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汉文帝: 先有好制度,才有好百姓
2017-03-21 11:17:35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追求共同价值
发帖数:122
回帖数:461
可用积分数:38510
注册日期:2015-12-01
最后登陆:2020-08-30
主题:汉文帝: 先有好制度,才有好百姓

【文帝】四、国情素质论

原创 2017-03-16 孔令堃 笑谈中
汉文帝继承大统,虽然说是群臣推戴,但是合法性一直饱受诸王质疑。比如说齐王一族,他们怕的是灌婴,而不是刘恒。再比如淮南王刘长,他觉得也同样是刘邦的儿子,凭什么他不能当皇帝?毕竟刘恒手上的传国玉玺是从周勃手里接过来的,而不是从刘邦手里接过来的。
上一节咱们说过,刘恒刚称帝就压制了刘章和刘兴居两个齐王系的骨干,又对周勃的态度由恭敬变成了威严。在长安这一亩三分地,刘恒算是稳稳的做住了。不过,要想成为天下宾服的正经皇帝,刘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汉朝初年跟后世王朝还不大一样,后来中国历史的王朝更迭太频繁,仿佛谁当皇帝都行,只要你有实力。汉初的时候这种观念还没有形成,还完全是另外一种观念。
在汉朝之前的历史上,谁能在华夏大地当天下共主,还真不是实力决定一切。再早没法考证了,最起码周朝的时候,政府开始对人民进行舆论和思想的导向。在周朝的思想体系里,夏朝是个伟大光荣正确的王朝,只不过夏桀是个混蛋,所以圣人商汤上承天命,下顺民心,合法的用商朝取代了夏朝的统治。夏桀的儿子淳维虽然强悍,但是这个灭绝人伦的人渣也只能去北方苦寒之地在胡人中称王,休想染指中原。商朝统治华夏六百年,结果出了一个混蛋称帝。这个混蛋是帝辛,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商纣王。帝辛是个民贼独夫,虽然他很厉害,军队实力也强。但是他滥杀无辜,残酷不仁。圣人大周武王上承天命,中应诸侯,下顺民心,牧野一战以少胜多,合法的取代了商王朝的统治。
周王是天子这个观念印在中国人脑子里几乎八百年,哪怕是东周时代王室日衰,但是也没谁敢说周王室不是天下共主。
所以齐桓公再强,也得喊“尊王攘夷”。晋文公之所以能成为第二代霸主,也是因为他“尊王攘夷”,救周襄王于水火之中。宋襄公称霸不成不光是因为他打仗不行,而是因为他绕过周王室,愣说是齐桓公让他当霸主,那当然没人支持,所以称霸未遂。楚庄王实力强大,是那个时代军事力量最强大的诸侯,东周王室的实力在楚国面前不值一提。楚庄王的爵位是男爵,但是他不服,因此楚庄王称王,把自己摆的跟周王室平起平坐,然后挥师北伐,击败了中原第一强国晋国,饮马黄河。至此,楚庄王派人去洛邑打听九鼎的重量,被周王使者活活骂了出来。虽然楚国号称也能铸造九鼎,但是人家周王室的九鼎是王室荣耀,楚国就算造出来镶上金边,也是山寨货。再看秦穆公,也是因为有周王室的认可,才能称霸西戎。
本来周天子可以像日本天皇一样饿着肚子延续王祚,不掌权就不掌权吧,穷就穷点吧,怎么着都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突然有一天,周王室用实际行动告诉天下诸侯,什么叫不作死就不会死。
