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平安并购存“硬伤”?第三方联盟欲搅局平深恋
2009-06-25 07:54:44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昵称:明天涨停
发帖数:20129
回帖数:1193
可用积分数:98351
注册日期:2008-03-23
最后登陆:2010-12-27
主题:平安并购存“硬伤”?第三方联盟欲搅局平深恋

虽然中国平安总经理张子欣一再强调:“我们对于完成交易充满信心”,但或许,对于中国平安来说,其收购深圳发展银行的过程将不会平坦。  继早前市场对于平安控股深发展有违保险机构参、控股银行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即所谓的“一参一控”政策的质疑外,此例交易案或许存在“硬伤”。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作为此次并购交易主体的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平安寿险)似乎并不符合持股金融机构的有关规定。  平安并购“硬伤”  据2009年6月12日,深发展及新桥投资与中国平安签署了相关协议显示,此次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将采取“两步走”的方式完成此次交易,一方面深发展向中国平安集团控股子公司平安寿险非公开发行不少于3.70亿股但不超过5.85亿股普通股。而另一方面平安寿险中国平安与深发展第一大股东新桥投资签署股份购买协议,中国平安可以在不迟于2010年12月31日前收购新桥投资所持有的深发展的所有股份。  本次发行及新桥转让完成后,平安寿险将成为深发展第一大股东,中国平安将成为第二大股东,中国平安和平安寿险合计持有的深发展股份不超过本次发行完成后总股本的30%。  然而,问题在于,据2006年12月28日修改并实施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中第六十四条明确指出,中资商业银行股权变更,其股东资格条件同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的新设股份制商业银行法人机构的发起人入股条件。  而《实施办法》第九条则明确指出境内金融机构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法人机构的发起人,应当符合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的要求。  但事实上,根据2008年中国平安年报显示,中国平安虽然最后并未出现亏损,但由于对富通投资进行了充分计提,共计提227.9亿元减值准备,平安寿险2008年度却出现21.3亿元亏损。  那么,2008年亏损21亿元的平安人寿是否有资格成为深发展的第一大股东?  北京某不愿具名的投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平安是否能最终成功收购深发展的几率已经呈对半开的局面,而之前国内市场也从未有过如此大手笔的金融机构投资并购银行的成功案例可以借鉴,是特例特批,还是成规墨守,则要看有关部门对于该并购案例的定位。”  “第三方”或叫板平安  2009年6月13日,随着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的消息公开披露后,市场对其能否获得有关部门审批的质疑声不绝于耳。而斯时,记者从有关层面获悉,在这些质疑声的背后,神秘“第三方”或将入场叫板平安。  这个神秘的第三方究竟是谁?  市场纷纷把传言的对象指向之前在该并购案中败走麦城的中国人寿。而对此,中国人寿的态度也颇为暧昧。  “中国人寿是不会让中国平安轻易收购深发展的。”一位接近该项交易的知情人士在6月13日,也就是中国平安刚刚发布收购深发展消息的当天便向记者坦言。  早在2008年12月,深发展大股东新桥资本便主动联系中国人寿,以商洽转让股权事宜。而中国人寿亦对深发展颇有兴趣,而在与新桥投资和深发展的接洽过程中,中国人寿也同时表示出愿意参与定向增发的兴趣。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深发展董事大会之前,中国人寿向深发展传真了一份参与定向增发的认购意向书,并表示有意收购新桥所持有的5.2亿股深发展股份。  但当中国平安参与深发展定向增发的议案最终获深发展董事会全票通过后,中国人寿黯然出局。  2009年6月19日,在中国人寿公开发布给媒体的回复中表示,其对这类投资机会非常重视,且其对深发展已研究、跟踪多年,会密切关注交易过程和交易结果。  事实上,据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这个神秘的第三方并非仅仅是中国人寿一家。  早在2008年中,新侨投资萌生退意之时,市场对于谁将接盘新侨投资成为深发展的实际控制人的揣测众说纷纭,除了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外,国家开发银行也曾一度与深发展有过接触。  “而实际上,除了上述被市场传言的竞购公司外,当时参与竞购深发展的另外还有两家,但是都没能公开竞购就被限制出局了,对此,该两家企业皆心有不服。”记者从上述接近该项交易的知情人士处获悉。  那么,“第三方”何时会公开?并以公开身份介入中国平安与深发展的收购案?  “目前,由于该联盟内部出现了分歧,而一些相关工作也出现了暂时的停顿,也有部分成员意欲退出。”据上述接近该项交易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如果按其原定计划,第三方将不日公开露面。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