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要学某版主会赚钱,不要学他思想越来越保守,我大胆预测,他思想的保守只会让他以后赔钱
2018-08-12 11:53:26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追求共同价值
发帖数:122
回帖数:462
可用积分数:38610
注册日期:2015-12-01
最后登陆:2020-08-30
主题:要学某版主会赚钱,不要学他思想越来越保守,我大胆预测,他思想的保守只会让他以后赔钱

张五常:话说中美大势!通俗、明白,你真该看看!

张五常 笃信杂谈 前天


“我曾经和同胞一起忍饥挨饿,因此我有责任告诉同胞,制度是怎么回事;又因为血浓于水,所以我就做不到无动于衷。”“我有一个梦,梦见一个孩子在风雨中站在船头,不断地呐喊,这个孩子就是我。”
——张五常

本文为2018年7月2日,中美贸易战前夕,张五常先生在东北财经大学所做《话说天下大势》的讲座。讲座通俗易懂,但又犀利深刻,没有谁再能讲得这么明白了。强烈推荐给大家!



各位同学,《话说天下大势》这个题目我以前也讲过。

今天特别要讲。因为过几天美国政府就要决定收关税的问题。北京当局说得很明白——会同样回应。美国准备了500亿美元的产品,北京也同样选出产品清单。

特朗普总统说,500亿不够的话我再加到2000亿。我们也知道他2000亿的清单已经准备好了。北京没有说话,我猜他们也准备好了。这是所谓的“贸易保护战”,是很大的事情,不是小事情。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举世的经济大萧条。大家都知道的。大萧条之所以迟迟的不景气十多年,主要原因是因为贸易战,全面的,你收我税,我反击,回敬你,也收你税。这是造成30年代美国大萧条的主要原因。

美国现在说要贸易战,但是特朗普总统最后会不会做,我不知道。假设他会做,那么世界会怎么发展?这是大前提。我假设他会做,但我希望他不做。可是看他的样子,有很大的可能是会做的。

首先我讲一讲目前美国经济情况怎么样。然后,中国的经济又怎么样?假如发生了贸易战会怎么样?我分这三部分来说。



第一部分 美国的经济状况

美国的经济情况究竟怎么样呢?我认为,好!非常好!很多年没有过的那种好!可以说欣欣向荣。它的增长率已经接近5%了。我去年推测,今年会到7%——假如它不搞贸易战的话会到7%的。

美国二战之后增长最快的是1984年,那时候是6.85%,这次有机会超过,当然假如打贸易战的话就超不过了。

那为什么美国经济可以做得那么好呢?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它减税,大手减税,跟里根总统在位的时候一样。

我不管凯恩斯怎么说,我认为政府在外面花钱,对经济的刺激是不大的——我们不要信书本里面说的。但是政府一减税,市场的反应是很大的,就是这个规律,很明显,作用非常大。特朗普大手的减税,他去年一减税,经济增长率现在到5%了,本来可能到 7%。

第二个原因,是经济管制的放松。它原来的管制太多了,把管制放松,就欣欣向荣了。

比如说美国控制医药审核的机构FDA,申请一个新药,要做试验,最快要十来年的时间。而特朗普说,那个病人就快死了,没有药可医了,难道你还要继续用小白鼠试药吗?那就用在病人身上吧。他把这种试验通过的时间减到1/3左右。



美国加州是做西药研究的地方,受到宽松审核政策的影响,他们那个地方的房价直线上升,因为大批科技人士到来。

简单的说,美国的减税,加上放松管制,做得好!非常的好。所以美国经济现在可以说是欣欣向荣。

但是特朗普的问题是他始终都想要“美国第一”,不可能让中国超过美国。我倒觉得第一不第一没那么重要。

中国有4倍于美国的人口,我们没有种族歧视,中国人也不蠢,而且吃苦耐劳。有一个统计数字说,中国总国民收入是美国的七成,我对这个统计有怀疑。

你看看中国的楼价,有的比美国还高,到处都是高楼大厦,那些钱哪里来的?我不认为是泡沫导致的,而是实际价值升上去的。看深圳的发展,多么难以置信。

所以在财富方面来说,中国的总财富怎么会比美国低呢?所以我不想跟他们辩论,我也不想拿证据去说中国的经济和美国的经济谁是第一。我只说,人民生活水平上升就够了。

我是觉得,哪一国大,哪一国强,这点不是很重要。但是他们老是不让中国超过他们,美国要当第一。其实说富有方面,平均当然比不上美国,但是在总财富上,中国并不比美国低,相当明显。

还有一样我想说的是,特朗普总统这个政府是我几十年来见过的唯一一个没有经济学家做顾问的美国政府。他不相信经济学家,他是以他的商人智慧来做决定。

做生意是要把对手杀下马来,这样就赢了。但是国际贸易不是要把对方打败,你要赚对方的钱,也要让对方赚你的钱,这是国际贸易。他看不到这一点。



美国算是人杰地灵,人才方面他们是比较有优势的。我们还有很多要追赶。在科技方面,老实说还是有相当的距离。但是现在我们追的比较近了。

第二部分 中国的经济状况

我说了,中国在经济方面的发展,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是个奇迹。从1978年开始到现在没停过。

1981年的时候,我就推断中国会走向市场经济,很多人反对我那么说。十年前我写《中国的经济制度》这本书,很多人对我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中国啊?”我告诉你,不要说这种话,我对中国是很清楚的。

当年我放弃了在美国的职位,回到中国。我是无所谓的,我不是改革者,我也从来不参加任何政治活动。但是我关心国家,这是事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我在广西,在饥荒中长大。所以我对我的国家,对我的同胞,我一直是能帮多少就帮多少。我也不是很在乎国家听不听我说。学者能够做什么呢?我只能是给你个建议。我的建议可能错,我让你考虑,你听不听我说,不重要。



