷款变得容易之时,道德风险将难以避免,但一定的冒险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李慧勇: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发展经济

  G20会议一方面,会重点讨论如何应对眼前的金融危机,国际社会如何合作,因为这将牵扯整个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贸易等;另一方面,着眼于长远,如何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问题,有点类似于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从历史经验来看,每一次多边会议要达成一致是不大容易的。中国当前,关键是抓住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利用内外两种资源,通过国际市场给中国过剩的产业找到出口,解决国内经济增长动力和就业稳定的问题。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
  华而诚:要解决国际间的保护主义

  各国将采取何种政策来刺激经济,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是否应该形成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监管等将成为会议讨论焦点。但会上很难达成一致行动,因为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不同,都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其他国家又不会允许别国对自己指手画脚,在这种情况下,结果可能就是形成某种程度的共识,然后各走各的路。

  对中国来说,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可能是国际间的保护主义。这在全球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阶段,这是很自然的。但其实是全球最需要对抗的一件事情。

 (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黄建忠:在联合救市 中国要有自己的主张和做法

  G20会集中探讨各国如何联合救市以应对金融危机,也许会在大国和新兴经济体之间求得某种认识上的一致或者利益上的均衡,但是不可能产生一个马上就见效的方案。

  中国大的战略,首先应当还是如何配合国际社会的救助行动,但中国也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和一些战术上的变化。全球救市的方法,实际上是给未来长期发展留下一个很大的问题,累计下一个非常长久的更大矛盾。中国在面对这样一些问题的时候,应该有自己的主张和自己的做法。”

  (厦门经济学院副院长黄建忠)

  刘元春:国际金融合作将成为G20焦点

  G20会议上将首先谈到国际金融合作,美国希望其他国家去买单,要求其他国家购买一些美国国债。各国领导人将可能就如何进行全球协调性监管,对资本流动的方向可能做出一定的干预。

  欧盟希望增加IMF在国际协调的重要作用,但是美国本身一个很重要的协调方案就是加强美联储的国际性地位,也就是说对美元与美元资产相关这些它都要进行监控,美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这将涉及其他一系列的问题。

  此外,关于外汇储备管理的模式问题、如何配合美国政府进行资金注入的问题都将是G20关注的热点。另外以前所关注的一些老话题,比如说人民币问题,反而可能会淡化,另外还有不平衡问题可能也会淡化。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杨瑞龙:中国不应放缓融入世界的进程

  世界金融风暴冲击下如何重建国际货币体系将是本次会议的核心问题。会议将对二战后形成的布雷顿森林进行重新反思,但尽管如此,无论欧元还是日元想要挑战美元霸权地位还是力不能及的,美元霸权地位还会继续维持,不过将增加一点变量因素和制衡作用。

  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条件下,中国不应放缓融入世界的进程,但在此过程中应采取更有助于中国发展的战略。比如,首先应尽快找到合适的内需降低对外贸的过度依赖,实现对内和对外的平衡。另外,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应适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可能继续依赖原来低端产业的出口。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刘煜辉:中国应抓住时机推行人民币国际化

  各国可能会加强金融监管及彼此间的协调合作,对危机达成一些共识,但对于此前议论纷纷的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张,最多只是一个愿望的表达,不会有实质性进展,现有的货币格局也不会有大的突破。

  如果会议能表达一下各经济体对近十年来美元滥发引爆危机的不满,对美元规模、美国政府预算赤字等加以约束和监督,就可以算作一个积极作为,并希望能够形成实质性制度。

  对于国际金融新秩序,中国更应该做的是一些扎实的基础性工作,如积极推进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计价、人民币结算 、人民币支付,积极推进资本项下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人民币债券市场建设。抓住时机,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区域化。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张燕生:中国需寻求全球货币体系中自身核心利益

  本届峰会的焦点应仍为金融货币体系的改革。 “金砖四国”希望有更多国际话语权,欧洲也提出了四项改革建议,此次峰会上,美国与跟欧盟和金砖四国之间的想法或将不太一致,不要对本届峰会抱太大期望。

  对于本次峰会上,中国应积极参与。中国必须清楚认识到自己的核心利益,并努力在未来的全球金融货币体系中最大限度的保护自身利益。这一次的金融危机,有许多教训值得去总结。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

  徐康宁:中国可更多利用IMF平台增加话语权

  此次峰会的焦点首先是“救市”,其次是加强国际间合作,第三则为重建国际金融关系。会议可以达成共识,但具体落实恐有难度。

  中国应该利用这一契机,更多的去表达自己的声音。中国肯定会为这次“救市”行动作出自己的贡献,事实上我们已经在作贡献,而且今后还会继续。中国要增加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参与权与表决权。

  因此,中国应更多的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这个平台,可以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加资本金,在这个平台中扩大自身份额,通过这种方式,中国可以更好参与到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及管理过程当中,而改变目前只是一个被动接受者的局面。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贺力平:中国应代表新兴经济体提建设性意见

  救助、改革还有宏观经济政策的磋商将是峰会的三大主题。 美国的救助计划不会仅限于7000亿美元,债券市场的恢复离不开国际资金的支持;欧洲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对于其他国家经济体,都在遭受着高危机的冲击,都在亟需探讨多边性或者说双边性的救助安排。

