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 昵称:stock2008 |
| 发帖数:26742 |
| 回帖数:4299 |
|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
| 注册日期:2008-04-13 |
| 最后登陆:2020-05-10 |
|
主题:30家房企欲圈钱千亿 开发商借IPO囤地或将受禁
对于那些苦等近两年、想上市的房地产企业来说,中国建筑(601668.SH)的首发成功,似乎让他们看到了未来拿钱“囤地”的“美景”。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4日,包括南国置业、中信地产、宝龙集团在内的30余家房地产企业正在进行A股或H股的上市计划。已经进入A股申报程序的有4家,1家已经通过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
“从目前募集的额度看,如果这30余家房地产企业首发成功,资金总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安居地产副总经理万国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这些有意愿上市的房地产企业中,有多数企业都表示IPO成功后将扩大各自企业的土地储备。
8月4日,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监管层对于一些优质的房地产企业通过IPO募集资金进行企业的发展是表示支持的。
“但如果用这些钱继续囤地则将被禁止。”该人士称,一段时间以来,不仅是非上市公司,一些上市的房地产企业也公开表示要将“囤地”进行到底。
据他了解,监管层对于发生在近期的“天价地王”事件非常关注,并认为这将对楼市和股市产生负面影响。
同日,万科(万科A,000002.SZ)在半年报中披露,公司已经对今年的新开工计划做出调整,全年新开工面积由年初计划的403万平方米增加到585万平方米,提高45.2%。“这只是公开宣布将加大房地产投资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之一。”上述知情人士称。
7月29日,随着中国建筑和北京金隅分别登陆A股和H股市场开始,中国房地产企业的IPO进程正式开启。随后,市场出现了这样的担心“情绪”:超过千亿的资金如果让房地产企业用来买地,房价会怎么走?如果进入股市,股民怎么办?
“这背后是监管层和房地产企业之间的博弈。”上述知情人士称。
房企“上市潮”
“从6月份A股重启IPO到现在,境内房地产企业以前的盈利模式又开始重现。”安华证券房地产分析师许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既可以从银行拿到贷款,又可以从资本市场筹得巨额资金,而房地产商必然将会把资金投入“囤地”上。
据了解,中国建筑作为一年多来首只登陆A股的建筑地产股,受到了市场资金的热捧。中国建筑拟发行120亿股,IPO募投项目资金规模为426亿元;而最后冻结资金高达1.85万亿元人民币。
许东表示,最近有上市意向并排队等待A股IPO的房地产企业,其中不乏富力地产、恒大地产这样的实力派企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好转和国际资本市场的恢复,恒大地产将重启IPO计划。”近日,恒大地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表示。
2008年3月,恒大地产到香港进行全球路演并公开招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让恒大地产在当时陷入了无人认购的尴尬,被迫宣布暂停IPO。
据了解,恒大地产目前的土地储备是4600万平方米,争取到今年年底实现土地储备5000万平方米左右。
近日,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也表示,“万达已完成了股改,进入了上市的申报程序,我们希望尽快上市,计划是明年,最迟后年。”
据了解,万达新一轮土地储备起步于去年下半年,半年内新增7幅土地。今年上半年加大了力度,新增10幅土地,总面积约650万平方米,下半年计划将再新增至少10幅地,全年新增土地储备目标超过1000万平方米。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