说到中国的形势,基本上中国的发展是好的。是有不好的地方,比如说新劳动合同法在2008年推出,最后搞的东莞都垮了,很多农民不得不又回到农村。

根据我的资料,中国农民的收入在2000年到2007年的时候增长的非常快。但是2008年开始到今天,进步很小。

我跟踪了两个地点:一个是河南的农村,一个是江西的农村。我不相信外面的统计数据,虽然我自己这个调查范围不够大。

比如工业的发展,有几个地点的工厂关闭,关于地区政策的发展,这些我都有当地的朋友提供信息给我,我也知道这些信息不是很全面,但是总比那些数据可靠。

我不是不相信政府统计部门的数据,是全世界的数据我都有怀疑。我更相信我自己所看到的真实世界是什么样的。我当然不能全面看到,我只能选择重点,打电话给我信得过的人询问。

总之,农村的生活,政府花了很多精力做,但是因为新劳动合同法,把这些农民又推回农村去了,发展得不好。

但是目前好像开始有所改变,东莞的地价开始升上来了。去年几个月之内,东莞的地价涨了一倍,惠州也上升了,因为深圳发展的很快,就把那些人推过来,工业方面开始有起色。另一方面新劳动合同法现在管的不是很严了,我希望这个可以慢慢的消退。



中国的形势好,有几个地点好,深圳非常好。我个人预测,十年后——可能不需要十年,深圳会超越美国硅谷。现在很多大公司都去深圳,人才也去的非常多。

最重要是深圳附近有工业,有东莞的工业发展。听说,想做一样产品、一个模型出来,在东莞马上就有人给你做,你要做什么都有人帮你做。有了东莞这种重要的协助,你来深圳,到贵州,你要做个模型,他们可以马上帮你做出来,又快,又便宜,又好。听说前十种最畅销的手机,有很多都是深圳做的。



中国的大学生也多了很多。本世纪初,每年的大学毕业生100万。今天呢,他们公布的数字是820万——在18年内升了8倍多。所以在人才方面是可以的。

但是教育制度做得不够好,中学是可以的,本科都还可以,研究生就做得不好。培养不出所谓有“一家之言”的人物。这个制度培养不出来像我这样的人。(笑)

我是天马行空的,自己想怎么样就自己拼搏。你看看中国现在有多少补习班,到处都是补习班,补习班是教不出大师级人物的。大家都是为高考,都是看成绩的。

所以,不要为高考而念书,这一点一定要重视。

我自己家里就有三个例子。第一个是我自己,当年都是考不及格的,而我几年之间就升为大教授。

第二个是我的外甥,虽然高考成绩还不错,但是在香港没有学校收他,我就让他到美国念书,他现在是从事细胞研究的世界级大名家,他是应该拿诺贝尔奖的。

第三个是我儿子,我曾经叫他不要考试考的那么好。他念书的时候,我规定他放学回到家里不准看书,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准做功课。现在他算是“师级”人物,在美国研究生物学。


精神矍铄思路敏捷的张五常教授

所以说,让学生们为了高考而补习,是没有用的。考第一又怎么样呢?人的想象力最重要。死记题目又怎么样呢?记答案能害死他,要发挥年轻人的想象力。

小孩子都是天才,你用这种考试教育法,天才都变成废物了。要鼓励他们能够发挥自己。我现在看到那些电子游戏机,我知道很好玩,但是一天玩十几个小时,这个不能培养想象力,这是我对当今年轻一代的一个担心。

以前我小时候玩的游戏,全部是自己想出来的,放风筝该怎么放,钓鱼怎么样才能钓多一点,全部是自己想出来的。像打乒乓球一样,我当时的朋友荣国团——他的乒乓球启蒙老师是我(笑),就在那边想该怎么打,都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方法。

而现在的问题,就是太过注重考试,这些考试太过公式化。拿一份现在的经济学试卷,我是会不及格的,因为题目本身都乱作一团,这样逼着学生能怎么样呢?

所以中国人要想发展的很好,就要改变教育。



基础建设方面很好,公路、桥梁、高铁,全世界最好就是中国。高铁的成本很高,可能很难盈利。但是高铁把地价带起来了,这些怎么算进去呢?

所以不能单单看一个项目的收入来判断那个项目有没有用,要把整体的发展看进去。当然整体来说比较难估计。但是反正钱都已经花了,最重要的是做得足够好。

中国的公路建的好,隧道开的好,高铁做得好,发电等方面都做得好。这些从单一项目来看未必合乎经济原则。而这个综合的经济效果呢,就像我刚才说的,是无从估计的。因为很多利益是看不到的,把地价带高了这个怎么算进去?很难算。



第三部分 假如发生贸易战会怎样

假如美国真的跟中国发生贸易战,我个人认为,中国如果不回击,对中国更好。但是不可以不回击,而且如果北京要回击,是有一点作用的。你收我税,我收你税,效果会怎么样?双方都受伤。哪一方受伤较大?我认为美国受伤更大。因为中国已经开始做“一带一路”了。

我们需要搞清楚的问题是,特朗普收关税并不是针对中国人的,他没有什么种族歧视,他到处都收,对加拿大也收。他是有选择地收——选择科技产品来收,收中国500亿美元,收印度15亿。其实这也是说他看得起中国,知道中国比印度发展的好多了。

我说若美国和中国互相收税,中国会相对受损较小。这种情况跟上世纪30年代有所不同,关键在于——中国虽然跟美国互相收税,但是中国对其他国家还是在减税的。中国对一带一路的国家都是很友好的,而且中国现在市场本身够大,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市场比美国市场重要。