那是周定王时代,定王驾崩,太子姬去疾继位,即周哀王。三个月后,周哀王的弟弟姬叔弑君篡位,是为周思王。五个月后,周思王的弟弟姬嵬弑君篡位,是为周考王。周考王继位后,后背一直冒冷汗。因为根据他们家弟弟杀哥哥的传统,他还一个弟弟姬揭在那磨刀霍霍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考王想出了一个正常人想不出来的主意。早在周朝建立之初,周武王英年早逝,留下十三岁的周成王继位。当时天下局势不稳,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蠢蠢欲动,周武王的两个弟弟管叔、蔡叔也不安分。这时候,周武王的另一个弟弟姬旦和召公联合执政,姬旦大权独揽,爵封鲁侯,官拜周公,史称周公旦。周公旦为人正直,处理了一件件棘手的国家大事,等周成王长大成人,周公旦立马还政,表现的高风亮节。从那以后,周公这个职位就再也没人担任过。到了周考王这一辈,他想出对付弟弟的主意就是这个,封弟弟姬揭为周公,封地是周王室仅有的土地。姬揭就是周桓公,而堂堂天子周考王,得借周桓公的土地居住。自此,周王室自己掘了自己的坟墓。
到周桓公孙子周惠公时代,周惠公又把仅有的土地分给其小儿子一半,自此东周和西周并立。东周在河南巩县一代,西周在洛阳一代。而末代周天子周赧王就寄居在西周。周赧王折腾了一生,驾崩后绝嗣。而东周公和西周公谁也不是周天子,所以秦国先后灭掉了西周和东周,周朝灭亡。
在没有周天子的时代里,中国就像没有罗马帝国emperor而king林立的欧洲一样。战国七雄并立,国君都称王,但是无人称天子。最后强秦靠武力一统天下,秦王政自称始皇帝。
但是,秦始皇统治中国的合法性一直饱受质疑,所以当陈涉揭竿而起的时候,旧六国贵族纷纷响应复国,秦二世而亡,中国又陷入了诸侯林立的局面。、
此后项羽用武力一统天下,打破了旧贵族的固有秩序,结果就陷入了诸侯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最后旧贵族消亡殆尽,刘邦联合新贵族灭掉项羽,成为了新的天下共主。
就当时而言,刘邦称帝是非常合法的。从礼法上讲,刘邦是天下共主义帝熊心分封的大王。但是熊心被项羽谋杀,刘邦给义帝发丧,讨伐项羽这个逆臣,义帝无后而诸侯拥立刘邦,所以刘邦称帝走到哪都说得通。从血统上讲,刘邦祖上是尧帝后裔,祁姓刘氏。再一个,旧贵族都被刘邦迁到了关中,天下又没有能和刘邦抗衡的,再加上刘邦实行轻徭薄赋政策,所以无论从那个角度讲,刘邦都是合法的天下共主。
根据宗法制,刘邦的嫡长子刘盈继位是合法的,刘盈没儿子,那到底是刘邦的儿子继位合法还是刘邦的孙子继位合法?那就不好说了。一般情况下,从刘邦孙子当中挑一个过继给刘盈,然后这个娃继位就合法了。不过,这个政策的大前提是刘盈自己挑个侄子当儿子。然而并没有,所以刘恒继位让刘襄和刘长不服,那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巩固皇权,让觊觎王位的人死心,刘恒在汉文帝元年做了很多努力。首当其冲的一件事,汉文帝做的那是天下归心。
汉文帝召集司法界的权威以及丞相、御使大夫等人一起开了个会,汉文帝的议题是这样的:法律是国家颁布的行为准则,其作用应该是惩恶扬善。而现在的法律规定,一个人犯罪,要让他无辜的父母妻儿跟着一起判刑,还要没收他们的财产,朕觉得这样不妥,你们都来讨论一下这个议题。
汉朝司法界的权威人士的论调很统一,他们是这样说的:老百姓素质低,又不自觉,得用这种重刑来约束他们。正因为有连坐法,担心牵连家人的罪犯在犯罪前就会多考虑一下。再说了,连坐法历史悠久,继续保持挺好。
这帮官员的话有道理吗?看上去没什么毛病。正所谓乱世用重典,法律越严格,犯法的成本就越高。这话放在哪个电视台的新闻上播出来,都没毛病。




但是,根据史料记载,秦朝自商鞅变法以后,人民素质才开始变低的,而犯罪率没有降低反而变得更高了。你说他会担心连累家人就不犯罪了,拉倒吧,但凡有这底线的,本来也不会犯法。假如陈涉去渔阳戍边的时候,法律规定晚去几天也没事,他至于造反吗?那些个穷凶极恶之徒,哪个会管爹妈妻儿的死活?所以说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当然了,我作为一个老百姓,看到的问题还是比较流于表面。再看人家汉文帝刘恒是怎么看待这个法律和人民素质问题的,这才叫高论。

