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罗杰斯:涨幅已超基本面 近期未买卖
2009-07-23 17:51:51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1431
回帖数:21767
可用积分数:9901223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4-05-18
主题:罗杰斯:涨幅已超基本面 近期未买卖

7月23日电 商品大王罗杰斯接受彭博电视专访时表示,中国股市经过近期上涨之后可能已经超前于基本面,他近期都没有买卖中国股票。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他自去年10月买入中国股票后就一直没有买入,股价已经有所超前了,但也未卖出中国股票。事实上,内地股市上证综合指数今年来大涨80%,主要憧憬中国经济第二季度出现反弹,有望带领全球经济复苏。

  不过,罗杰斯认为,中国经济规模太小,不足以拯救全世界。他指出,尽管中国和印度等亚洲国家成长强劲,但相较于美国和欧洲,这些经济体的规模仍太小,单靠该等国家不足以支撑全球经济复苏。

  另外,他还表示,近期的投资标的包括商品、日元和瑞郎。他认为,美元是一个“问题很多”的货币,但他当前仍持有美元。如果全球经济好转,商品将是最强势的资产。如果经济没有好转,商品仍有短缺因素支撑,仍是最佳投资标的。

  罗杰斯还表示,他当前持有日圆和日股,但他对于日本中长期经济前景并不乐观,从现在开始五年内不打算再买进日元。

 尹中卿:盈利与股指南辕北辙“极不正常”

  中新网7月21日电 上半年天量货币投放和信贷增长,推动内地股市“扶摇直上”及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断定,股市、楼市已出现了泡沫,并指出企业平均利润下降20%,股市却上升70%,属“极不正常”。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回看上半年,上证综指于7月1日重上3000点大关,从去年底至今累计升幅超过75%,涨幅居全球主要股指首位。据中金公司统计,年初至7月初,银行、汽车、煤炭、工业等板块的涨幅均超过100%,而有色金属和房地产板块的平均涨幅超过150%。

  不过,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并没有股指涨幅这么大。截至本月14日,沪深两市已经有769家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其中仅267家业绩改善或提高,占比34.7%,仅31家持续盈利。申银万国首席策略分析师桂浩明认为,上半年股指上涨,是在货币供给大幅增长的预期下,投资者透支了对上市公司未来业绩的预期,从而支撑了行情。

  此外,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6月份亦同比上涨0.2%,出现去年11月以来的首次同比上涨;环比上涨0.8%,涨幅连续4个月放大。以广州市为例,6月份一手住宅成交均价为每平米9,676元,二手房成交均价为每平米8,000元,已相当于07年的最高位。

  楼市回暖还表现在开发商大手笔拿地,各地新地王纪录被屡屡刷新,过去三个月,70个一线城市地价平均上涨30%。而这主要归功于信贷资金的及时输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月至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贷款为5,381亿元,同比增长32.6%;个人按揭贷款为2,829亿元,同比增长63.1%。
 上涨出现三大疑点

  周科竞 北京商报

  昨日股指走出了异常强劲的走势,最高冲至3301点,离2008年6月10日的跳空缺口上檐3312点仅有11点距离,创出了本轮上涨行情的新高,一举收复了周二股指的下跌。但是,这个涨幅也留下了很多疑问,一是中国石化(行情,资讯,评论)、中国石油(行情,资讯,评论)强劲上涨,尤其是中国石化(600028行情,爱股,资金)涨停;二是两市成交量萎缩;三是整个资本市场资金面已经出现巨大压力。

  从宏观政策面来看,央行提出的下半年工作重点中出现了控制通胀这一条,将会对未来的牛市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具体原因昨日已经说过,这里不再赘述。同时,中国建筑(行情,资讯,评论)的发行也会给市场资金面带来沉重压力,所以说虽然长期牛市依然存在,但是短线回调压力开始加大。

  此外,昨日期货市场也出现了资金紧张的迹象,昨日在国际商品市场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国内商品市场除大豆和钢材外几乎全面走低,而白糖期货上多方投机资金也出现明显撤离迹象。由此可见,现在市场上资金面已不是原先的极度充裕,不排除部分资金已经嗅到了什么气味,正在有条不紊的撤离。

  还有,“石化双雄”的突然崛起也很值得注意,在最后的冲关阶段,大盘股突然走高,不是什么好现象。更加让人担心的是,与此同时成交量也呈现萎缩。这就不得不让人忧虑,是不是主力资金在拉抬指标股,同时出脱其他股票,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股指可能会面临一个大级别的调整。