美国是跟中国贸易最重要的国家,假如中美贸易出了状况,会逼中国跟其他国家增加贸易。这就变成中国对美国收税,对其他国家则大方一点。我相信中国是会这么做的。

所以这一次所谓的贸易战,跟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地方,是因为中国经济已经好起来了,市场大了。大市场就容易找到朋友,很多人都想跟你合作,都对中国很友善。

从目前的情形来看,美国经济发展得好,对中国是有利的——任何国家经济发展得好对我们中国来说都是好的,因为你不可能在穷人身上赚到钱。



最后,我讲讲科技的问题,这是最重要的问题。这方面中国做得是蛮好的。

1982年通用汽车总裁到北京的时候跟中国谈,他说你们为什么不开展合资呢?中国那个时候没听过“合资”这个词。国家领导人说合资可以做,为什么呢?因为这样我们可以学到他们的科技,结果就很多合资公司来到中国,中国学了很多很多。

现在中国的汽车做得很好,这可不是说要做就能做得到的,需要长期的学习模仿。

我再讲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照相机,日本是不肯来中国设厂的,假如有设厂的话,也是那些不需要讲什么商业秘密的项目,真正核心的东西,是很难学到的。所以“合资”在我们说来就是“偷师学艺”的过程。

听说这个合资的政策要逐步取消,据说到2022年可能全部取消。因为技术的学习和积累可能先告一段落。

我不是说用合资的方法或者 “以市场换技术”的方法是最好的能够引进科技的方法——我没有研究过,可能有更好的方法——但是效果是很明显的,科技至少是引进了。看看特朗普收的税就很清楚了,他收中国的税是选高科技产品来收的。

所以我认为中国已经开始不需要再从事合资经营,不需要再去做市场换技术,而是直截了当的引进人才。



中国有人才政策,各地区也有人才政策,现在也开始引进外面的研究人才,下一步就应该大手购买商业领域的科技人才,一两百万美金请一个是很便宜的。

数码科技的人才是不需要念很多书的,要讲天份的,18岁就可以很厉害。可是医学方面的人才,需要念很多年的书。一个算是“师级”的人物,给他200万美金也是很合理的,因为那种学问是很难培养出一个来的。

像我儿子研究的东西,他从四岁念书念到四十几岁,他的学问若没有几十年的工夫就无法成就。外国有的就是这种人才!

而现在一般做生物学的博士的话,因为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经费已经紧缺,现在你只要出一年十万美金的价格就可以请到一个人回来,好一点的话十几万,这是很便宜的价钱,这可是要经过三十年寒窗修炼的!

这个情况我觉得不需要我建议,好多城市已经推出了人才政策,抢人才,把人才国际化了。

谢谢各位。
如果您有什么看法请文章底部留言指正!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2018-08-12 17:54:25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2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JD
发帖数:2155
回帖数:7787
可用积分数:1136264
注册日期:2008-09-04
最后登陆:2020-06-02
没脑子也可以赚钱,夸夸其谈的新见解。
2018-08-12 20:22:22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3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追求共同价值
发帖数:122
回帖数:462
可用积分数:38610
注册日期:2015-12-01
最后登陆:2020-08-30
大国空巢愈演愈烈!国家喊你生娃 你愿意吗?
08-12 08:55 来源:东方财富网
随着大国空巢愈演愈烈,生娃已提升到国家大事的高度。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文呼吁:“生娃不只是家庭自己的事,也是国家大事。”

巧合的是,中国邮政近日发布2019年(猪年)邮票,邮票中的一家子由两只大猪和三只小猪组成,引发诸多猜想。有外媒表示,这是中国将放弃生育控制的明显迹象。此前,两个猴宝宝的猴年邮票就曾预示了中国在2016年取消独生子女政策。

不过,也不一定邮票上印什么,现实就是什么,毕竟12年前的猪年邮票上印了5只小猪。

尽管如此,近期诸多迹象均表明,高层希望放开中国计划生育的想法十分明显。不过,被教育成本、高房价、稀缺看护资源等掣肘的年轻人恐怕并不愿意生。

多地出台人口政策

近年来,我国放开生育的政策陆续实施,但效果并不显著。《人民日报》也在文章中指出:“为保证鼓励生育政策的落地,有些省份都表示要在鼓励生育上制定政策,这无可厚非;但更应该注意的是,要把政策落到实处,而不是画饼充饥。”

如今多个省份已经迫不及待推出了鼓励生育的相应政策。

例如,天津市提出对符合二孩政策的职工增加30天生育津贴;湖北宜昌按照“限额内报销”办法“对合法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孩子的对象,落实住院分娩基本生育免费服务,城区按每例2500元标准”;湖北仙桃全面实施基本生育免费服务,生育二孩可获1200元补助;新疆石河子市对生育二孩的家庭,可领取顺产500元/户、剖宫产1000元/户的住院分娩补助,二孩0岁至3岁期间,每户还将给予适量奶粉补贴。

6月29日,陕西省也提出要“适时全面放开计划生育,出台鼓励生育措施,通过对生育进行补贴奖励等方式提高生育意愿”。

近期最引发关注的当属辽宁省的生育优惠政策,7月5日,辽宁省政府印发《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年~2030年)》,提出将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减轻生养子女负担。

人口减少负面效应凸显

上个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被列为中国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1973年开始,中国在全国正式实行“晚、稀、少”的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中国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


