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原来中国政府管不了“中国平安”
2009-06-22 08:18:22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haorenla
发帖数:5383
回帖数:548
可用积分数:100060
注册日期:2008-07-04
最后登陆:2010-11-18
主题:原来中国政府管不了“中国平安”

  与2009年国有企业高管年薪有关的政策文件已经在6月1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获得原则性通过,预计将于今年七八月间颁布执行。该文件只涉及中石油这样的国有独资或者控股企业高管的薪酬。因其所有制是“国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中国平安(601318,股吧)高管的薪酬不在上述文件规范之列。此前,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曾因6000多万元年薪而被推上风口浪尖。(6月21日《扬子晚报》)

  应该说,政府文件规范不到“中国平安”,这是合理合法的,因为它现在不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既然政府不再控股,企业的事务当然不能由政府说了算;如果政府强行插手,那就是违法的。不过,这个理由也让人难以接受,因为“中国平安”的名字中带有“中国”二字——中国政府管不了“中国平安”,岂不荒唐?

  一看到“中国平安”,人们就想当然地认为它是一个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企业。实际上,国家对“国”字号也是严格控制的。199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公司名称冠以“中国”等字样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除国务院决定设立的公司外,其他新设立的公司(包括各类经济实体)一律不得在名称中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家”、“国际”等字样。这个《通知》虽然没有明确规定,非国有企业不得冠以“中国”等字样,但这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只有国有或国有控股,政府才有权“决定设立”,而且当时中国的开放程度还不高,显然没有考虑到国有企业会改制为“混合所有制”甚至完全私有化的情况。

  中国平安就是经国务院决定设立的企业,创始之初,只有两个股东,而且都是国有股东。但在后来的股份制改造过程中,股权不断分散,最后形成了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员工共同持股的格局。现在,中国平安不仅不再是国有(控股)企业,而且第一大股东还变成了外资企业(英国的汇丰)。如果该公司以目前这样的所有制结构并以新成立公司的名义到工商机关申请登记为“中国平安”,肯定是过不了关的。

  “国”字号带有明显的国有色彩。非国有企业冠以“中国”二字,不仅很容易造成误解,而且也可能给国家带来信誉风险。既然中国平安已由原来的国有性质演变成了非国有企业,那就应该去掉“中国”二字。其他“国”字号企业如果发生类似情况,也应该如此。同时,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也应更严格地控制“国”字号,如果不是所有制性质不可能发生变化的国有企业(比如中国邮政),最好不要再新批“中国”等字号,以免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麻烦。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