  从1664点以来,本栏目一直对后市充满信心,现在也没有改变,在目前的点位上,短线交易能力较强的投资者不妨逢高派发一些筹码,等待股指出现调整再重新买回。而没有时间看盘或者短线交易能力较差的投资者,也可以继续持股,只追求长期投资收益。

  卖出股票也有一定的风险,即使股指真的下跌,也会有逆势走高的个股,如果投资者判断自己的持股有逆势走高的可能,也可以坚定持股,毕竟指数的涨跌和个股的涨跌有很大区别。而我个人判断,如果本次股指出现回调,个股行情将会非常热闹,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涨幅不大的小盘股和定位合理的新股。

  最后强调一点,现在说的调整也好,个股行情也罢,都是基于货币政策将会出现变化的预期,如果这个基本前提发生改变,要么是真的发生变化,要么是确定不会改变,投资者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操作策略。

 三大风险不可不防

  苏渝 中国证券报

  七月流火。沪深股市近日加速向上,天天都创新高,正如一首四川民歌所唱的:“这山没得那山高,满山都是红辣椒”。像红辣椒一样堆积的阳线使得股民心中火辣辣的,很刺激,很过瘾,也很爽。是的,牛市不言顶,什么扩容,什么大小非,什么收紧二套房信贷都不改股市的牛脾气,本人也相信本轮反弹正在演变成反转。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牛市也不能一步攀上6124点,猛牛跑累了,也要回过头喘喘粗气。所以,热浪滚滚的现阶段不能忽视如下风险:

  一是中报业绩风险。上市公司的业绩,永远是股市中的试金石。在牛市消灭低价股的口号声中,一大批亏损股、微利股已不再低价,草鸡被美化成了凤凰。但他们马上面临中报的检验了,目前已有四成公司预亏预减,倘不问青红皂白地乱炒,一不小心就会踩上中报地雷,风险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是扩容风险。中国建筑周三发行,紧随其后紧锣密鼓的创业板就要登场了。中国证监会日前决定,自7月26日起受理创业板发行上市申请。创业板打包发行进入读秒阶段,市场迎来了又一轮大扩容高峰,神开股份等多家IPO申请已经过会,7月份大小非解禁数额也将创历史新高。不尽融资滚滚来,是否也会闪一下牛市的腰呢?

  三是缺口风险。股指双双创出反弹新高,成交屡创天量,市场狂热不亚于窗外的40度高温天气,太阳很毒,火气很大,而人一上火就会冲动。笔者提醒投资者狂热中千万要冷静,打开“空调”,防中暑犯晕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从技术面上看,上证指数向上补熊市缺口正在进行时,由于受到深圳指数完全补缺的示范,上证指数上补3312点缺口并不存在技术障碍,但补完缺口后,多方能量的消耗极大。如果不出意外,七月玩火,会晒倒一大批追高者,为向下回补向上跳空缺口埋下伏笔。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复杂局面

  傅 勇 上海证券报

  美联储没能成功应对这种挑战,日本最终尝到的是泡沫崩溃的苦果。现在中国的政策也将面临类似风险。要想实现两个政策目标,通常需要两个以上的政策手段。一个可供选择的替代政策框架是,在货币环境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的同时,采取灵活手段抑制资产价格的泡沫化,并出台系统性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以相配套,引导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领域。

  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再次确认宏观经济已脱离半年前的底部。现有的政策框架已成功应对了保增长挑战。现行政策框架的主要问题在于,宽松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刺激效果明显弱于资产部门。在经济复苏缓慢展开、一般物价处于较低水平的背景下,资产部门成了宽松政策的主要受益者。这一格局很可能还将持续。如何处理资产价格高涨,而一般物价低企的局面,应该成为下一步政策措施的着力点之一。

  货币政策重归适度宽松后,资产部门仍将是宽松流动性主要受益者。已有明确信号显示,货币政策将回归适度宽松。在过去半年多时间里,货币供给实际上是极度放松的。在保增长目标主导下,货币政策导向不会完全逆转。流动性还会不断进入资产部门,并最终制造出资产价格泡沫。复苏预期和流动性宽裕是推升此轮上涨的两大动力。但相比之下,流动性宽裕对行情的推升作用,要大于复苏预期,尤其是在资产价格已有了相当升幅度之后。有业内专家认为,复苏预期和流动性宽裕的作用前者为三,后者为七。

  这两大动力还将继续发挥作用。但截至6月末,贷款同比增速将达到34%左右,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同比增速将接近30%。如此速度已明显超过保持8%的经济增长目标所需要的资金量,这些多余的货币,尚未推动一般物价上升,但它们并没有消失,而是抬升了资产价格。