然而,进入21 世纪后,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劳动力持续问题、老龄化问题、人口结构性问题等,这也是上述多省推出人口政策的重要背景。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人口最直观的减少出现在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63万;人口出生率为12.43‰,比2016年下降0.52‰。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从人口结构占比看,劳动力人口数量从2001年开始出现了逐步下降,15-64岁青壮年人口占比从2011年的74.4%下降到2017年的71.8%,与之对比,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比则从9.1%增加至11.4%。


《大国空巢》作者、人口学家者易富贤表示,即便现在完全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将生育率稳定在1.2,那么到2050年、2100年,中国总人口也将降至10.8亿、4.8亿。

易富贤称,中国人口减少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越来越明显。计划生育使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中位年龄从1980年的22岁提高到2015年的38岁,并将继续增加到2030年的46岁、2050年的56岁。

更为深远的,过去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口优势,面对逐渐消失的人口红利,中国一直以来的经济模式将受到极大挑战。

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娃

比较尴尬的是,即使国家完全放开生育政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不愿意生了。

这背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养孩子太太太太贵了。

早在2011年《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中:中国平均每个家庭,教育支出为23000元人民币(约4000美元),而74%的家庭年收入低于40000元人民币。其中36%家庭,低于10000元人民币。

除去教育支出之外,还有房子这座“大山”。对很多年轻夫妇来说,大城市高企的房价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有网友无奈地称,“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

易富贤称,“房子正在‘碾压’孩子”,中国是以养3个孩子的成本只养了1个孩子,成本是全世界最高的。

除了教育成本和房价外,人口学家、携程网创始人梁建章指出,中国目前养育小孩的痛苦指数极高,在中国养育孩子,除了需要承担高昂的直接经济成本,还面临越来严重的看护困难,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的托儿所奇缺。

按照上海教育部门的统计,2016年,上海地区独立设置的托儿所只有区区21所,托管人数仅4342人(幼儿园为56万),相比10年前反而减少了63%(幼儿园增加86%,民办幼儿园更是巨增约298%)。

难怪有网友表露心声:“不是我们不爱孩子,而是非常遗憾,我们生不起,养不起,要不起。”

应真金白银鼓励生育

提高生育率已经不是完全放开生育政策就能力挽狂澜,这个问题必然需要国家整体上给予政策倾斜,对家庭进行个税减免甚至补贴,并增加婴幼儿抚育资源的供给。

梁建章表示,相对于其他低生育率国家,中国在扶助养育家庭方面的投入远远不够。相比之下,俄罗斯一方面宣传“生娃是国事”,把每名妇女生育至少3个孩子定位为“爱国责任”,但更重要的是也拿出大量的真金白银大力鼓励生育。

根据他的分析,大部分低生育率国家将GDP的2%到5%用于鼓励生育。照此标准,中国至少要花2万亿来鼓励生育,具体方式可以是税收减免和现金补贴。

税收减免或发放现金补贴,实质是把从所有纳税人那里收集的税款,转移支付给有孩子的家庭。现代社会,用所有纳税人的钱去抚养老人和小孩,而一般来说,抚养老人的支出要远远大于教育支出。养老社会化就意味着用所有年轻人的钱养所有老人,包括那些没有小孩的老人。现在多生一个小孩,是为未来的养老基金贡献税源,所以现在让社会承担一部分抚养小孩的费用是公平的。

此外,大量年轻人不敢生育二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看护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成本高昂,这特别体现在孩子入托、入幼、入学的困难上。尤其是未满三岁孩子的托儿服务严重缺乏。在这方面,政府有必要直接或者牵头兴建大量的幼托中心,并把学前看护纳入免费的义务教育范畴。

梁建章指出,总之,“生孩子是国事”不能仅仅停留在惠而不实的语言上,更需要推出大力鼓励生育的措施来切实减轻养育家庭的负担。

本文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分享到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相关报道

多地出台鼓励二孩新政 哪些二胎概念股或将受益?

二胎概念板块午后持续活跃 延江股份封涨停多只个股跟涨

2018-08-13 18:48:10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4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追求共同价值
发帖数:122
回帖数:462
可用积分数:38610
注册日期:2015-12-01
最后登陆:2020-08-30
不想结婚与生子,是我作为穷人的自觉

乔治王 虎嗅网 今天


虎嗅注: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岛上十点”(ID:BBfresh),作者:乔治王。头图:日剧《逃避可耻》

01


《人民日报》呼吁:“生娃不只是家庭自己的事,也是国家大事。”

这句话很有分量,我能体会到国家迫切希望大家“注册小号”的心情。计划生育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大的已经三十而立了,此时听到这样的呼吁,难免令人浮想联翩。

社会老龄化非常可怕。年轻人现在缴纳的养老金,养的其实是现在的老人,但当进入老龄化社会,意味着老人和年轻人比例失衡,而政府想要负担老人,需要庞大的财政支出。钱从哪里来?从年轻人交的税收里来。

老人和年轻人,这里有难以调和的矛盾。

所以说上一代独生子女是最惨的,正在交的养老金养得是现在的老人、年轻时承担房价、中年时得独自赡养父母、年迈后退休的日期又延后了,好不容易退休了又可能遇到年轻人的劳动力不足、养老金不保的惨状。要是我是玩家,肯定要跳起来骂策划然后卸载游戏了。

黑龙江就是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样本。

2016年政府向黑龙江转移支付的金额是多少?2775亿元人民币,排在全国第四,而黑龙江仅有3799.2万人。为什么给这么多?因为黑龙江全省的财政收入2000多亿,而这其中有一半的钱,用在了社保和医保。

归根结底,是因为黑龙江是一个老龄化大省。

所以如今适婚青年越来越多,但明明到了结婚的年龄也无动于衷,《人民日报》火急火燎地呼吁大家生娃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以我在游戏行业类似的经历,我想明确告诉大家,这样的呼吁是没有意义的,甚至全面放开二胎三胎也没有意义。现在的问题不是生两个还是生三个,而是大家连一个都不想生,甚至越来越不想结婚。

依我看,老龄化的结局不可避免。生娃虽是国事,但它首先是家事,而且在游戏行业里,我们已经面对过这个问题。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我奉劝大家做好直面老龄化社会的准备。

02


为什么不可避免?

