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特朗普的最新表态 暗示谈判中一个关键障碍被消除了 2019-03-14 20:47陶然笔记微信公号令狐猫
2019-03-14 22:46:28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fanyin
发帖数:67
回帖数:382
可用积分数:393667
注册日期:2009-02-18
最后登陆:2019-04-23
主题:特朗普的最新表态 暗示谈判中一个关键障碍被消除了 2019-03-14 20:47陶然笔记微信公号令狐猫

特朗普的最新表态 暗示谈判中一个关键障碍被消除了

2019-03-14 20:47陶然笔记微信公号令狐猫
2参与




  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前两天在国会说,中美双方将于13日再次通话。

  一大早,本来想找找这条消息,没想到看见个更大的。

  彭博社13日报道称,特朗普总统知晓中方对其可能“转身离开”潜在中美贸易协议的担忧,愿意等到最终协议达成后再与中国国家主席举行会晤。

  彭博社的报道援引特朗普当天在白宫的讲话称,“我们可以达成协议后再过来签署,或者我们可以让协议差不多完成时再就最后几点展开谈判。我更喜欢后者。但这并不是那么重要”,“两种方式都行”。

  按照陶然笔记的判断,特朗普这段“两种方式都行”的表述,可能暗示着中美谈判间的一个关键障碍已经消除掉了。

  为什么这么说?

  这还得回到多次提及的会晤话题。

  以前强调过多次,所谓的会晤,完全是美方制造出来的舆论话题。

  在外媒的报道中,一些细节很有意思。






  比如,报道中说,特朗普的最新表态与上个月底相比有所转变,当时他表示希望与中国领导人会晤从而完成协议。“过去几周,特朗普与其助手一直要求中国领导人同意最早本月在海湖庄园会晤以敲定最终协议。”

  美国那边本来的想法,是由双方领导人见面的时候敲定最后协议。而我方的态度从外媒的表述来看,大概是下面这个:

  谈成了,再见面。

  这跟我们之前的一些分析,还是比较吻合的。

  特朗普13日表态的最大价值是,选项变成两个:

  可以谈成了,然后见面签。

  也可以见面,谈成了再签。

  “两种方式都行”。

  仅就谈判而言,应该是暗示着彼此间一个关键障碍消除了。

  朝前迈了一大步。

  可能会有人会问,昨天特朗普不是说,不急于达成协议吗?

  先看看他怎么说的。

  特朗普当天说,他并不急着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而必须确保达成的协议“正确”并对美国有利。他表示,美中双方必须达成“正确的协议”,“对我们来说必须是一个好协议,如果不是,我们不会达成协议。”

  这些话吧,就看怎么理解了。

  这让我想起当年侯宝林先生的经典段子《相面》。

  算命先生一句话,“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咋解释都成。

  大家仔细想想特朗普先生的表态,其实也是咋说都成立的。

  美中双方必须达成“正确的协议”,“对我们来说必须是一个好协议,如果不是,我们不会达成协议。”

  这话换成我们来表达,好像也没啥问题。

  您说是不是?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2019-03-15 08:50:07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2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fanyin
发帖数:67
回帖数:382
可用积分数:393667
注册日期:2009-02-18
最后登陆:2019-04-23
刘鹤与莱特希泽、姆努钦通话
2019年03月15日 08:44来源: 新华社
分享到:
手机免费看新闻财富号入驻直达
摘要
3月14日上午7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应约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进行第三次通话,双方在文本上进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
  3月14日上午7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应约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进行第三次通话,双方在文本上进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

(文章来源:新华社)
2019-03-15 21:22:40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3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fanyin
发帖数:67
回帖数:382
可用积分数:393667
注册日期:2009-02-18
最后登陆:2019-04-23
第三次通话过后,中美正朝协议靠近
昨天的文章里,开头就埋了个坑。

“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前两天在国会说,中美双方将于13日再次通话。”

昨天文章发出后,后台有好多朋友问,电话到底打没打?