  资产价格高涨,而一般物价稳定,可能是相关政策最难应对的局面之一。当格林斯潘在1997年被问及这一问题时,曾直白地表示,不知道如何去解决。

  事后也证明,美联储的确没有成功应对这种挑战。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股市在新经济和高科技浪潮的推动下,经历了一轮大牛市,与此同时,一般物价水平却保持在低位。美联储迟迟没有找到启动紧缩周期的依据。导致美联储决策出现偏颇的主要原因在于,美联储主要盯住的是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生产率、通胀率以及产出缺口等。将这些指标与当时的货币政策对照起来看,美国货币政策的方向、节奏和力度均契合经济周期。可问题在于,这些指标对于货币政策来说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最新公布的指标反映的是若干个月之前的经济状况,而货币政策效力通常要在两个季度以后的一年时间内才能释放。这使得紧盯实体经济周期的货币政策极容易产生超调。与此类似,在2000年高科技泡沫破灭的初期,经济仍在高速增长,失业率走低,通胀压力高企。这些关键变量为紧缩政策提供了切实依据。

  日本是另一个失败案例。资产价格泡沫在1990年破灭之前,一般物价平稳,日本央行因此将利率保持低位,以刺激出口增加和经济增长,最终尝到的是泡沫崩溃的苦果。

  笔者以为,中国的政策也将面临类似风险。在经济复苏的关键期,同时物价仍在负增长,货币政策只能继续保持宽松。但这将刺激资产价格进一步走高。可以说,这样的环境或许是资产价格膨胀的机遇期。

  不存在通货膨胀而资产价格高涨时的困难之处在于,央行面临相互冲突的两个目标,而只有一种工具。央行通常选择的是,以宽松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坐视资产价格走高。历史经验显示,从长期看,这要冒很大的风险。政策面应正视这种风险,并认真着手应对。政策学表明,要想实现两个政策目标,通常需要两个以上的政策手段。一个可供选择的替代政策框架是,在货币环境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的同时,采取灵活手段抑制资产价格的泡沫化,并出台系统性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以相配套,引导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领域。

  首先,各方政策应更加关注资产价格。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日益成为经济周期的重要诱因,并会危及金融稳定。此外,资产价格的大幅调整在多数时候是经济的领先指标。次贷危机之后,监管趋势是向投资银行基金等影子银行系统扩展。对这些传统银行业之外的金融机构提出更高的稳健性要求,也是为了限制泡沫的过度膨胀。我国也应该将资产部门变动更多地纳入到政策考量之内。

  其次,做好率先进入紧缩周期的准备,适度调控流动性宽裕局面。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已领先复苏,资产价格涨幅较大,通胀压力也将较快到来,这要求国内相关政策要提前紧缩。即将展开的货币政策微调,能起到边际意义上的改进,回收部分过多的流动性。这一方面的力度还需要继续加大。我国6月外汇储备余额超过2.1万亿美元,并且不能用外贸和外商直接投资数据解释的部分有所增加。这增加了输入型流动性回收的压力。在必要时候,可以考虑提升存款准备金率。

  最后,以改革和对内开放作为新一轮启动内需的途径。进出口下降之后,我国经济增长仍然有较为稳健的表现,这得益于内需扩张弥补了需求缺口。但这并不意味着当前的政策就是完善的。内需的增加主要依赖了政府支出的增加,而民间投资并没有真正活跃起来。这其实是与一系列体制问题相联系的。我们曾经在1980年代经历了民营经济的大幅扩张,但进入1990年代,民营经济的活力有所下降,中小企业对金融资源的可得性反而下降。此轮调控的很多政策都能收到良好的正反馈。笔者相信,进一步深化改革,释放民间资产的活力,放开对民营经济的各种进入壁垒,能够成为启动内需,提高增长效率的有效途径,从而减少对宽松型货币政策的过度依赖。

  政策已经有所行动。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日强调,当前,要特别关汪房地产市场风险等新的风险点,并明确“十项要求”抑制信贷冲动。而包括上海在内的多个一线城市也严格执行“二套放贷”政策。相信,更多针对资产价格膨胀的政策还会陆续出台。