和《人民日报》担心人口的问题一样,做游戏怕的是什么?怕的是没有用户增长。

没有增长,意味着面对的人群从增量走向存量,这是每一个老游戏都将遇到的问题。这也是一个漫长又痛苦的过程,收入下滑、活跃度越来越低、暮气沉沉。这导致设计者的玩法会变得完全不同,你们猜猜设计者在此时会做什么?

也许很多人会想到是吸收新用户,刺激新增。

但我告诉你,这个幻想维持不了太久就会破灭,因为老游戏(老旧制度)的竞争力远远比不过同期的新游戏。比如因为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东莞大岭山,曾有一大批做家具的工厂聚集在这,如今一半都已搬到东南亚。

为了适应新形势,需要大刀阔斧地改革和重做,这里头有非常大的阻力:一是需要巨额的资金和技术能力,做大翻新;二是大刀阔斧会刺痛老玩家、打破稳定,需要冒着损失已有玩家的风险,三是大版本更新后,结果也不一定行之有效。

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我看到的设计者,绝大部分选择了放弃寻找新进用户,而围绕老玩家变本加厉地刺激消费。设计非常多的功能和系统,挖下深坑来刺激仅有的玩家,拿走玩家离开前的最后一分钱。

少数选择了大刀阔斧地改革,改革的效果也未尽人意草草收场,想要以这个思路重新把盘子做活,难于上青天。

03


我有的同事每逢回家,为了应对家里催婚,都要事先辛苦准备一番应付家人的说辞。为什么年轻人不愿生娃了,甚至都不愿结婚了?

冰山之下,有两个矛盾构筑起了这个现状,讲完我再来说说怎么办。

第一点:投入成本。

玩家常说两个字:一个是肝,一个是氪。肝代表我要在游戏中花大量的时间,氪代表我需要在游戏中花费大量的金钱,这都是玩家在游戏中投入的成本。

大家玩游戏都深有体会,一个游戏之所以很肝,是因为它设计了非常多的、需要养成的系统。这就像你小时候要上幼儿园、一路小初高考上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买车买房、生儿育女,每个阶段你需要大量的投入。你越肯肝,你就越出人头地。

而需要玩家肝的地方,往往都可以通过氪来节约时间,或者获得更好的效果。不管现实还是游戏都是如此。

这种设计属于什么?单角色的重度养成,也就是你只需要养成一个角色,但是这个养成线非常非常深,捆绑了一大堆玩法和系统。在这个过程中,你源源不断地为营收做着贡献。小时候要操心学区房、打疫苗、考名校,长大了要操心结婚、买房子、养孩子,每一步都得肝和氪。

这种设计的代表,就是咱们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少生优胜,幸福一生。这个大红字口号喷在每个村的外墙上。

还有一种设计,属于多角色的轻度养成,也就是说你可以养很多角色,但是每个养成线都不深,或者系统自动就帮你完成了。比如很多搜集小姐姐的卡牌游戏,自动战斗、每日扫荡、不但每天上线都有奖励,养成的角色越多,你的收益也越高。而玩家最大的付出点,就是想办法搜集更多的角色。

换算到现实中,就是你只要想办法生,生完抓好基础。设计者把生活、教育、养老的成本不断降低,只要生的越多,后来的教育和养老都不用你操心。如果生出一个最后出人头地的SSR,那就是你修来的福气。

这其中的代表就是芬兰,拥有从出生到进坟墓的全套福利,生育不花钱,0岁~17岁的教育和医疗也包了,每个月还有津贴,生得越多,津贴金额就越高。

但就从我们目前的国家政策来看,我们走的是一条有特色的道路,在高教育、高房价、高医疗和高养老成本的前提下,开放二胎,让人去追求多角色养成,既肝又氪,这个难度之大,不可想象。

这就是无法解决的矛盾之一。

04


第二点:观念变化。

在老一辈人眼里,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把子女当做一个养老的投资行为,并辅以家族、忠孝来强化和巩固这一点,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安身立命的方法。

而现代社会,繁衍来维持养老生活的成本是非常大,因为不但需要解决小孩的衣食住行,还要解决成家立业。啃老族这个词已经没人再提了,为何?因为已经成为了新常态。

所以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生育愿望普遍偏高,而在北上广生育率逐渐走低,正因为人们付出的成本是不同的。

而当女性受教育水平越高时,这一点也会越来越明显。当她越独立、社会地位越高,对结婚和繁衍容易产生质疑和思考。因为毕业后的几年是职场的黄金年龄,生育会影响工作的晋升、影响职业发展。这在一线城市的充分竞争中,是很大的不利条件。

而男性想要结婚,在一线城市也要负担更大的经济压力。这倒逼人们产生了疑问:

繁衍是养老的最好投资手段吗?

为了生娃,我会损失我最佳的工作机会吗?

30岁之前,是我最好的结婚时机吗?