早上有消息了,确实打过电话。

3月14日上午7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应约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进行第三次通话,双方在文本上进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里面,有三个点值得注意。

通话时间(北京时间3月14日上午7时)

通话进展(双方在文本上进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

通话次数(第三次通话)

咱们梳理一下。

首先,通话时间和进展,可以结合起来看看。

当地时间13日白天,特朗普在白宫表态,对协议签署“两种方式都可以”。

昨天我们提到,这暗示着中美间一个关键障碍消除掉了。

之后,北京时间14日7时,也就是当地时间13日晚19时,中美又进行了今年以来牵头人的第三次通话。

“双方在文本上进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就都对上了。

此外,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14日在美国国会参加听证会的时候,也证实了与中方的通话。

姆努钦说,他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紧密合作,昨晚刚刚跟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通过电话。

姆努钦表示,目前双方经贸团队正勤奋工作,希望尽快达成协议姆努钦的有关表态,跟特朗普13日在白宫的表态口径一致,而且很少见地对磋商前景作出判断:

他预计中美经贸磋商“不久”会有结果。

其次,通话次数不是公开报道的两次,而是“第三次通话”。

还记得之前说的吗?

“这是第七轮谈判后,公开报道出来的中美牵头人的首次通话。没公开的呢?估计也有吧。”

看来真的有。这么短的时间内连续三次通话,双方牵头人如此密集磋商还真不多见。

此外,美国那边,这两天对谈判的表态很频繁。

除了之前莱特希泽在国会应询发言之外,特朗普和姆努钦这两天都反复谈到中美磋商。

比如特朗普先生在13日表态后,他在14日和访美的爱尔兰总理出席活动时,把同样的话又说了一轮。

“未来三到四周”可能有中美经贸磋商的新闻,中方在磋商中表现得“非常负责任和非常合理”(very responsible and very reasonable)

与中国的磋商进展非常顺利,我们正在得到我们必须要得到的东西。 (We're doing very well with China talks. We are getting what we have to get)

“如果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好协议,我们不会达成协议。” (If it's not a deal that's a great deal for us, we're not going to make it)

跟13日的表态没多大变化,多出来的“未来三到四周”这个点,莱特希泽在国会时说过。

不到两天的时间内,把同样的话反复地说,特朗普先生的做法耐人寻味。

最后,谈谈一些大家在后台留言时表现出来的疑虑。

大家现在很担心,在有关实施机制上,美国可以单方面加征关税。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已有明确的,公开的表态。

“双方经贸团队正在继续全力进行沟通、磋商,就是要按照两国元首确定的磋商原则和方向,达成一个协议,取消所有相互加征的关税,使中美双边贸易能够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任何实施机制必须是双向的、公平的、平等的。”

我们的诉求和态度,应该就在这两句话里。

(来源:令狐猫/“陶然笔记”微信公号)
2019-03-16 19:26:46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4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fanyin
发帖数:67
回帖数:382
可用积分数:393667
注册日期:2009-02-18
最后登陆:2019-04-23
中美经贸磋商最新进展,这几天有点儿不寻常!
2019年03月15日 16:19:21
来源:参考消息
127人参与2评论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看上去,本周,中美经贸磋商突然就进入了一个信息披露格外频繁的阶段。

从周二开始,连续四天,信息几乎天天不重样,且每天都有新感觉。

更新频率之快,披露细节之多,令人眼花缭乱。

这多少有些不寻常。

到底发生了什么?

从几组数字中,或许可以试着梳理一下。

“第3次通话”

先来看今天早晨新华社的一条消息:

3月14日上午7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应约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进行第三次通话,双方在文本上进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

连标点符号在内,一共不到90个字。

如果小锐没有记错,这是本周内新华社第二次播发有关信息。



▲当地时间2月21日上午,习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右)、财政部长姆努钦(左),在美国白宫艾森豪威尔行政办公楼共同主持第七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开幕式。 (新华社)

上一次的报道,播发日期是3月12日。

有相同点:

除日期外,人物相同:都是刘鹤副总理和莱特希泽、姆努钦;

具体时间相同:都是上午7时;

都是“应约”,即美国人主动提出来的;

两次电话也都提到了文本问题。

报道篇幅都很短,不足百字。

不同点也很明显:

今天的报道提到了个数字:第三次通话。

这意味着除了12日和14日的电话,双方还有另一次电话。

几天时间,三通电话,真的不寻常!