 经济为何难以摆脱高投资依赖症

  张茉楠 中国财经报

  投资依旧是中国经济增长最为直接的驱动方式。2009年上半年在政府力度空前的扩张性宏观政策刺激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8098亿元,增长33.6%,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的26.8%,并且高出1月—5月的数据0.7个百分点,为近4年来的最高值。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1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8%,经济增速同比增长6.1%;当2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加快至35.7%时,经济增长则迅速回升至7.9%,投资的强大驱动力是显而易见的。

  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历史经验看,1978年至1990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30.3%,1990年至2000年升至36.1%,2001年至2007年贡献率更是加速上升,平均为48.36%。我国投资每增长1%,则当年GDP增长0.48%。由此推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9.8%中大约4.3个百分点是由投资需求拉动的。

  投资何以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这与我国长期投资率高,资本利用率低,需要更多的资本注入有很大关系。我们来考察增量资本产出率这一代表资本边际效率的指标。增量资本产出率(I鄄COR=投资增加量/生产总值增加量之比)表明,当ICOR提高时,增加单位总产出所需要资本增量增大,也就意味着投资的效率下降。笔者计算了中国1978年—2008年30年的实际ICOR。结果显示,中国增量资本产出率在改革开放之后边际资本产出比率均值为2.56,并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达到高峰之后,在近5年又呈逐年上升趋势,这表明资本利用率加大,而投资效率成下降态势。

  这样,由于投资的宏观收益下降,实现高增长必须依赖更高的投资比率,需要大量资本,通过资本深化和资本积累,实现经济高增长,因此资本低效率的投资不断加大投资规模会在短时间内积聚过剩的生产能力。当过剩的生产能力在国内市场找不到实际有效需求就会促使企业加大出口,形成出口导向和资本密集导向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凸显粗放型特征。因此,高投资是中国经济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低效益的“库兹尼茨增长”的内在根源。

  未来中国的高投资带来的最大风险就是新的产能过剩风险。在高投资的驱动下,今年第2季度,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了9.1%,已经高于2季度GDP7.9%的增幅,特别是6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0.7%,重新回到了两位数的增长,工业经济的超强回升将带来产能过剩的新隐忧。全球经济数据显示,与库存调整相关的基钦短周期已接近尾声,但是与全球去产能化相关的中长周期却刚刚开始,这必将影响未来长期潜在产出。

  从各大经济体看,产能利用率降低仍在继续。美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较欧元区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的下降幅度更显著。2007年9月份美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达79.7%,而2009年5月份美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已下降至68.3%的水平。在最近20年的历史上,美国两次产能利用率探底分别发生在1990年至1991年间和2001年至2002年间。在两次经济衰退周期中,产能利用率分别下跌至78.7%和73.5%。显然,仅从数据上看,目前的状况比当时还要糟糕得多;欧元区今年第1季度的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约为75%,较2007年第2季度水平大幅下降。面对着全球去产能化进程的推进和中国自身固有的重工业化时期的产能过剩问题,此次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所积聚的新产能又如何消化?中国是否还要重复过去“大进大出”的粗放型经济循环?如果全球经济遭遇了一次百年不遇的危机之后又回归到原来失衡的老路,那么这次危机过后留下的仅仅是伤痛和遗憾了。

  中国需要正确区分长痛与短痛,在经济增长引擎转换过程中,由于结构调整而带来的经济增长回落是一个必须经历的阵痛过程,也是走向成熟的代价。从提升路径上看,中国未来必须提升资本形成过程中的宏观投资效率摆脱投资依赖型增长,必须通过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以及加速人力资本形成提高投资效率,避免投资主导的增长模式产生的产能过剩和结构性错配。展望未来,中国如果能够顺利完成这一转变,那么,可以预期经过危机的洗礼,中国的经济生态系统将得到不断优化,中国经济将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蓝筹有望强势 不宜过分追高

  新闻晨报

  3300点!虽然周三是中国建筑的网上申购日,但市场丝毫未有疲态,沪指再次刷新了反弹以来的新高,蓝筹股是重要推手。中国石化涨停报收,中国石油大涨5%以上,上证综指涨了83.41点,而中国石油对指数的贡献度为25.06,中国石化的贡献度为18.57,也就是说今天上证综指一半的涨幅是由这两家个股贡献的。造成近期蓝筹股上涨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政策不变,资金充沛。管理层近期多次明确表态不会改变宽松的货币政策。周二央行还通过公开市场一下子释放出700亿元资金,为中国建筑这只超级大盘发行松动流动性,管理层对市场呵护心态可见一斑。政策预期下,资金大量涌入,上周股票开户数创下近18个月新高。源源不断的资金涌入市场,要寻找一个品种,蓝筹股当仁不让!