刘恒说,朕听说法律公正,老百姓才会素质高。处罚合适,老百姓才会服从。而且,让老百姓素质提高,那是官员的责任。当官的不能以身作则引导百姓向善,却用根本不合理的极端法律去处罚百姓,这不是逼着老百姓走投无路才去铤而走险吗?怎么能说这种法律是为了禁止老百姓犯罪呢?朕反正没看出这样的法律有什么好处,你们再慎重想想。

很难想象,两千多年前的刘恒能有这样的觉悟。而且作为统治阶级,刘恒丝毫没有给统治阶级的荒谬找借口。一定是现有好的制度,才会有好的百姓。制度不行,百姓也行不了。这话不是我瞎编的,《史记·孝文本纪》里面写的很清楚:




上曰:“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议之。”有司皆曰:“民不能自治,故为法以禁之。相坐坐收,所以累其心,使重犯法,所从来远矣。如故便。”上曰:“朕闻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且夫牧民而导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导,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於民为暴者也。何以禁之?朕未见其便,其孰计之。”
我觉得,此处应该有掌声。
周勃、陈平以及司法官员们都觉得汉文帝说的好,说的对,于是废除了连坐法。连坐法的废除,并不是全面的,如果遇上谋逆、欺君这样的大罪,照样夷三族。这样一个政策,司马迁觉得好,所以记录在《史记》当中。班固替皇上觉得不好,所以在《汉书·刑法志》当中痛心疾首的说汉文帝、陈平、周勃这么聪明的人,怎么就废除了这么好的连坐法呢?到了宋朝,司马光直接无视汉文帝这段话,写《资治通鉴》的时候直接没有收录。
那么说为什么会有人为连坐法招魂呢?很简单,连坐法哪来的?法家学派的商鞅倡导的啊。汉武帝之前汉朝是道家治国,汉武帝之后是外儒内法治国。法家倡导的东西,披着儒家外衣的法家传人能说不好吗?
这就是汉文帝刘恒当了两个多月皇帝之后颁布的第一条重量级政令,任谁都得说,皇上英明。两个月来,汉文帝册封叔叔刘泽、侄子刘遂为王,重赏朝中旧臣,废除连坐法,做的都是公事,没有一件是私事。而他自己的儿子、近臣、夫人都没有任何的封赏,任谁也挑不出刘恒的毛病来。
不到三个月,一个仁者无敌的圣主轮廓就这样被汉文帝确立下来。圣人也是要得罪人的,不过这样事,甩给丞相周勃去做好了,练陈平都不参与。到底是什么事呢?下节再聊。

该贴内容于 [2017-03-30 18:38:02] 最后编辑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2017-03-30 18:36:08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2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追求共同价值
发帖数:122
回帖数:461
可用积分数:38510
注册日期:2015-12-01
最后登陆:2020-08-30
十四、转型
原创 2017-03-30 孔令堃 笑谈中
孟子曰: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往往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权力具有天然的膨胀性和向恶性,只要缺乏足够的约束、监督,任何权力都会生出腐败,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这位孟子是法国的孟子,名叫孟德斯鸠。这些话如果放到汉朝,咱们对比一下汉文帝,至少截止到汉文帝三年,能让汉文帝一直当个明君的主要原因就是总有一些外力能干预汉文帝至高无上的皇权,让他不得不成为一个圣人。