至少可以看出,双方谈判加班加点和紧锣密鼓。

另一点不同,是关于文本的表述上。

12日的报道是这样说的:双方就文本关键问题进行具体磋商,并确定了下一步工作安排。

而在15日上午的报道中,则如是提及14日的电话:双方在文本上进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

听话听音。

从“关键问题进行具体磋商”,到“进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表述可谓层层递进,也意味,谈判进展巨大,是“实质性”的。

新华社惜字如金,但如上述分析,细节往往都隐藏在具体的文字中,一个词,乃至一个标点,都可能传达出不同的信号。

尤其是,当两条消息一起对比看的时候。

从120页到150页

这两次通话,美方发布方式也很有意思。

不是通过白宫新闻秘书文稿,也不是美国大使馆的信息发布,而是分别在国会的两次听证会。

当地时间12日上午10点多,也就是距离第一个电话大概15个多小时后,莱特希泽亮相美国国会参议院财经委员会听证会,内容是关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的问题。

有一个关键词,120页。

小锐看了莱特希泽接受美国议员质询的视频,关于协议文本,他的部分原话:如果达成协议,这个协议会有110至120页长。

这大概是第一次有正式消息,披露协议文本的“厚度”。

在听证会上,莱特希泽不仅“意外”证实了与刘鹤副总理通电话的情况,还表示,13日双方将继续通话。

本轮电话的“官宣”姗姗来迟,下一轮则开始了提前“预告”。

确实有意思。

同样有意思的消息,来自最新的另一场听证会。

主角是姆努钦,时间是当地时间14日。

在美国国会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关于总统2020财年预算报告的听证会上,姆努钦也提到了一个数字:150页。

“我们正就150页的文件进行协商。”这是姆努钦的原话。

从120页到150页,“增加的”30页是啥?

小锐觉得,未必是真的“增加”。而是这只能说明,在当前的协商阶段,协议文本具体页码大概很难会有准确的数字。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这个协议,的确很厚;条款,很细;内容,相当繁杂。

姆努钦在听证会上提到的另一个“点”是,他说,自己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紧密合作,昨晚刚刚跟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通过电话。

这又对上了。

可谓间接“证实”了莱特希泽前一天的“预告”。

从新华社今天早晨发布的消息看,也确实如此,美国人又打电话来了。

“未来三四周”

遥相呼应,彼此“证实”,中美经贸磋商这一周,可谓环环相扣。

当然,小锐也发现,外界最关注的信息点显然还有一个:贸易磋商前景,以及协议可能的具体签署时间。

对此,莱特希泽的说法是,谈判进入到“最后几周”,但“还有很多重大问题”需要解决。

姆努钦则最新表示,“我们希望达成正确的协议,这比具体的时机更重要,我预计不久会有一些结果。”

“最后几周”,“不久会有结果”,乐观的信号,可谓释放得相当明显。

虽然前面都有定语:“还有重大问题需要解决”,以及,“希望达成正确的协议”。



▲2月14-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在北京举行第六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 (新华社)

从外媒的报道看,特朗普这两天也在连续发声。

周三,在白宫,他对记者先是重复了两个字:不急。

原话是:“我认为事情进展非常好,我们会看看(元首会晤)日期是哪天。但我不急。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达成正确的协议。有人说我急,其实我一点也不急。”

只是,“不急”的他,周四又发言了。

消息来自路透社。

美国总统特朗普说,“我们将会知道关于中国的消息。不管怎样我们将会在未来三四周就会知道。”

从“不急”,到“未来三四周”,其中的变化意味深长。

相向而行

写的有点长,再简单说几点个人感受:

1、美国的议员们对中美贸易磋商进展真的很上心。

上述两次听证会,内容主题本来都并非中美谈判,但最后爆出“大新闻”的,却都和中美贸易磋商有关。

议员们很上心,因为美国人都在看,全世界也都在睁大眼睛等着结果。

中美贸易谈判,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之大,不仅对中国,也对美国,对整个世界贸易,都是同理。

2、相向而行,这四个字正落实在行动上,应该为中美双方点赞。

12日那次的通话,中方率先披露消息,莱特希泽随后证实。

13日通话,莱特希泽先发预告,姆努钦证实,中方随后发通稿证实。

而且,双方本周透露的信息,都密集提到“文本”二字,且相互呼应,内容越来越具体。

怎么看?