  第二、蓝筹股价格相对低估。本轮从1664点开始的反弹是由游资和私募介入中小板引爆的行情,基金及其持有的蓝筹品种并未有良好表现。当部分中小板个股市盈率已经上百、市场平均市盈率已经达28倍的时候,蓝筹品种的平均市盈率还仅在12-15倍左右,相对股指价值严重低估。市场人气的恢复,大量的资金涌入市场,需要要找一个价值洼地做多,蓝筹板块义不容辞。

  第三、指数型基金发行补充资金弹药。今年截至目前已经发行了5只指数型基金,2月份工银瑞信沪深300仅募集了36亿元,但到了7月6日,华夏沪深300仅用三天就募集了近248亿元,已发行的指数基金规模达到了410多亿元。指数基金完全复制指数,被动建仓,权重股是首选目标,一般基金建仓期为6个月,很多产品成立之后就会迅速买入成份股来跟踪指数。建仓后的指数基金仓位根据招募说明书的规定略有不同,但基本上在95%左右。这就意味着募集的资金几乎全部流入股市,成为做多力量。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蓝筹股再创辉煌。

  另外,指数型基金的发行还带来了市场逐利的预期。虽然,指数型基金被动建仓是会为蓝筹股的上涨带来空间,但是这种影响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影响和暗示。目前5只指数型基金410亿元的规模,而沪深300指数现在日均成交量在千亿元左右,即使指数基金全部入市,并且在一周之内完成建仓,对指数及成份股的价格影响也不会太大。指标股不断上涨,更多的人看的是预期。

  目前已经获批尚未发行的指数基金有工银瑞信上证央企50ETF。据业内人士透露,国海富兰克林沪深300指数基金眼下也正在审批之中。博时上证超级大盘ETF已获授权、友邦华泰沪深300ETF据悉将于10月间发行,而华安、易方达和友邦华泰等多家公司的ETF联接基金准备工作也都基本到位。若上述基金陆续发行,估计还可为市场带来数百亿的新增资金。这些基金募集成立后的被动建仓为权重股带来了发展空间。

  所以,基于以上种种,在政策不变的基础下,蓝筹品种的涨势还是很有可能继续延续的,但是如果蓝筹涨得过高,那就产生了大的泡沫。这个泡沫一旦破灭,对市场将是毁灭性的打击,2007年的教训还历历在目,所以,投资者对蓝筹股不宜过分追高,谨慎看多是目前的主要思路!

  (作者为上海智博方略董事总经理)

 流动性推动 股指仍将震荡上扬

  刘佳章 上海证券报

  本周市场大幅震荡,周一股指大涨,周二出现大幅震荡,股指拉出中阴线,昨天在大盘股中国建筑发行的情况下,股指竟然大涨80多点,让人始料所不及。由此看来,流动性以及与之相针对的相关政策的博弈已成为左右市场走势最重要的因素。

  大盘走势取决于政策预期

  一方面,扩张的信贷投放推动部分资金进入股市和楼市在市场上已经形成普遍的预期,另一方面,上证指数在完成自去年11月低点以来涨幅近一倍的任务之后,有关方面已经开始关注市场的风险,各地纷纷出台限制二套房贷的紧缩政策之后,中国建筑以近50倍市盈率发行120亿股亦表明,有关方面正在通过加快新股发行的速度——比如超预期发布创业板与本周日受理的消息,通过发行的规模开始对市场的流动性进行微调,加以调控。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微妙时期,市场的走势将摇摆于预期出台政策的“软硬约束”之间。

  作出如此判断的原因在于,虽然今年上证指数涨幅十分巨大,加上市场近期面临着三大风险——技术调整的要求、上市公司中期业绩的压力以及政策进行调控的可能,但笔者认为,真正能遏制住市场流动性的还是政策。

  这主要是因为,如果说市场连续上涨使得盘中技术调整的可能性成为必要的话,这种调整对于股指而言,将是非常微弱的“软约束”,因为这种调整对流动性并不能起到遏制作用。由于目前市场走势已经是趋势性投资行情,场内做多的热情保持一致,各种忽视风险的噪音不断,这决定了一旦出现自发的技术性调整,反而会刺激投资者产生“千金难买牛回头”的冲动,从而推动股指进一步上行,比如本周一在成渝高速新股配售解禁的当天,股指即大幅上行。

