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长安开启二度赴港上市计划
2009-07-23 15:14:17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股市密码
发帖数:4589
回帖数:427
可用积分数:181802
注册日期:2008-06-29
最后登陆:2010-11-09
主题:长安开启二度赴港上市计划

7月23日报道 由于国资委拒发批文,南方汽车赴港整体上市的美梦在最后时刻破灭,但这丝毫不能阻挡长安积极寻求融资的决心。通过正在进行的B股回购、南方汽车更名、非汽车类业务和部分负债的剥离,一个全新的长安已经诞生。对于长安来说,整体上市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国资委不愿放手

7月7日,长安汽车对外发布消息,“中国南方工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方汽车”)名称变更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这意味着成立五年、以长安集团整体上市为使命的南方汽车已经不复存在。

长安内部人士透露,南方汽车赴港上市失败,直接原因是国资委没有批准。国资委在给南方汽车的批文中这样表态,“优良资产尽量不要拿出去”。

这并不意外。国资委高层此前就曾明确表示,鼓励红筹公司(即在港上市的中资企业)回归A股市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才有中海油、中移动、联想集团等诸多红筹股积极申请回归。长安汽车在此时谋求赴港上市,难免会遇到阻碍。

虽然南方汽车上市申请被驳,但考虑到人员安置问题,兵装集团最终做出更名“换壳”而非取消的决定。事实证明,这确是“简单的更名”。名称变动后,公司性质、高管成员、所有权属、与公司股权控制比例、控制关系均未发生任何变化。一度搁浅的南方汽车上市计划交由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二度启动。

一切让位上市

包括“211”战略等,全力支持汽车发展,是兵装集团的重要战略方向。

为了保证长安汽车板块的成功上市,长安集团上下为此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原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剥离其非汽车业务,将军品、房地产和物流业务组合成为“长安工业”,长安汽车25亿元的负债也划拨到此,“这都是为了保证新集团的资产干净,为上市清路。”

除此之外,为了使股权结构更加清晰,今年3月启动的B股回购也在进行当中。记者查阅本月初长安汽车发布的《回购部分B股事项进展情况》公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长安汽车累计回购B股数量为545余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2338%。

长安汽车计划将在12个月内完成70%B股回购,解决“既有A股,又有B股,还要上H股”的复杂局面。西南证券分析师董建华告诉本报记者,长安B已经大大低于净资产,这么低的股价最好是选择回购。

上市之路不得不走

长安汽车如此积极、不畏挫折地谋划上市,无疑是为了加速融资,这是不得不走的路。年初跻身“四大”之列的长安,正有多个项目等待上马,包括生产基地“一扩三建”、收购重组、合资公司扩产等,处于急剧扩张期的长安,对于资金的渴求是空前的热烈。

而长安目前自身的盈利能力并不算强。报表显示,长安汽车今年1至6月的累计销量为66万余辆,利润却仅为4.9亿-5.5亿元,单台车平均利润不超过800多元。“卖微车并不赚钱,合资企业的利润又要平分,长安要急速扩张,必然得想办法融资圈钱。”上述长安内部人士表示。

另一方面,已在A股上市的长安汽车(000625),造血能力也不强。由于国家对欲增发募集资金的上市公司有最近3年内连续盈利等要求,长安汽车在最好的时光——2004年间完成一次增发之后,再没有增发的机会。长安A已经无法为其实现大规模融资的需求。

综上所述,赴港整体上市已成必然。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