到了汉文帝四年初,丞相灌婴薨,对于汉文帝来说,这是个好事。在汉朝的中央军界,素来都有“绛灌”一说。绛是绛侯周勃,灌就是灌婴。除了曹参和樊哙之外,就这二人在军界影响最大。除去这四位大佬,什么夏侯婴、柴武、靳强、张相如等虽然战功卓著,但是跟那四位没法比,那四位都是能独立带个方面军作战的元帅,大将们还得往后排。
就这四位元帅级里边,曹参属于大元帅级别的,除了宇宙级元帅韩信之外,无人不服。曹参死后,樊哙作为吕党重量级人物,曾是军界一哥。晚年的刘邦和汉惠帝都扶植周勃和灌婴这对组合去压制樊哙。
再到诸吕之乱,绛灌二人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周勃一句话就煽动了北军叛吕,灌婴一句话就退了齐军。这种实力,汉文帝做得到吗?做不到。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周勃和灌婴效忠汉文帝,汉文帝也不会踏实,这就是怀璧其罪。
这下好了,灌婴一死,具备这种恐怖影响力的人,只剩下了周勃一个。而周勃此时退休在家,齐王系名存实亡,淮南王杀审食其败尽了人品,冒顿单于无意大规模南侵,太后不专权,皇后不干政,太子年纪小,能制约汉文帝权力的人已经没有了。
汉文帝为什么要当圣人?那是为了权利。等权利到手,谁还当圣人?皇上都不当圣人了,底下阿谀奉承之辈云起,歌功颂德之徒猖獗,再想让汉文帝踏踏实实想想大臣的哪些话可取,哪些话不可取,那就困难了。
比如丞相灌婴薨,毫无意外就是御史大夫张苍补位。张苍当了丞相,谁当御史大夫?这是件大事。自从灌婴当丞相那天起,所谓的三公,就剩下了两公。在没有太尉的日子里,御史大夫这个角色,就非常重要。袁盎的观点是,让季布来当御史大夫。
季布这位当年项羽手下的大将,文武双全。要不是因为他当年是西楚反动派的成员,以他的能力,接班曹参当丞相都行。可惜啊,这个在民间和官场口碑都不错的人物,这么多年来也就做到了河东郡守。季布也想靠炒作混饭吃,一直苦于没有门路。
这回行了,有当红大臣袁盎推荐,汉文帝一道旨意就调季布来到长安。袁盎为什么推荐季布?主要原因是袁盎跟季布的弟弟季心关系不错,季布要是当了御史大夫,袁盎就更吃得开了。
其实当时的朝臣,正值新老交替的重要时刻。老臣们最烦的就是新人,新人们最烦的就是老臣。三公这个职位上,历来没有新人担任过,从来都是老一辈革命家担任。到汉文帝这一朝,新人能做到九卿已经是破天荒了。袁盎、张释之、吴公、贾谊等等新人都是受老臣排挤的对象。
当初汉文帝任用这些新人,就是因为这些新人横,得有他们制衡老臣。丞相张苍是老人,但是他不拉帮不结派,作为一个理工男,张苍光被别人弹劾,从不弹劾别人。也就是说,灌婴死后,老臣们没有了领头羊,不足以制衡皇帝。那袁盎等人的作用,也就逐步降低。正因为如此,御史大夫这个职位,是新旧大臣的必争之地。
在这场御史大夫争夺战当中,袁盎率先下手,季布很快就到了长安。在这关键时刻,朝中大臣马上明白了,皇上这是要任命季布为御史大夫。季布在长安没有根基,唯一的关系户就是袁盎。他要是上位,老臣们必然不答应。这时候,就有老臣跟汉文帝说,季布这人武将出身,脾气不好,又爱喝酒,不好接近。
汉文帝一琢磨,这还真是个事。你看袁盎,那是出了名的耿直,但是他比较纠结于礼法。张释之也很耿直,但是他维护的是法律。法律在朝堂之上没有用,只要没人违法,张释之的职权就有局限性。但是御史大夫可不一样,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是参与制定朝政的重要职位。而且御史大夫还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检察院院长和中纪委书记,这要是较真讲纪律的时候,汉文帝都拦不住。对于皇帝来说,御史大夫得是自己人,这样这把枪才能指哪打哪。
咱看吕雉执政的时候,丞相是谁,她不关心。太尉是谁,她不关心。唯独御史大夫和廷尉,吕雉要求必须是自己人。吕雉在位的时候,御史大夫先是心腹任傲,后是曹窋。小曹在吕雉死后叛变,协助大臣灭了诸吕。等到汉文帝一登基,就把小曹一脚踹回封地,让张苍接任。
