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开发商与保障房:恋爱很好 婚姻尚早
2008-11-24 08:58:13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飞马
发帖数:46
回帖数:127
可用积分数:181302
注册日期:2008-09-01
最后登陆:2014-07-11
主题:开发商与保障房:恋爱很好 婚姻尚早

一年前,开发商对于保障性住房的态度有两种:一种是以任志强为代表的不屑一顾,认为它是政府的责任;另一种把它作为政府公关的手段,恒大许家印就写信给广州市领导,愿意捐建1000套廉租房。现在,9000亿保障性住房计划摆在那里,开发商的表现正如古诗词中写的那样: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暧昧

   从记者掌握的信息看,大型开发商介入保障性住房的动作,一直在半公开地进行。记者采访一家广州上市房企时,发言人表示“经济适用房的利润率太低,近期不会参与”。但记者从其内部人士那里了解到,就保障性住房,公司已经多次开会议讨论,甚至成立了一个专职部门。

   碧桂园早在2008年5月就涉足经济适用房,到11月为止,碧桂园已经向20多个地方政府发函,表示愿意参与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一些进展较快的项目已经完成了实地考察,进入前期准备阶段。由此看来,碧桂园开发经适房并非仅仅是政府公关,大有放手一搏的姿态。

   态度比较明确的还有一些外资企业。有信息显示,凯德置地正在与天津市政府协商,在天津进行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凯德置地(中国)副总经理毛大庆此前曾向媒体记者透露,凯德置地还接受了西部某地方政府的邀请,准备涉足当地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并且是利用当地建材开发环保住宅。

   万科对于保障性住房研究已久,他是国内首家进行廉租房项目试验的开发商,暂时也是唯一 一家。2007年万科发起了名为“海螺行动Ⅱ”的计划,并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交了项目重要成果《双城笔记-中英解决社会住房问题的思想火花》。同样在2007年,万科在没有任何税收减免的情况下,在广州、深圳等地进行了廉租房项目开发。其在广州的“土楼”已经投入使用,为200多户家庭提供廉租住房。万科在国内的其他城市也在进行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尽管万科一直表示只是在尽“企业公民”的责任,但万科为开发保障性住房累积了相当的经验和技术。即便如此,万科的发言人还是表示,公司还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短期内没有进入该市场的打算。

   为何大部分的开发商依然言语暧昧呢?

  答案

   从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资金调配可见,引导社会投入是9000亿计划成功的必然途径,特别是经济适用房的开发,中央早已将其编入开发商承建一栏。但政府的财税激励和优惠政策有哪些?是否采取政府包销或担保销售的方式?怎样确保投资企业的效益?凡此种种都没有明确答案。

   现有的经济适用房模式有很多是对企业不利的地方。按现行的制度,经济适用房需要开发商组织对外销售,但经济适用房的“针对性”又要求销售时有甄别、审批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开发商的销售经常被行政干扰,导致销售缓慢。有开发商表示:“政府通常进行多重审批,某个区域的人只能买某地的经济适用房,其他符合购买条件的人不能买”。结果是,打算快进快出的发展商,资本周转速度反而更慢了。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承接经济适用房的通常是一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国有企业。

   但这种情况正在转变。记者从地方国土局了解到,中央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压力很大,必须大力发动社会投资,所以原有的弊端都会整改。以广东为例,许多市县都已有计划转变。“甚至可以就某个项目的细节进行具体商谈。”广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因此,一些成本优先的开发商开始加快介入。碧桂园之所以对经济适用房项目如此热衷,源于其商业模式。有分析甚至认为,碧桂园与经济适用房有天然的契合。这个结论源于碧桂园对于成本控制的能力。长久以来,碧桂园一直是郊区大盘开发模式,从设计到土建到装修到绿化都一手包办。“砖头都是自己烧的。”有研究显示,碧桂园的项目从拿地到预售平均时间为7个月,从预售到结算平均时间为8到10个月。这些特质都非常适合经济适用房的开发特点。

   上海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薛建雄表示,一些开发品类接近保障性住房的企业可能从中获益,比如上海绿地集团和保利地产等,他们或通过直接参与,或参与保障性住房区域的商品房开发建设,借助政策加快区域发展。

  双赢?

   关于保障性住房的开发模式,其实地方政府也正纠缠于各种意见中。据广东一位政府内部人士透露,有一种意见认为,应该由政府成立专职部门总管全部事宜,项目建设面向社会招投标承建商,对方仅为“包工头”,项目融资由政府介入,最后政府包销。但这种做法需时甚久,也与中央“充分调动社会投入”的精神有出入。另一种意见是就具体项目向开发商招标,由其融资开发,最后政府回购。但反对者认为这种模式政府难以完全监控。

   世联地产陈劲松建议参考香港的模式,由民营企业参与政府居屋建设。对政府而言,好处在于建设周期短,成本控制好,施工质量高,同时解决了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例如中海外参与修建的海富大厦,基本上是参照私人房屋修建,居屋质量及销售都好过政府自己操刀。而对企业来说,由于政府不收地价,只收配套费,居屋建设照样有钱赚,基本上收益率在10%左右。

   虽然万科尚未表示参与保障住宅,但王石此前说过,企业与政府在廉租房项目的合作方式可以有两种:一种是免收地价;一种是政府给予地价优惠,开发商划出部分土地做廉租房。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万科在广州试验的廉租房项目建安成本大约在900元/平方米左右。现在40平方米的公寓出租的价格为450元,如果政府免收地价,万科仅仅7年就能收回建安成本。即使再加上财务成本以及运营成本,对于开发商来说,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投资,尽管不能与去年动辄50%的利润率相比。

   这是个“不转即危”的年代,政府如是,开发商亦如是。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