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助理金融分析师 |
昵称:有趣的期货投资 |
发帖数:461 |
回帖数:4 |
可用积分数:119952 |
注册日期:2008-03-06 |
最后登陆:2009-01-05 |
|
主题:避险工具缘何屡成“绞肉机”
近期因避险工具而身陷困境的企业频频曝光。继深南电披露在场外的OTC市场上卖出看跌期权之后,中国国航于上周公告,在其套期保值组合中,向场外交易对手出售了看跌期权,浮亏31亿。而东方航空也爆出了巨额亏损。 众所周知,套期保值本为规避价格不确定性风险而设计的金融创新产品,为何国航不仅未享受套期保值的好处,反而成为了油价下跌的牺牲品呢?
国航为何选择“结构性期权”,大致有以下三点原因:第一,应对经济周期的无奈之举。航空业历来属于与宏观经济周期高度耦合的行业,在全球性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自然难以独善其身。特别是10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增长放缓的速度不仅远超市场预期,还较三季度有较大幅度的恶化。航空业除了面临客座率下降、货运业务增长受阻等市场压力外,还不得不接受高油价的挑战。于是,选择套期保值降低运营成本,赚取营业外收益就成为了国航的首选。
第二,有效实施成本管理的避险选择。众所周知,燃油成本在航空公司运营成本中一直占据较高的比例。国航三季报显示,燃油成本大致在运营成本中的比例为40%。今年上半年,国际油价一路飙升,最高至7月11日的147.27美元/桶,创下历史新高。燃油价格同样亦步亦趋,并持续走高。在航空公司普遍于去年享受人民币升值红利的背景下,今年的盈利目标自然锁定了燃油成本的控制。此时,国航选择套期保值,明显符合积极成本管理的原则。
第三,在国际大投行的持续忽悠下,认同了“高油价”论。如果单从上述两大出发点考虑,国航只要选择普通意义上的套期保值就能满足需要。但不幸的是,以高盛为代表的国际大投行,不断唱多国际油价,甚至断言2008年年底之前,油价将突破200美元/桶大关,全球经济的高油价时代已经来临。公告显示,国航的上述“结构性期权”均订立于今年7月份,正好位于国际油价的顶部,且期限最长至2011年。由此可以大胆推断,与国航进行期权交易的对手方很可能就是以高盛为代表的国际大投行。
不到五年的时间,国航就重蹈了中航油的覆辙。闻之,让人惋惜;思之,让人心痛。除了责备国航的贪婪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呢?我想,唯有加强对金融创新产品的研究,严格执行套期保值的本意,切实提高防忽悠能力,才能避免国航的悲剧再次上演。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