  从制度改革方面不应有太大期待,原因在于峰会历时很短,且为首脑会,前期专家准备有限,因此不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会议或将推动金融体系的改革,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针对当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存在的缺陷,中国应提出自己的主张、看法,尤其是代表发展中国家,代表新兴市场经济体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另外,中国要和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体在宏观经济政策上保持一定的协调、合作,来共同维护全球稳定的经济和金融形式。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

  严加安:G20峰会应关注风控缺陷

  现在国际上广泛流行的金融风险评估模型VaR(Value at Risk)存在缺陷,是造成全球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希望金融危机发生后,G20的领导人能关注到这一点,促使巴塞尔委员会对评估模型进行调整。

  VaR这个缺陷促使投资银行追逐高风险高回报,使用高财务杠杆,包括金融机构CEO的过高薪酬也与之脱不开干系。现在,中国银监会正在加紧实施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这是出于国际惯例,但高层领导应该了解到VaR并不是一个好的模型和方向。

  (中国科学院院士、金融数学权威学者严加安)

  连平: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难有实质进展

  G20首先要讨论的内容就是金融危机问题,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做出判断。另一个内容就是对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得改革问题,中国在其中会担当更重要的责任,不过在这个方面虽然会达成共识,但是不太可能有实质进展。

  金融体系的改革可以由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制度方面,IMF会在权重上有所调整,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会增大在其中的比例,但很难有大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市场方面,首先美元的地位难以撼动,目前全球市场还没有可以替代美元的货币,而且这个转变过程应该是市场衍生的结果,很难通过领导人的决定就达到目的。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卢锋:中国应该坚持务实的作风

  G20峰会首先会对如何加强各个国家之间的协调工作做出讨论。之前美国在金融市场中处于领导地位,很多国家认为这次是个机会来改变这种状况,但做出实际的行动是比较困难的。就金融体系制度改革很难达成共识。本次会议在于为各国提供一个沟通平台,使得提出和解决问题成为可能,同时提振市场信心,对市场起到积极的影响。

  中国应该坚持务实的作风。首先是积极参与,看是否能解决目前危机状况下的各种问题,其次是做好本国的经济调控,包括扩大内需,改变资产配置,以充足的准备来回应各国对于中国的期待,本国经济得到保障,就是对世界经济的很大贡献。

  (北大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卢锋)

  郭田勇:中国应协助建立未来新货币体系

  本次会议,将会围绕全球如何进一步加强协调,以及发展中国家话语权的问题。另一个就是如何使金融市场更加公平有效的进行,来推动金融监管。

  中国应该协助建立未来新的货币体系,加强国际间金融监管与协作,共同防范金融危机的传递,从而形成一整套有效的金融体系。

  (中央财大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

  孙立坚:应要求美国更多放开外资投资领域

  G20会议议题可能会包含四个方面:一是要求美国对金融危机的信息进行披露,对他国有个明确的交待,同时对于危机的性质达成共识,并探索如何救市,甚至可能会联合降息。二,探索如何解决美元的主导地位问题,IMF应充当更重要的角色,而不是单纯的“救火队”。目前的状况是新兴市场需要更多的钱来支持,如果IMF没办法得到认可,亚洲各国可能会联合起来搞多边货币体系。三是即决经济失衡问题,目前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主要处于输出状态,这些出口国家的支撑和原油国家导致美国流动性过剩,这一局面必须得到改善,同时制止美国过于超前消费的模式。四是加强金融体系的监管,探索如何避免大范围的金融危机。

  中国应该要求美国敞开他们所允许外资投资的领域,而不只是在出现危机的时候来争取我们的援助。目前美国的很多领域都没有很好的对外开放,其中包括高新技术领域,金融领域,以及主要的产业领域,只有允许中国投资获利,中国才会继续对美进行支持和援助。双赢的局面才会达到终极平衡。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鲁政委:全球金融公平监管将成焦点

  G20预计将探讨如下问题:一是全球经济如何避免更大范围的衰退,如何从危机中走出来。二是加强国际间合作,探索IMF如何更好的起作用,中国将会在IMF中拥有更大的投票权。三是货币体系的重新建立,而重返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四是如何对全球金融进行公平监管。

  目前某些地区的会计准则已经被冻结,有些却没有。与此同时很大的呼声来强调加强国际金融监管,但是目前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已经完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尚处于初期,如何在这种前提下进行公平的监管成了大家需要去关注的内容。

  中国关键还是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情,稳定本国经济。二是加强主要国家间的合作,以谋求共同利益。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

  佟家栋:稳定对外贸易应综合考量供需

  中国关键还是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情,稳定本国经济,但从对外贸易政策来看,需要综合考虑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目前政策已经从限制供给和控制供给变成目前的支持供给和维持供给,甚至还要恢复原油供给增长的势头。但要关注的是,这种增长的势头是不是能够和需求这样一个下降相适应。

  (南开大学副校长)

  薛敬孝:国际间要相互协调共渡难关

  G20将重点讨论金融危机,以及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会重点关注金融危机在国际上扩展到什么程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什么影响。另外,金融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后会使实体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变化,最后反映到金融面又有什么变化?”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中国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为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局面,应该大家共同探讨对发达国家有利而我们也能够接受的一个方法,能够互相协调共同渡过难关。

  (南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