  中期业绩不会构成压力

  至于个股面临的中期业绩压力,应该说这更多的是从估值的角度来看待市场所存在的风险,考虑到今年行情的特点,比如从资金宽裕、追逐个股弹性看,一方面,充裕的流动性很容易忽视个股业绩的风险,从目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看,28倍左右的市盈率水平虽然显示出目前股价已经普遍不便宜,但出现绝对的泡沫尚需时日。对于场内流动性而言,一方面给予了较多的时间弹性,另一方面,通过强调上市公司环比业绩复苏以及集中炒作中期业绩预增、大增的个股来转移市场的注意力,因此个股半年报业绩的压力也不具备较大的“刚性”。

  故此,要真正遏制流动性泛滥,只能通过出台政策来达到,笔者曾经反复强调,从时间上看,以CPI为指标的物价型通胀形成将成为有关方面出台收缩流动性政策的底线。在此之前,针对资本市场过热仅仅是通过控制二套房贷或者说通过发行新股的节奏和规模等传统政策来调控,这只能起到“微调”的作用,对市场而言是一种“软约束”。从管理层出台政策的决策程序看,如果要强调保增长,很容易忽视这些需要出台“软约束”政策的信号。

  行情短期内不会结束

  因此不难看出,真正能够遏制市场流动性、调控股票市场的必须是具有“硬约束”的相关政策,比如效果极强的“税收”手段(股市中的印花税、房地产市场中的物业税等都属此列),但这种政策在股市出现快速上涨或者说房价出现快速拉升后才会出台,从目前看,时间上并不允许,时机也不特别合适。另一种可以预期的“硬约束”政策是与信贷市场密切相关的措施,比如存款准备金率或者说货币政策的变化,但笔者经研究发现,我国的货币政策发生变化后往往会出现“外松内紧”进而实现传导的现象,因此,从时间上看会有一定的滞后性。

  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尽管市场上出现了一些风险的信号,但在充裕的流动性推动下,股指震荡上行的可能性仍然较大。

 皮海洲:投资基金成“机构投机者”

  皮海洲 新京报

  进入7月,股市登上3000点。市场多空分歧加大,投资者信心开始动摇。但就是在目前市场风险激增的情况下,股指仍然顽强地向上挺进,至7月22日,股指上冲3300点。

  是什么力量推动着股指步步高升?投资基金无疑是近期行情中最坚定的多头主力。这一点,投资者不仅可以从基金重仓股的涨升中得到直观的反映,而且近日披露的基金二季报也告诉了人们答案。基金二季报显示,截至6月30日,60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偏股型基金,平均仓位达到了83.46%,相比上一个季度末大涨8.02个百分点。而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更是达到86.01%,距离2007年的最高水平仅差1个百分点多一点。其中,近百只股票基金的仓位超过九成,已经超越了牛市巅峰。更为惊人的是,作为主动性投资的大成优选基金,其仓位更是高达98.37%,甚至超越了众多的指数型基金。可以说,这些基金为当前的股市行情几乎押上了全部的“弹药”。

  去年的三、四季度,股市行情最低迷的时期。当时2000点附近甚至1800点附近的股票,显然比现在3000点以上的区域更具投资价值。这个时候正应该是投资基金大力建仓的时候。但令人奇怪的是,当时投资基金都是轻仓。三季度末基金的平均仓位只有67.28%,四季度末为66.78%,股市最低迷、股市最具投资价值的时候,也正是基金最轻仓的时候。

  央行方面表示“股市暴涨不正常”,人大财经委官员称“盈利与股指南辕北辙极不正常”;保监会主席吴定富甚至向保险机构发出了“别对股市动心”的警示。如此种种,足见有关方面对当前股市的看法以及当前股市风险的巨大,可投资基金为什么偏偏就迎着风险去战斗,越是有风险越向前呢?看来,当年要培养的“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只是成长为“熟练的机构投机者”而已。

 罗杰斯:甭管世界复苏前景如何 买商品准没错

  记者 朱周良上海证券报

  亿万富翁投资人吉姆·罗杰斯22日表示,不管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如何,现在投资商品总是正确的选择。他同时称,中国内地股市近期的强劲上涨可能有些超前于基本面,他本人自去年10月以来再没有买卖过A股。同样在本周,“新兴市场教父”墨比乌斯则表示,中国股市虽稍稍嫌贵,但仍可能震荡上行。

  继续坚定买入商品

  罗杰斯在新加坡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说,自己近期买入了商品、日元和瑞郎。“如果世界经济复苏,商品的上涨将会最强劲。”他说,“如果经济迟迟不见复苏,商品也依然是最好的投资选择,因为供应始终处于短缺。”他还表示,自己也买入了黄金和白银,并预计这方面的投资也会带来不错的收益。

