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
昵称:小女子 |
发帖数:13443 |
回帖数:1878 |
可用积分数:5913365 |
注册日期:2008-03-23 |
最后登陆:2024-11-07 |
|
主题:两大因素主导下半年铜市行情
经历了2008年暴跌洗礼的大宗商品市场,2009年以来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在超跌之后的回补性买盘和可观的流动性溢价共同推动下价格显著回升。值得注意的是,进入6月份之后,商品市场波动幅度明显放大,各方分歧有所加剧。2009已到年中,大宗商品后市将如何演绎?本报特组织系列稿件对市场进行分析,尝试为读者提供答案。
分析人士认为,在中国铜进口预期放缓以及消费淡季的不利影响下,国内外铜价会出现暂时疲软,但下跌空间整体有限。由于中国仍存在进一步的机会性买入,且伴随着主要发达国家地区清库周期结束、宏观经济指标逐步向好和通胀预期下资金对商品的投资热情等因素的积极影响,“曲折延续”或为下半年铜牛步调。
“三座大山”令铜市乏力
过去六个月铜价的强势上涨使得原来持续向上的趋势面临考验。LME三个月期铜在6月11日创出今年以来新高5381美元/吨后,上行明显乏力。进入7月份,传统消费淡季、中国收储暂告段落和进口减缓、基金大单净空成为压制铜价进一步上扬的“三座大山”,但意外的是,当前铜市场依然表现完好,5000美元成为其高位震荡的“中轴线”。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持续报告显示,自3月10日基金多头开始持续大量介入铜市后,基金空头头寸也在相应加仓。截至6月23日当周,基金多单多头仓位为18605手,空头头寸达40340手,净空单21735手。尽管基金空头整体上深套其中,但其威慑力仍不容忽视。
经过前五个月大幅度进口后,市场普遍认为,中国最近的铜进口水平不能持续。2009年前五个月,中国铜进口同比增长超过50%。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之一,这样的铜消费强劲增长与GDP增长约8%是不一致的。英国商品研究局(CRU)7月份铜报告指出,因为北半球的夏季来临,当前市场已进入了季节性的需求缓慢阶段。同时,LME库存下降的速率正在放慢,库存可能在未来几个月里上升,且中国买入活动在第三季度可能是低迷的。
此外,市场还担心中国之前的大量进口会导致未来较高的隐性库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压制之下,市场人士认为,铜市场调整压力不断加大,但幅度并不会太深。
两大主线或主导下半年行情
铜价当前已走到5000美元这个重要的关口,2009年下半年行情如何演绎值得关注。分析人士认为,结合诸多因素看,七八月份上行压力较大,整体牛市仍有望延续,而震荡上行将成为主基调。其中,通胀预期炒作以及西方重建库存的预期或成为主线。
一方面,全球通胀会在下半年显现。以美国一般公债收益率减去通胀保值公债收益率,所得出均衡通胀率正在扩大。此外,黄金作为对抗通胀的投资产品,下跌幅度远远小于其他商品,因此,全球通胀预期的燃烧和风险情绪升温都会有助于铜价的上涨。
同时,经济复苏由单一的中国因素开始转向全球,尽管中国和邻国的出口数据还不如意,但是最近几个月,亚太地区的外贸情况令人振奋,在经历了此前出口同比下滑多达50%之后,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下滑步伐已经放缓。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菲律宾、中国台湾、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对外发货量已明显迈出低谷。
当前,市场人士开始讨论和关注OECD地区的消费复苏问题,大多数机构认为,OECD地区迟早会出现工业生产的转折,那就意味着西方企业库存有望重新建立。
数据显示,主要发达国家采购经理人指数过去几个月的趋势仍在继续,六月份指数再度上升,意味着经济紧缩继续在主要发达国家放慢。虽然中国之外的采购经理人指数仍然低于50,但该指数在2008年第四季度受到重创后逐步攀升。而中国的采购经理人指数六月份更是达到了53.2的高水平。分析人士指出,采购经理人指数与制造业清库阶段正在走向结束,且步调将保持一致,在潜在需求回升的预期下,未来金属消费的月环比有望改善,进而支撑价格。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