这一次汉文帝经过深思熟虑,还真不能让季布当御史大夫。因为季布不是自己人,未必好控制。最可恨的是,季布这人有脑子。万一真像老臣们说的那样,季布好酒成性不好控制,那还真是个麻烦事。
就这样,一门心思等着当御史大夫的季布,在长安住了一个月不得召见。最终,拿定主意的汉文帝召见了季布,道了几声辛苦,就让季布回河东郡。季布哭笑不得,于是当面说汉文帝,您老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把我召来,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回去。溜我跑个来回没关系,这事要是传出去,皇上您的水平也就暴露了。
汉文帝一听,对,就不该让这厮当御史大夫,说话太直白。实话不是人人都爱听的,汉文帝有点下不来台。于是他编了个理由,说河东郡是他最看重的一个郡,因此才召来季布,以示关切,别的郡守还没这待遇。
这话说得,我估计汉文帝自己都不信。季布也不跟他较真,告辞回河东。季布虽然走了,但是御史大夫的人选还没定。最终,汉文帝决定启用弓箭手出身的老一辈革命家申屠嘉。据传说此人一根筋,应该好控制。至于申屠嘉后来比季布更耿直,是汉文帝没想到的。
总之御史大夫之争,让少壮派和老臣派矛盾尖锐,而最终老臣派取得了胜利。汉文帝琢磨着申屠嘉都当了御史大夫,新人当中也得提拔一个当九卿。于是汉文帝提议,说贾谊年轻有为,应该提拔。老臣们坚决反对,说贾谊太年轻,青春期没过,万一执掌大权,必然祸乱朝纲。汉文帝一犹豫,就下放了大才贾谊做长沙国太傅。去年那个圣人皇帝,突然不见了。
新人被打压的够呛,汉文帝也不会让老臣们总那么嚣张。对于汉文帝来说,其实一直有个心结,那就是周勃。老周这个人太讨厌,还不懂事。如今灌婴都没了,周勃势单力孤,要是不整治他,怎显示皇帝的威严?再说了,整了周勃,那就是杀鸡给猴看。你们老臣的领袖都被整了,还嘚瑟什么玩意儿?
其实到了汉文帝四年的时候,周勃的恐惧感也日益加重。尤其是季布一趟趟来家里慰问,吓得周勃惶惶不可终日。你想吧,从周勃的角度讲,皇上没事把河东郡守季布召到长安一个多月,没升官也没降职就让回来了。那皇上叫季布干嘛去了?肯定有大事商量。为什么季布回来之后一趟趟到我家慰问?是不是皇上要让季布捉拿我?他老人家可不知道季布去长安的痛苦。
周勃越想越害怕,于是传令下去,下次季布再来家里慰问,全家人甲胄相迎。其实周勃的意思是,万一皇上要杀他,他还能做个困兽之斗。这回季布又来慰问老丞相了,没想到到了绛国没看到热烈欢迎的队伍,反倒是全副武装的军警在戒严。等到季布见到了周勃,发现周家上下也都全副武装,在绛国地盘上,反倒吓了季布一跳。经过简单的慰问,季布赶紧的打道回府,他还担心周勃把他杀了。这么多人都看着呢,季布只好据实上奏,说周勃那架势,像造反。
汉文帝大喜,可等到这一天了,通知有关部门,马上逮捕以周勃为首的反革命集团。很快,周勃被拘捕到长安,交给廷尉张释之审理。这是谋反大罪啊,张释之审的很小心。经过简单的问询,周勃的反情几乎坐实。为什么呢?因为周勃本来就嘴笨,关键时刻光顾着害怕了,说话颠三倒四,没一句像实话。案情太大,审理政治犯跟审理违反交通管制不一样,张释之不敢轻易结案,得问出同党来。
这时候我们就得来说说古代的监狱,那时候的监狱,就是地狱。长期在监狱工作的狱吏,多多少少都有些心理变态,皆以折磨同类为能事。所以只要是人类进入了监狱,管你当年是什么英雄豪杰,到这就是一滩烂肉。哪怕是贯高这样的硬汉,也能给打的生无可恋。秦朝的时候,李斯曾长期担任廷尉。李斯是个冷酷无情的人,所以他担任廷尉的时候,以严刑峻法而著称。后来风水轮流转,换到他进入监狱接受审判的时候,当年的横劲一点都没有了。大将军冯劫和左丞相冯去疾跟李斯同时入狱,那俩人一看狱吏狰狞的面孔,想也没想就自杀了。李斯觉得自己还有一线生机,于是在大狱里给秦二世写奏章,结果这奏章让赵高给扣下了。狱吏们从来都没折磨过这么大的官,管他是不是老上级,来吧李斯,你叫的越大声,我们越兴奋。本来这场面李斯见多了,这次换他受刑,李斯完全失去了精气神,让招什么就招什么,说谋反就谋反,说私通陈涉就私通陈涉。李斯宁愿全家被腰斩,也不愿再受折磨。