  预言货币危机可能在明年爆发的罗杰斯说,他无法准确预见到哪一种货币会诱发危机,建议投资人密切关注货币市场的发展,以规避潜在损失。不过他认为,澳元和新西兰元等商品货币可能是避险的选择之一,另外他还看好人民币。

  罗杰斯说,A股的上涨已经有些超前经济基本面,他近期没有买卖A股股票。

  “从去年10月买进A股以来,我再没有买过。”。他称,A股的上涨已经超前于基本面的发展。他还表示,相比发达经济体,中国经济规模还“太小”,虽能确保自身的较快增长,但还不足以拉动世界经济复苏。

  大师也频频看走眼

  统计显示,截至本月中旬,A股市值已达到3.21万亿美元,超过了日本的3.20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二大股市。上一次,A股市值超过日本股市是在2008年1月。目前,美国股市仍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市值总额为11万亿美元左右。

  彭博的统计显示,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10家上市公司中,中国企业占了4席,排在首位的中国石油。日本最大的上市公司目前是丰田汽车,现在排名全球第25位,市值仅为中国石油的三分之一左右。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全球股市持续大幅上涨,一些机构开始发出风险提示。摩根士丹利的策略师21日发布报告,建议投资人选择在全球股市上涨时抛售,因为“周期性的增长风险已经有所下降但未完全消失”。

  以杰森·托德为首的大摩策略师在报告中写道:在投资人看来已是既成事实的股市利好因素,如信心增强、短期经济增长预估上调以及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改善等,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经济复苏依然处于微弱状态,这是我们对股市持审慎态度的原因所在。”报告说。

  尽管人称投资大师,但罗杰斯似乎也没有看清股市今年以来的趋势。5月底时,他还声称股市可能还会创新低;而在一周后,他又称现在不应该再放空股市,应该坚定做多,并声称如果美国继续大印钞票,道指可能涨到2万甚至3万点。

  看好A股者亦不在少数

  彭博社本周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投资人的风险偏好正在持续上升,特别是更加关注在中国和印度的投资机会。这项对金融投资人和分析师进行的首次季度调查显示,股票和大宗商品被认为是未来一年中预期收益最高的资产品种。

  调查显示,投资人对新兴市场日益看好。有40%的调查参与者认为,在这些市场可以获得高额回报。对印度和中国的未来感到乐观的调查参与者比例分别为66%和70%。在今年全球股市的这一波上涨中,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MSCI新兴市场指数涨幅已超过40%。

  相比之下,投资人对美国和欧洲的复苏仍持怀疑态度,有44%的调查参与者认为欧洲是投资风险最大的地区,有20%的调查参与者认为美国是投资风险最大的地区。

  受访者还预测,人民币和美元将成为未来一年中升值幅度最大的货币。25%的人认为人民币升值幅度最大,22%的人认为美元升值幅度最大。

  邓普顿资产管理公司主席、“新兴市场教父”墨比乌斯本周表示,中国股市的市值3年后可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股市,主要得益于国有企业发行新股以及中国超过14亿人口将更多钱投入股市。墨比乌斯说,中国人投资股市的比例还微不足道,未来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墨比乌斯本周早些时候表示,尽管A股估值稍显偏高,但随着企业盈利的增长,股价仍将继续走高。他表示,由于财政刺激带动了国内消费开支,中国经济今年将增长8%。

  不过他也表示,对A股这样的新兴市场而言,不时出现的调整也是不可避免的。他预计中国股市接下来会继续在持续震荡中走高。

 房产VS黄金:下半年投资“抗通胀”谁更牛

  上海证券报

  随着近期公布的6月份信贷数据再次放出天量,市场对于未来可能发生通胀的预期更趋强烈。根据央行7月8日公布的统计数据,6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新增15304亿元。截至上半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累计已达7.37万亿元。上半年货币信贷的持续放量,除了让市场对年底货币政策微调的预期进一步提高外,投资者在投资布局中也更趋向提前谋划“抗通胀”概念的品种。

  理财专家指出,目前市场上,可供大众选择的抵御通胀能力较强的投资品种是房产和黄金。然而回顾2009年上半年的相关市场,无论是房地产还是黄金,都已呈现出红红火火的牛市态势。下半年,这两个市场的趋势如何?投资者如果要进行相关投资,又该怎样操作呢?