小锐觉得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双方谈判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相向而行”的味道,相当明显了。

没错,不管谈判桌上如何刀光剑影,能坐下来谈,且彼此相向而行,这个态度是第一位的,应该点赞。

3、谈判前景乐观,但双方都很审慎。

小锐注意到,莱特希泽13日还说了一句话:“没有任何事情比预测贸易协议更难。这涉及到主权国家,都有各自的利益。”

这是实话。


面对这场规模宏大、史无前例的贸易摩擦,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没有错,以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也是应该的,但对于结果,确实要做好两手准备。

回看去年夏天以来的新华社通稿,你可以发现,内容措辞也相当严谨,不仅字少,表达更是滴水不漏。

与中方的严谨相比,美方那边似乎一直是两种话都说全,两种可能都提到,每次均如此,无论是总统,还是“五大金刚”。

《华尔街日报》13日就分析说,本周美方的口径有所调整,不像之前一味对双方三月份签约的可能性做乐观表态。该报认为,这可能是一种谈判策略。

好吧,谈判就是虚虚实实推进。既然已经谈了这么久,如果真像特朗普总统说的,“还有三四周”,那我们不妨再等等看,别急。

2019-03-20 21:41:15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5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fanyin
发帖数:67
回帖数:382
可用积分数:393667
注册日期:2009-02-18
最后登陆:2019-04-23
回应“下周的中美外交部经贸磋商将于何时开始”
2019年03月20日 17:36:00
来源:证券时报
0人参与0评论
证券时报e公司讯,3月20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你能否告知下周的中美经贸磋商将于何时开始?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表示:“关于这个问题,建议你向商务部了解。我能说的是,最近中美双方经贸团队的磋商取得实质进展。我们相信双方团队能落实好两国元首指示,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达成一份互利共赢的协议。”

2019-03-20 23:10:48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6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fanyin
发帖数:67
回帖数:382
可用积分数:393667
注册日期:2009-02-18
最后登陆:2019-04-23
社评:带着乐观和平常心看中美谈判冲刺
2019-03-20 20:51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
27参与
  华尔街日报19日称,美中谈判代表计划在北京和华盛顿举行新一轮高级别贸易磋商,莱特希泽和姆努钦计划下周飞往北京,刘鹤将率团在随后一周飞赴华盛顿。到本报发此社评之时,中美官方都未对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进行置评。

  中美第七轮高级别贸易磋商2月24日结束,之后美方对两国突破剩余分歧的情况和达成协议的前景不断释出各种信息,它们有的表达了总体上的高度乐观,有的聚焦在克服问题的难度上,导致媒体的解读在乐观性上有时会出现较大差异。中方的表态要少得多,但在两国代表3月14日通电话后,中方强调两国在文本上进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些信息加在一起,勾勒出中美经贸磋商当前情况的一些基本线索。

  第一,第七轮高级别磋商之后,中美一直保持了密切接触,并且就克服剩余分歧继续取得实质进展。


  第二,双方到现在仍存分歧,但是双方都不认为有哪个分歧是不能够突破、解决的,而且均对以公平对等方式消除分歧持积极态度。

  第三,双方都很希望达成最终协议,尽管两国也都有可能签署不了协议的最坏准备,但双方显然都没有以此威胁对方来作为推进最后阶段磋商的手段,双方的态度是务实而积极的,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本身上。

  第四,美方在这期间表达了“对美国不利的协议宁肯不签”的底线态度。一方面这必然也是中方的底线,一方面美方做此公开表达,是美国两党竞争的政治结构所致。美方从政坛到社会,总体上希望达成协议,“宁肯不签”既非特朗普政府愿意轻易采取的选项,也不是美国社会喜欢看到的。中美双方都有为避免该最坏选择成为现实而努力克服关键分歧的强烈意愿。

  第五,据外媒报道,双方现在的主要分歧在于确保落实协议的机制设置,以及已经加征的关税如何取消等问题上。从理论上说,只要双方都有足够的诚意达成协议,这些问题都不应是逾越不了的障碍。

  第六,第七轮高级别磋商之后过去了近四周,虽然有过可以引起多种解读的信息,但现在是双方立场最接近的时候,两国相向而行解决问题的趋势进一步巩固。前方虽然仍有不确定性,但目前看不到任何一方有不珍惜已取得谈判成果的理由和动机,中美在最后阶段相互妥协、达成全面协议对双方的好处,比起任何一方拒签协议而保护的那部分国家利益及声誉,都是压倒性的。

  综上所述,中美不打不成交,而且好事多磨。经过过去一年的种种波折,两国对彼此的意志和实力,对何为双赢、何为公平都增加了新的认识。两国如能最终达成协议,那个协议必将呈现中美两个大国和这个时代的丰富信息量。两国元首共识形成惊人的推动力,这也很罕见。结果将是什么,我们或许只需带着平常心拭目以待。因为这件事太大了,而事情越大,世间的基本规律越将发挥作用
2019-03-30 19:08:49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7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fanyin
发帖数:67
回帖数:382
可用积分数:393667
注册日期:2009-02-18
最后登陆:2019-04-23