那你想像周勃这么大人物到了监狱,狱吏们得兴奋到什么地步。周勃头一次来监狱,没什么经验。狱吏们觉得老周这么大人了,这点事得懂吧,你家那么有钱,拿出来啊。周勃在里面吓得话都不会说了,当然也没想起来使钱。既然如此,老周,哥几个给你提个醒!
狱吏对付犯人,不光是肉体折磨,还会伴随精神折磨。周勃不堪凌辱,终于脑袋灵光了一下,让家里人带了大量现金行贿,这才免遭折磨升级。万一哪天周勃出去了,回来报复怎么办?不怕,狱吏们收了周勃的钱,开始给周勃上课。老周最近连吓带打,变得很不聪明。狱吏们收了周勃的钱后,给周勃递了个木头片,上写五个大字:“以公主为证”。
周勃这才醍醐灌顶,对啊,我儿媳妇是公主,我造哪门子反啊。于是,在狱吏的指引下,周勃写下了令人读来泪下的自白书,然后去请公主求薄太后。周勃的长子周胜之娶的这位公主,是汉文帝的女儿。也就是说,公主去求自己的奶奶,说自己公公没有造反。薄太后一开始就不相信周勃会造反,于是跟汉文帝说,周勃当初掌握北军控制长安的时候不反,现在就凭一个县的封地造反,是他疯了还是你疯了?
此时的汉文帝看到了周勃的自白书,复仇的快感油然而生。老周,你不牛逼了?既然周勃事件震慑了老臣,汉文帝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汉文帝对太后说,有人举报周勃造反,就得经过司法部门调查。现在廷尉调查清楚了,周勃确实没有反,就要释放他了。接着,汉文帝派人赶紧拿着自己的符节去释放周勃,恢复周勃绛侯的爵位,让他回老家养伤。
逃出生天的周勃感慨啊,自己统领过百万雄兵,以为什么场面都见过。直到现在才知道,狱吏这个阶层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无敌组织,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江湖和法则。
这样一场风波之后,老臣们被汉文帝打压的抬不起头来,都收起那份老一辈革命家的骄傲,管你是谁?都别跟皇帝叫板。新人当中,官最大的就是廷尉张释之,也无法左右朝政。汉文帝只手遮天,这才让小人邓通逐渐崛起。这就是,当权力不受制衡的时候,皇帝就不可能是圣人。
从圣人到暴君,汉文帝完成了华丽的转身。接下来,汉文帝开始肆意挥洒着权力带给他的兴奋。汉文帝五年,这位圣君重新定义了什么叫腐败。具体故事,下节再聊。
2017-04-05 10:54:39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3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左右
发帖数:63
回帖数:671
可用积分数:114469
注册日期:2010-07-19
最后登陆:2017-07-03
制度无优劣,只要给百姓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好好生活,才能创造性的开拓未来。
2017-04-05 11:06:14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4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左右
发帖数:63
回帖数:671
可用积分数:114469
注册日期:2010-07-19
最后登陆:2017-07-03
你不让百姓活,百姓也不让你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