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
昵称:明天涨停 |
发帖数:20129 |
回帖数:1193 |
可用积分数:98351 |
注册日期:2008-03-23 |
最后登陆:2010-12-27 |
|
主题: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引发分析师热评
中国平安不低的收购价格显然对该股昨日复牌后的走势产生了影响。当日,深发展以涨停收盘,而中国平安的涨幅只有2.28%。有券商发布的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平安消化收购成本有两个路径,一是将深发展作为融资平台,待盈利提升后做再融资,以摊薄收购成本;二是通过协同效应的发挥提升盈利能力,用未来盈利补偿收购成本。
收购价不便宜
招商证券发布的报告指出,此次交易价格并不便宜。根据2009年一季度的财务数据,深发展每股净资产5.5元,平安寿险增发的价格为18.26元,对应的PB为3.32倍。从历史来看,深发展的平均ROE要高于中国平安5个百分点,但并没有到达3倍之多。同样,中国平安受让新桥的5.2亿股,如果以现金认购,每股价格为22元,PB达到4倍,而如果以股票认购,按近20个交易日平安H股均价52.4换算成人民币约46.2元/股,相当于深发展每股换股价格26.5元。
此外,从行业横向比较来看,平安此次收购价与目前银行业平均PE13.63倍、PB2.24倍相比,分别高出14.8%和41.5%左右。
平安证券则认为,如果从财务投资角度看,该价格偏高。但是从全球战略投资经验来看,高于市价35%属于控制权合理溢价。
中长期潜在协同效应可期
平安证券表示,未来中国平安消化收购成本有两个路径,一是将深发展作为融资平台,待盈利提升后做再融资,以摊薄收购成本;二是通过协同效应的发挥提升盈利能力,用未来盈利补偿收购成本。
在协同效应方面,平安证券则认为,收购深发展为中国平安带来包括14个新城市和282个网点的全国性银行网络和分销能力。深发展和平安银行的网络将覆盖到80%的平安保险客户群,目前平安保险与银行综合开拓成果也将逐步复制到深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协同效应正日益显现。2008年中国平安产险业务保费收入的14.3%、银行业务中公司业务贷款的12.3%和公司业务存款的5.3%及新增信用卡的50.5%、年金受托业务新增规模的13.2%及投资管理业务的14.9%均来自交叉销售。
不过,国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邱志承则认为,虽然中长期潜在协同效应很大,但在短期整合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中国平安与深发展、新桥签署的股权收购协议尚需银监会、证监会等监管部门的批准。招商证券认为,中国平安集团旗下目前已经拥有平安银行,收购深发展后,可能因为同业竞争的问题而受到一定的阻力。
·相关新闻·
中国平安或三年内合并深发展和平安银行
本报讯 中国平安在今日发布的《深发展权益报告书》中透露,为避免实质性同业竞争情形的发生,在此次交易完成后的三年内,将以包括但不限于合并的方式整合深发展和平安银行。不过,中国平安表示,截至协议签署日即6月12日,未来12个月内没有对深发展及其子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进行重大出售、合并、与他人合资或合作的计划,也没有主导深发展进行重大购买、置换或资产注入的重组计划。
中国平安还表示,截至本报告书签署日,未有对深发展现有员工聘用计划作重大变动的计划,也没有改变深发展现任董事会或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计划。不过董事会将来可能将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适时调整高级管理人员构成。中国平安推荐的董事将在深发展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战略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中分别拥有一个席位。
有分析师认为,深发展与平安银行同业竞争问题可能的解决方式包括平安银行最终将注入深发展,从而成为中国平安旗下唯一的银行平台,或者中国平安伺机将深发展私有化,使其与平安银行合并,并退市。而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难度。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