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06 |
回帖数:21874 |
可用积分数:99862445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7-18 |
|
主题:中国石化:阔步高歌沐春风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肇始于公元1978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犹如长江之水,滚滚东流,势不可挡。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2008年也是中国石化总公司成立25周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重组10周年。从1983年到2008年,从中国石化总公司到具有“国家控股公司”性质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从大型国企到全球500强,中国石化25年风雨兼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劈波斩浪,勇立潮头,谱写了壮丽恢宏的时代乐章。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历程,成就了中国石化改革、调整、管理、创新、发展的巨大成就;而中国石化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也印证了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巨大成功。
中国石化,与时代同行,伴祖国腾飞。在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为自身发展积蓄了力量。
25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石化资产总额从210亿元增加到9956亿元,增长46.4倍;销售收入从272亿元增加到12279亿元,增长44.1倍;利税从107亿元增加到1586亿元,增长13.8倍;利润从70亿元增加到757亿元,增长9.8倍。
如今,中国石化已发展成为上中下游一体化的特大型能源化工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成品油和石化产品供应商、进口原油贸易商和第二大油气生产商,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商和第五大乙烯生产商,加油站总数位居世界第三,在《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16位。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苏树林说:“二十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公司历届党组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促进和谐,推动中国石化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忆往昔——
“三部曲”记录光辉历程
“中国石化的发展壮大可以概括为三部曲:第一部曲是成立中国石化总公司,用好1亿吨石油,实行投入产出承包,在为国家作贡献的同时,为自身的发展积蓄力量。第二部曲是成立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全面实行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实行国际化经营。第三部曲是按照国际标准改制成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控股的石化股份公司,在纽约、伦敦、香港、上海分别发行H股和A股,并在证券市场上市,进一步把石化股份公司推向世界。”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石化总公司第一任总经理陈锦华在《国事忆述》中这样写道。
1978年我国原油产量达到1亿吨,怎样才能利用好这笔宝贵的资源?这是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改革起步。1983年,国家决定成立中国石化总公司,对全国原来分属石油部、化工部、纺织部等部门管理的炼油、化工和化纤企业,实行资源优化配置,对产供销、人财物、内外贸统一管理。
不负众望。中国石化总公司以“改革、开发、振兴”为己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和集团化联合优势,加快大庆、齐鲁、扬子、上海四套30万吨/年乙烯引进项目等一批关键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中国石化摸索的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为国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打下了重要基础。
“中国石化没有辜负党中央、国务院的期望,交了一份用好1亿吨石油的答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回顾这段历史,陈锦华至今记忆犹新。
持续探索。进入90年代中期,面对国际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兼并重组后强大的竞争优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组建中国东联石化集团公司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于1998年3月决定对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管理体制实施战略性改组。
石破天惊。1998年7月27日,在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化总公司的基础上,按照“政企分开、发挥优势、有序竞争”和“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的原则,重组成立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两大集团屹立南北,既强强合作,又有序竞争,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重组后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政企分开,成为一个真正的经营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中国石化总公司总经理盛华仁这样评价。
“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成立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经过全体职工的艰苦努力,我国石化工业已经在‘集团化、国际化、股份化、多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回首重组历程,盛华仁感慨万千。
重组并非终点,脚步从未停止。从国际看国内,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将要加入WTO,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事件都在考验着这个刚刚重组的集团。此时,中国石化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背景下,按照国际标准,高起点、高标准地推进股份制改革,迫在眉睫。
2000年10月,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在纽约、香港和伦敦成功挂牌上市。发行180.4亿股H股股票,募集资金37.3亿美元;2001年7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28亿股A股股票,募集资金118.16亿元。
集团公司原总经理李毅中从香港出席上市挂牌仪式归来时曾说:“现在,中国石化已经拿到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通行证,中国最大的‘国企航母’已经驶入国际资本市场的海洋。”
从此,一个敢与国外大公司论伯仲、比高低、共经纬的中国石化阔步走到世人面前。
回首来时路,慷慨叹壮行。从中国石化总公司到今天掌握着石化股份公司绝对控股权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清晰地展现了国有企业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战略性改组的改革历程,折射出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轨迹。中国石化在深刻的历史变革中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体制和机制基础。
看今朝——
大跨越展示辉煌成就
25年顽强拼搏,10年辛勤耕耘,中国石化和兄弟企业一起,构筑了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坚强阵容。
今天的中国石化,犹如一艘航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时代巨轮,正朝着“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的方向,搏击风浪,扬帆远航。
一组组数字昭示成就,一项项成就铸造辉煌!
看,今天的中国石化——
油气勘探、开发区域地跨全国26个省区,覆盖62个陆上盆地和4个海域盆地,拥有探矿权区块337块,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原油年产量4200万吨/年,天然气产量超过80亿立方米。
在东、中部地区,一批老油田依然活力四射,不仅产量确保了硬稳定,而且实现了储采平衡;在西北大漠,塔河油田跨入全国陆上十大油田行列,一个千万吨级油气生产基地呼之欲出,“塔河之外找塔河,塔河之下找塔河,提高采收率再造一个塔河”的豪言壮语响彻塔里木;在“天府之国”,以国内目前最大的海相气田——普光气田为资源基础的川气东送工程全面展开建设,预计2009年投入运行。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