很多人选择了拒绝。并且在北上广,离老家越远,受到的道德捆绑也更少,而相同境遇的人也越多。不会有七大妈八大姨问你有没有男朋友、怎么还不结婚,不会有人以家庭和生育情况来判断你过得好坏。

很多家长催促小孩结婚生娃,但小孩却迟迟没有动作,并非不是他不想结婚,而是环境不允许他结婚。这其实是穷人的自觉,对于大部分朝九晚九,只能靠自己奋斗的年轻人,只有努力搏一把人生才有机会,而结婚生子和买房,是锁死他们的镣铐。

05


老龄化怎么办?

1. 少持有小城市的房子

2. 占好一线城市的坑位

年初在北海道呆了一礼拜,印象深刻的除了火山温泉雪山和冷冽清新的空气以外,就是日本的老龄化。

从我一下飞机开始,遇到的所有行政人员都是老年人,不管是帮你护照盖章的,帮你指路维护秩序的,直到我上了大巴,遇到的工作人员看上去没有低于五十岁的。



日本是一个老龄化严重的国家。

我前两年去东京时却完全没有这种感觉,在秋叶原呆的那两天,周围熙熙攘攘的年轻人行色匆匆,建筑物上铺满了巨型的游戏和动漫广告,走到顶楼发现琳琅满目的成人杂志,让我觉得这里充满了年轻自由的气息。

年轻人是会用脚投票的,日本的几个大城市里,东京大阪年轻人熙熙攘攘、建筑密密麻麻,但我这会儿在北海道,却是萧条凋敝的景象。



开居酒屋的老板是一对对年迈的夫妻,海鲜市场里守着店门的也是老头老太,一直到了札幌,本想替家人带一台iPhone X,没想到唯一的一家苹果店都倒闭了。

更年轻和更优秀的人才会向大城市聚集,因为他们追求更好的工作机会,占用更好教育和城市资源。而能力不足以在一线城市留下的焦虑中年人,将迫于高生活成本而逐渐回到小地方。

大城市将不断从小地方吸收年轻人,这就像东三省的程序员往往选择了北京一样,除此之外,你别无他法。因为城市间的竞争就是对人才的抢夺,如果你如今能在大城市落户,那在政策收紧前尽早行动,不要被小地方的落户政策蒙蔽了头脑。小地方只是想导入更多的用户,吸引更多人成为地方经济的燃料。

一个土生土长的黑龙江人,考上了大城市的985,你猜他会回到老龄化的黑龙江,还是去大城市搏一搏?事实是黑吉辽已经成为了人口流失大省,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黑龙江从2000年开始,13年里涨了35万人,而从2013年开始人口流失,3年就流失了36万。

老龄化城市是很可怕的,就像一个运营多年的老游戏,慢慢的已经没有了新进玩家,每天的数据都在缓慢下降,玩家组个副本都是熟人。这是一个慢性死亡的过程,并且会陷入恶性循环。

如果开了新玩法房产税,持有这里的房子就沦为了负债。而年轻人则蜗居在一线城市的地下室里成为新常态。

呼吁年轻人结婚,其实并不在于开放了几胎政策。这种看似大方实际抠搜的运营政策,像是十几年前的网络游戏运营(不管怎么作,玩家总是会把钱送上门来)。而到了如今,玩家可要精明多了。

现如今日本年轻人的低欲望社会,其实是穷人的自觉,自觉到放弃了结婚和生育。经济的负担压抑着年轻人的欲望,谈恋爱觉得没必要,和父母住在一块,出门逛趟超市都觉得麻烦,更怕生孩子和结婚。

在漫长又难熬的下降周期中,逐渐成为了肝又肝不动、氪又氪不起的老玩家,只好维持最低的活跃度,得过且过,寻找片刻的快乐。我们的老龄化速度比日本更快,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我奉劝大家做好准备。

公众号 | 岛上十点 (BBfresh) 乔治王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2018-08-17 08:31:07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5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追求共同价值
发帖数:122
回帖数:462
可用积分数:38610
注册日期:2015-12-01
最后登陆:2020-08-30
智库:公民应缴纳“二胎公基金”,生二胎后可领

新晚报
08-17 00:07
+关注
8月14日,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在第13版“思想周刊 · 智库”栏目刊发了刘志彪、张晔联合撰写的题为《提高生育率: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新任务》的署名文章。

刘志彪、张晔来自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其中,曾任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的刘志彪目前是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理事长、院长。
我是陈静,为父亲的好酒代言
广告
我是陈静,为父亲的好酒代言
国家统计局今年初公布,2017年中国大陆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比上一年减少了63万,显示全面二孩政策导致的出生人口高峰很可能已经过去。这一观点从目前各地卫计委披露的人口出生情况中得到验证——2018年上半年的新生儿人数同比下降了约15%-20%。这意味着,2018年的出生人口比2017年还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更糟的是,按照2010年的普查数据,未来十年内我国的生育旺盛期妇女将减少约40%。在未来二三年内,随着我国第三次人口高峰期的育龄妇女逐渐退出育龄期,以及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导致的生育堆积效应释放结束,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必然面临断崖式下跌。“少子化”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提高生育率应成为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面临的新任务。