中美第八轮经贸磋商:静悄悄的开始,静悄悄的结束
2019年03月30日 08:42:31
来源:环球时报公号
795人参与52评论
静悄悄的开始,又静悄悄的结束。

第八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很低调。



等了一天没什么消息。北京时间29号晚上9点左右,美国那边先出了个白宫声明,里面提到:

双方坦诚地、建设性地讨论了谈判和以后的步骤,并取得了进展。欢迎刘副总理率团下周访问。

大概20分钟后,国社发出简短的消息稿。

第八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京举行

3月28日至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在北京共同主持第八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双方讨论了协议有关文本,并取得新的进展。刘鹤副总理将于下周应邀访美,在华盛顿举行第九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

发布时间相近,内容相似,这和一周前中美双方不约而同地发布第八轮、第九轮经贸高级别磋商消息的做法类似。

想必,这是双方协商之后形成的某种默契。

第九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下周在华盛顿举行。

越接近达成目标,谈判难度越大。肯定又是一次艰难的博弈。

回头来捋捋,第八轮磋商有哪些可说的东西?

首先,是简化形式,直奔主题。

据陶然笔记了解,这次磋商还是在钓鱼台国宾馆,还是熟悉的对手。国社的照片也显示,还是三个人轮流合影,刘副总理的那条红领带还是那么醒目,姆努钦这次也戴了红领带。

据说,双方还就“撞衫”问题寒暄了两句,“今天咱俩都戴了红色领带”……

不一样的也有不少。

与前几轮磋商相比,这次最大的特点是简化形式、直奔主题。

会谈前礼仪性内容能省则省,没有开幕式,没有会见记者环节,不到一分钟的合影后,双方就进入会议室开始谈。

这个特点从昨天就表现出来了,美方代表团抵达北京到酒店稍作调整后,双方马上开始工作。本来准备的欢迎晚宴也改成了工作晚餐,一边吃饭一边谈。

时间紧,任务重。

简化形式,聚焦主题,抓紧赶快谈,看来已经是双方的共识。

其次,场内的声音比较谨慎乐观。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美方近期关于中美谈判的表态上,有个很有趣的现象:

越接近谈判团队的核心层,对外释放消息越谨慎乐观。

比如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这位被各方视为持“鹰派”立场的代表人物,在近期几次对国会和媒体表态时,可谓慎而又慎。

财政部长姆努钦,更是经常释放一些关于谈判的积极信号。

据彭博社报道,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财政部长姆努钦周四与中国谈判官员在北京举行了工作晚宴。姆努钦在出发参加周五一整天的谈判之前称会谈“非常有成效”(very productive)。

就在今天下午3点40分左右,不常用社交媒体的姆努钦又发推称,今天的谈判是一次“建设性的贸易对话”(constructive trade talks)。

与这两位美方牵头人的态度相比,美国政府非谈判团队的高官对外界释放的信息更丰富,反而更让人摸不清头绪。

在陶然笔记看来,谈判是闭门的,到了这个关键时候,加上事关重大,核心成员对具体进展闭口不谈,或是释放积极信号,再正常不过的了。

此外,换换认识的角度,或许会有不同思路。

谈判进展消息满天飞的时候,任何关于谈判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高度关注,深度解析,甚至是过度解读。

不过,大家不妨想想。

没什么消息和太多消息,效果其实差不多。

更何况,按照美国人一贯的“极限施压”策略,这个时候有很大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向中方施压。


我碗里的都是我的,另外还要看看能从你碗里再捞点儿啥。

这样一个对手,我们该怎么对付?

后台留言里,大家出了不少点子和办法,有很多真知灼见。

按陶然笔记的理解,这个时候提供另外一种思路供大家参考。

不妨换个角度,想想在谈判越来越艰苦的时候,对手最希望我们是什么样子?又最不希望我们是什么样子?

最希望的大概是:患得患失,想赢怕输,心急火燎,气急败坏。

最不希望的大概是:冷静理性,沉着自信,对各种可能情况有充分预案。

对手不想的,就是我们该做的。

(文中网图,侵删)

来源: 陶然笔记/令狐猫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