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万科遵道实践“震不倒”的学校
2009-05-08 12:13:44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昵称:新手来了
发帖数:10307
回帖数:1341
可用积分数:180790
注册日期:2008-03-12
最后登陆:2010-11-14
主题:万科遵道实践“震不倒”的学校

  2008年12月31日下午,四川盆地西北部,遵道镇。
  在遵道学校的三年级二班,老师廖明英正在用幻灯片给学生们上当天的“第一课”――地质灾害与预防。廖老师的电子笔在教室的幕布上一挥,书本随之翻页,一页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投映在幕布上,学生们齐声朗读:“震前动物有前兆,群测群防要做好。牛羊骡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
  由万科(000002.SZ)捐建并于去年12月31日交付使用的这所学校已经成为遵道镇新的地标。主建筑是一座3层楼高的教学楼,方正的“回”字形建筑,房顶张贴着大幅学生笑脸彩喷。这其中最主要的一期工程总造价在2000万元左右。
  这座红黄相间的学校,让1300多名孩子们恢复了正常的校园生活,不少地震后前往绵竹市及外地求学的孩子正陆续返回。如果算上在建中的操场、办公楼、学生宿舍和食堂,学校的总建筑面积将达8361.94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700名学生。
  均由万科援建的遵道学校和卫生院,是震后灾区首批封顶并交付使用的永久性公共建筑之一,建设周期仅109天,按照9度设防并兼具公共避难中心的功能。对于新学校,校长杨兴全的评价非常朴素:“学校更结实了。”
  所有项目为无偿捐助
  绵竹市遵道镇,“5?12”汶川大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98%的建筑倒塌,400多人遇难,2000多人受伤,需要安置的人口4000余人。场镇原有学校、卫生院严重损毁。震后,各方人士闻讯而至,镇子的重建工作从去年夏天便开始了。
  2008年5月15日凌晨2点,由万科员工组成的一支志愿者队伍第一次到达遵道镇。5月18日,已经分别去过都江堰、绵阳、北川和绵竹的万科董事长王石和总经理郁亮在遵道碰头,向当地政府表达了公司参与重建的愿望,所有项目为无偿捐助。
  5月21日,万科董事会正式批准动用1亿元以内资金无偿援建四川灾区的议案。在2008年的年报中,万科披露:“公司进行灾区安置和重建工作2008年累计发生6750万元,实际支付4661万元。”
  根据当时的计划,万科将在都江堰市向峨乡、彭州市白鹿镇、绵竹市遵道镇等三个极重灾区镇乡捐建6项公共建筑,在遵道镇,万科需要完成包括学校、镇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等永久性建筑的建设。
  遵道镇人民政府、对口援建方常州市人民政府、NGO组织以及万科,已成为过去一年这个镇子的重建主角。据了解,遵道镇办公室的墙上曾经挂着一幅“遵道镇指挥部架构图”,上面明确标注:总指挥林建华、副总指挥朱保全(万科)。在安置区建设及灾民安置管理一栏的负责单位中,万科赫然在列。
  现在,万科的身份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在遵道镇最新挂牌的“社会资源协调办公室”4月的通讯录上,万科驻当地的员工及志愿者都名列其中。
  90秒即可疏散全部师生
  “去年8月,孩子们刚在板房恢复上课的时候,我们组织他们把希望中的学校画出来。”万科企业公民办公室执行经理沈彬回忆说。这些以学校为主题的稚嫩画作现在张贴在学校的围墙四周,几乎每一幅画面中,孩子们都突出了宽阔得有些不成比例的大门、随处可见的楼梯。“他们需要结实的房子,足够宽的楼梯。”
  在已建成的主教学楼中,三层高的楼里共有6个楼梯和1部电梯,二层和三层每两个班级就近即有一个疏散楼梯。走廊楼梯宽度达2.4米,可4个人并排行走。
  因为孩子看不懂疏散示意图,所以在教学楼的走廊里都贴着动物图案的疏散标识,低年级孩子可以追随不同的“小动物”,在紧急情况下找到安全通道并逃生。按照上述设计,公安部四川消防科研所设计模型的测算结果显示,只需90秒即可疏散全部师生。
  在国际上广泛运用的防震技术,现在在中国地震灾区的校舍建设中大量使用,而遵道学校所采用的橡胶隔震支座(俗称“隔震垫”)和“轻钢隔墙”则是在震后新建的学校中第一次采用。
  在加上“隔震垫”之后,建筑的技术抗震设防烈度可达9度。这种靠橡胶、钢板累加而成,像“三明治”一样发挥着“弹簧”的作用,将建筑物与地面隔离。
  简言之,一个直径70厘米、高30厘米的“隔震垫”可承担400吨重量,寿命70年,还可以更换,44个这样的设备就可以保证一栋3层高、4600平方米的教学楼在地震中的安全性。据了解,每个隔震垫价值1.8万元,此外还需专门修建一个隔震层。
  除了“隔震垫”外,遵道学校选用了“延性抗倾覆轻钢”作为墙体主材,墙体不易倾覆,震后易于修复。因为重量仅为普通砖墙体的1/5,即使倒塌,对人的伤害也能降到最低。据了解,这种墙体之前仅在别墅中曾得到运用。
  根据一份公开披露的质量安全报告,“5?12”汶川地震重灾区的建筑物在震前的抗震设防烈度大多为6度到7度,而去年的地震重灾区地震烈度可能达9度~11度。烈度每增加一度,施加到建筑物上的地面加速度大约增加一倍,对建筑结构的要求大幅度提高。
  此次负责遵道学校的二期工程和遵道镇卫生院、镇政府工程建设的四川新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兴奎之前对媒体公开表示,2005年,他在成都建一所中学的平均造价是每平方米1000元,而遵道学校造价则估算为每平方米4000元。
  根据彭兴奎的表述:一般建筑每平方米只需五六十公斤钢筋,而遵道学校每平方米的钢筋量达100公斤,且钢筋直径达25毫米,普通建筑的钢筋直径仅16毫米。
  杨校长对新学校的抗震性能已经有了亲身体会:“前两天有一次余震,虽然震级不大,但震源就在遵道山背面,所以镇上板房里的人感觉很明显。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当时一点感觉都没有,是回家以后才知道又地震了。”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