我们认为我国鼓励生育的措施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应对政策。
短期内,应全面放开生育,优先发展幼教产业和公共托幼服务,加强国家义务教育体系。
立刻全面放开生育。我国女性的生育高峰在25-30岁。从人口结构来看,1975-1985年出生人口的生育意愿较强,但目前已过最佳生育期,二孩积累效应将释放完毕。而90年代人口相对减少,加上生育观念改变,指望这部分人担当生育重任不太现实。只有1986-1990年回声婴儿潮出生的人口,总数高达1.2亿,又有较强的生育意愿,且目前仍有2年左右的时间处于最佳生育期。应利用这一时间窗口,立刻全面放开生育。
大力发展幼教产业和托幼服务。目前低龄儿童的照料主要是通过母亲兼职甚至全职照料、祖辈的照料支持,以及分散且昂贵的市场化托幼机构实现的。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个人主义的发展,老年人承担儿童照料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应明确国家在公共托幼服务中的主体责任,重建国家公共托幼体系,探索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可能性;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兴建民办幼儿园,并加强政府管理;社区街道也可设立托幼机构,提供基层保育服务。努力形成“公立幼儿园为主,民办幼儿园为辅,社区街道托幼机构补充”的多层次的托幼体系,帮助家庭分担儿童照料责任。
加强义务教育体系。我国很多地区把素质教育理解为早放学,普遍缩短义务教育时间,以至于很多家庭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接送小孩并奔波于各种培训班,严重增加了家庭抚育子女的成本。要改变现有素质教育的方式,以公办学校为载体在学校内部展开素质教育。可考虑恢复小学生“朝八晚五”的上下学时间和实施弹性放学制度,以便与职工的上下班时间相衔接。也可针对双职工家庭9岁以下的儿童开设寒暑期班,开展素质教育。为此,要努力增加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和师资供给,并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
发挥基层计生干部的力量,引导舆论宣传。应纠正把人当作负担的片面认识,形成“人既是消费者更是生产者”的科学人口观。发挥基层计生干部的力量,引导社会恢复和树立多子多福的理念。
中期内,建议建立生育基金制度,并妥善利用好存量的社会抚养费,通过花费较小的经济手段来鼓励家庭生育;延长产假并建立育儿假制度;制定鼓励生育的住房政策,等等。
设立生育基金制度,尽量实现二孩生育补贴的自我运转。可规定 40 岁以下公民不论男女,每年必须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并进入个人账户。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时,可申请取出生育基金并领取生育补贴,用于补偿妇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断劳动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损失。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账户资金则待退休时再行取出。生育基金采用现收现付制,即个人累计缴纳而尚未取出的生育基金,可用于政府对其他家庭的生育补贴支付,不足部分再由国家财政补贴。
提取存量抚养费资金用于生育补贴,减轻财政压力。目前不应再对超生子女的家庭收取社会抚养费,相反我们应提取存量的社会抚养费用于生育补贴。考虑到我国社会抚养费已经征收了30年,存量资金应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理论上可以支撑一两年内对二孩家庭的生育补贴。可考虑将存量抚养费资金用于充实生育基金,或作为生育基金的初始资金。
延长产假时间,考虑建立育儿假制度。我国从2016年起,将头胎和二胎产假分别调整为30天和128天,丈夫的陪产假从10天增加到15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产假时间仍然较短。可先将二胎产假延长到6-8个月,育儿假延至一年,丈夫的陪产假延至3个月。等时机成熟后,再对生育二胎以上的夫妇延长产假或引入育儿假。为减轻企业负担,妇女在产假或育儿假期间的薪资,可考虑按比例或以固定金额由国家财政或生育基金支付。
制定鼓励生育的住房政策。居住条件对人口生育率有较大影响,可考虑住房政策向二胎或多胎家庭倾斜。如提供长租房,对二胎或多胎家庭优先;对低收入的二胎或多胎家庭提供3年的租房补贴,或房贷优惠,等等。
长期内,待以上政策效应递减时,应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调节作用,对多孩家庭和女性再就业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并对多孩家庭给予财政补贴。
对二孩家庭减免个人所得税,或是按照孩子数量累进抵扣个人所得税。由于孩子在未来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等税金,家庭已为社会养老体系做出贡献。因此,向二孩家庭抵扣个人所得税,用以弥补家庭的生育成本是合理的。考虑到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保基金缺口增大,为长远计,税收抵扣必须适度,并注重其经济效率。建议仅对多孩家庭的第二个以上孩子(六岁以下)集中抵扣税额,也可按孩子数量累进抵扣所得税,同时设立一定的封顶额。
对多孩家庭进行适度财政补贴。税收抵扣仅对中高收入人群有激励,但对边际税率很低甚至是零税率的低收入人群并无作用。在这一阶段,各级财政有必要对多孩家庭尤其是经济困难家庭加大财力支持。包括:生育奖励,如对孕期、哺乳期的妇女给予生育津贴,对家庭 6 岁以下儿童发放育儿津贴等。为提高补贴效率,可仅对家庭第二个以上孩子发放财政补贴。如果国家财力上仍有困难,建议针对低收入家庭或是在人口老龄化较严重的地区加以实施。
通过税收支持或财政补贴,鼓励企业保留或提供生育后再上岗妇女的岗位,减轻妇女职业发展压力。我国妇女就业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妇女的就业保障措施尤为重要。由于女性在产假和哺乳期间可能被迫中止劳动,企业为减少损失往往选择解雇怀孕员工,导致女性生育后丧失原有职位,极大削弱了妇女的生育意愿。尤其是高知女性,职业发展压力更大,生育意愿更低。可对企业进行一定的税收支持或财政补贴,鼓励企业保留或提供生育后再上岗妇女的岗位。
最后,生育政策应充分考虑地区的差异性。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向中心城市迁移,中小城市的年轻人口大量流失。我国东北地区以及部分计划生育执行较严格的地区,人口老龄化尤为严重。相反,东部一线城市仍然面临着人地资源紧张和极大的人口压力。中央应制定鼓励生育政策的基本框架和原则,各地政府可根据当地的生育率以及老龄化程度,制定地方性的人口政策。这样不仅能促进人口发展的地区均衡,而且可总结各地试点经验,为下一步大规模实施奠定基础。
来源:新华日报
新晚报综合整理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郭启迪 审核:曹晓霞
我知道你有话想说,评论区见!
2018-08-17 10:23:26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6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追求共同价值
发帖数:122
回帖数:462
可用积分数:38610
注册日期:2015-12-01
最后登陆:2020-08-30
【政法大学教授:不仅要设生育基金 还要对丁克征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胡继晔认为,未来不仅可以设立生育基金制度来鼓励生育,还要对丁克家庭征收“社会抚养税”。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逐步形成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文化,“生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载体,首先从文化上,我们要进行鼓励”。他举例称,从历史的长河来看,如果一个家族中的男性没有孩子,是进不了祠堂的。(新浪财经)