  房产:总体趋势呈强势

  投资仍需谨慎

  2009年上半年的房产市场走势,用“疯狂”二字来形容也不为过。“谁都没有想到3月份以后的市场会走出这么一个态势。”同策研发中心主任夏宇如此形容,他进而分析,上半年房产市场走得好,主要源于三大原因。

  首先是第二套房贷的放松,间接刺激了改善性需求的爆发,这也是房地产市场走强的“导火索”。其次,夏宇认为上半年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的意愿不大,相反更愿意进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这也就直接造成资金推动下的房地产价格直线上升。最后,上半年宏观经济的走势趋好,让投资者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未来预期变好,“预期其实也可以影响到市场的实际走势”。正是这三大因素的结合,使得房产价格在前半年涨势迅猛。

  对于今年下半年的走势,夏宇表示,根据他们的统计,2008年市场的下滑,导致了一个较大的消费缺口,“这一缺口在未来1-2年内的爆发,将成为支撑市场继续走强的基础。”他进而指出,根据此前同策研发中心的调研,市场上的购房者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刚性需求的购房人,占据了30%左右的比例。还有一类是改善性需求,占据了购房人群比例中的50%-60%,最后的一部分才是纯粹的投资性需求,所占比例为10%-20%。

  但是2009年下半年的房地产市场是否仍将一路飙升呢?业内人士均认为,未来房产投资面临着一些政策风险,如物业税是否执行、房贷政策是否调整,房贷利率是否变化等都需要被综合考虑。

  “所以,如果买房纯粹是为了投资,在目前的市场价格下,我个人并不是特别赞成。”夏宇表示,房地产作为一种投资品种,在持有阶段其实并不是一个“划算”的投资,尤其是投资者是从抵御通胀的角度出发,长期持有的过程中,其租金收益率一般为年化2%-3%,“比银行利率还低”,加上其变现能力较差,也相应增加了一定的投资风险。而且“目前监管层面可能再次收紧政策,比如严格控制二套房贷、契税等优惠政策也可能被取消。”因此单纯为了抵御通胀而贸然入市并不明智,尤其是那些自身资金并不充裕的投资者,冒着较大的政策风险入市,成本可能更高。

  “其实房产投资的价值,只有在变现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房产并不是一种适合投机的品种,只有从特别长期的投资来看,也才会体现其抵御通胀的能力。”

  至于具体的适合投资的物业品种,夏宇推荐的是那些总价相对较低的房产,“这样的物业一般比较好出手,变现能力强。真正的高端物业中,投资客反倒少了,更多是自住兼希望使资产保值增值的购房人。”

  黄金:抗通胀能力较强

  入市需择时

  当股市站上3000点后,自春节后就一路上涨的黄金价格却是急转直下,连续下跌一个多月,最低跌至905美元每盎司附近,直至近期,黄金又呈现强势反弹,目前价格已反弹至950美元/盎司附近。

   兴业银行(601166行情,爱股,资金)资金营运中心黄金分析师卢林认为,从2008-2009年的黄金表现来看,“黄金确实是一个比较适合投资者抵御通胀的投资品种,因此投资者可以考虑配置一部分资金购买黄金。”卢林分析指出,金融危机爆发后,出于救市的目的,各国政府纷纷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充沛的流动性最终仍将会通过价格传导到物价上去,因此黄金在未来的上涨依然可期。

  不过,作为一个投资品种,卢林认为在实际操作中,黄金的投资比例需要进行一定的控制,投资者应该结合自己的资金实力、流动性需求以及对金价未来走势的预期来进行相关配置。“假如你有100万的现金,至多购买10万元黄金作为投资组合的一部分即可。”卢林表示,黄金作为一种非生息资产,对于资产价值的增值提升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在投资过程中,其在整个资产的配比不能过高。“只是一种抵御通胀的投资工具。”

  具体到投资策略方面,卢林认为现在的黄金价格,对于那些期望以此来做一个中长期配置,以抵御通胀的投资者而言并不适合。“需要选择一个更好的时机入市。当然,金价如果跌到900美元以下的时候再购买会相对安全些。但如果投资者比较心急,930美元/盎司左右的时候也可能会是一个买点。”不过卢林更加推崇分批入市的概念,也即类似于利用基金定投的方式来分摊风险和成本,“分批购买黄金,可以让投资更加安全。”

  至于2009年下半年的金价走势,卢林则认为金价过1000美元大关,问题不大。“但是过1000美元以后的走势,需要结合各个方面的因素来看。美元的走势、油价的变化、宏观经济的趋向等都会影响通胀的预期和金价的变化。”   






该贴内容于 [2009-07-23 17:52:03] 最后编辑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