看看吧,

该贴内容于 [2018-08-17 10:23:42] 最后编辑
2018-08-25 23:14:32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7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追求共同价值
发帖数:122
回帖数:462
可用积分数:38610
注册日期:2015-12-01
最后登陆:2020-08-30
第一批独生子女已经撑不下去

文/Jenny

01

这几天,网上刮起一场名为1.76亿独生子女危机的焦虑风暴,身边发生的事儿也特别应景。

朋友A,多年大龄单身,好不容易找了对象,刚结婚三个月,就离了。理由难以想象,过不到一起,性格不合。

朋友B,家门不幸,亲妈出门买菜,把腿摔了,还没出院,公公又查出重病,来北京寻医问药。小夫妻俩忙得晕头转向,攒下的积蓄所剩无几。

朋友C,中产不缺钱,给父母在北京买了房,每个月固定家用,绝对下半辈子都花不完,可他爸天天往家买保健品,非说老年人不怕穷,就怕病。不能给儿子惹麻烦。

凑在一起,可以总结一句话:第一批独生子女已经撑不下去。

说起独生子女的成长路,不少人感慨良多,小时候得父母独宠,有求必应,长大后举步维艰,问题重重。真是小时候的蜜糖,长大后成了砒霜。

02

先说离婚。这几年,80、90后这代独生子女成为离婚主力大军。2018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离婚纠纷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说,77.51%的夫妻是因为感情不和离婚。

什么叫感情不和,这个问题我问过刚离婚那个朋友。她跟我说了一堆,没有一件我能记得住,但我从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里明白一个道理,她这种人,就适合自己一个人过。

当初找对象的时候就各种挑剔,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条件不错的,她又觉得对方不懂得迁就。都说好的婚姻都让人舒服,放在她身上就成了自己舒服就行。

按照她妈的话说,就是从小霸道惯了。不难想象,独生子女,从小就有一种幻觉,因为要求太容易被满足,她们习惯了别人围着自己,因为没有兄弟姐妹,也就没有机会学习和人相处。

很多独生子女未必是嘴上的狠,而是骨子里的独。

我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朋友,表面上和谁都聊得来,亲密关系却是各种问题,无论是单身还是已婚,他们经常陷入一种纠结,一边渴望亲密,一边排斥亲密。想要和对方亲近,又不希望被控制得太紧。两难之中,孤独抑郁成了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格拉瑟曾经说过,人都是社会性动物,所以大部分心理问题其实都是人际关系的问题。

无法包容,不懂接纳,是独一代最大的困局。

03

当然,缺少感情的确很难受,但还有更让人难受的,就是缺钱。

如今,第一批独生子女大多挣扎奔四路上,上有双亲,下有二胎,全家都是碎钞机。只能从自己身上吃拿卡要,可能还不够。重点是千万别生病。

我有个大学同学,工作狂,恋爱不谈,逛街不去,生活重心只有工作,口头禅就一句:何以解忧,唯有致富。要说这样的人,迟早是中产的命。可父母一病,一招打回贫困户。

可是,你还会发现,没钱还不是最可怕的。

前两天,在朋友圈看了一张照片,差点没泪奔。



暖心什么呀,简直就是扎心。

后来一查,这张《独生子》还得过奖,摄影师张审军说,是2012年在安新县医院看护病人的时候遇见的一个病友。当时,这家有两个老人同时生病,夫妻二人忙里忙外。

这种状态真的不是只在照片里。生活里有多少独生子女,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不赚钱养不起你,赚钱没人管你。

一个远嫁的闺蜜曾经撕心裂肺地跟我说,为什么父母当初没生个儿子,自己也就不用这么难以割舍。

04

说回朋友C,他是这几个故事里最离奇的,却也是最常见的。儿子比不上骗子,据说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前不久,八旬老人带着七箱保健品住进救助站的新闻引起热议,孙爷爷独居武汉10年,经常被人拉去参加各种保健品推销讲座,不仅花光积蓄40万,还因为找不到孩子电话,流落街头,最后被民警送去救助站。

生活里,这种被保健品毁掉的家庭比比皆是。有个大学同学的亲爸,今天倒腾点古玩字画,明天买点灵丹妙药,据说前段时间连P2P都玩儿上了。积蓄铁定是没有了,他还得负责还债。说起自己这几年的忙碌,他就唉声叹气,早知道不回家看看这么贵,自己早就和父母黏在一起了。

其实,仔细想想,老人之所以成了骗子收割机,原因无非两个,一来是孤单,缺少陪伴。二来是害怕生病拖累子女。谁都知道,防骗最好的方法就是陪着爹妈,可惜,和骗子相比,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太有限了。

朋友聚会的时候,总有人感叹,父母老了,孩子还不争气,自己又处在半山腰,想往上爬,能力欠费,单枪匹马,不得不活成一支队伍。

人活于世,每个人都不容易,可独生子女的日子却显得分外难熬,承载全部希望,肩负责任重担,身前千军万马,身后却空无一人。

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呢?毕竟曾经享过的福,迟早是要还的。或许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早点看见一个人的艰难,多赚点钱,然后撑下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