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有 |
发帖数:1533 |
回帖数:31 |
可用积分数:368175 |
注册日期:2019-04-17 |
最后登陆:2019-11-24 |
|
主题:浙江医药发布12份虚开增值税普票澄清公告
8月15日,浙江医药发布关于12份虚开增值税普票的澄清公告称,武汉南瑞洋广告有限公司开具的6张增值税普通发票被公司财务审核人员在审核后退回,并未入账。8月15日,浙江医药发布关于12份虚开增值税普票的澄清公告称,武汉南瑞洋广告有限公司开具的6张增值税普通发票被公司财务审核人员在审核后退回,并未入账。同时,公司未收到过武汉达晶力广告有限公司开具的6张增值税普通发票。
对于此事件的详情,浙江医药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信息以公告为准。但对于公司未收到来自武汉达晶力广告有限公司的发票,浙江医药表示,税务局的稽查对象是此广告公司,浙江医药对于身陷其中的缘由并不知情。同时,浙江医药认为,此事对公司造成了不良影响,公司因此做出澄清公告。
此外,公告还声明,公司与武汉南瑞洋广告有限公司、武汉达晶力广告有限公司实际未发生任何业务,未来也无合作意向。公司一直以来依法经营,真实确认各项费用,目前经营情况正常。
“虚开发票”惹争议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国家税务总局武汉市税务局官网披露武汉南瑞洋广告有限公司、武汉达晶力广告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在没有真实业务交易的情况下,向浙江医药新昌制药厂合计开具12份增值税普通发票,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的货物品名均为广告服务广告费等。
公开信息显示,新昌制药厂为浙江医药的下属生产企业,也是其核心子公司。
随后,浙江医药紧急澄清,公司在2018年4月收到武汉南瑞洋广告有限公司开具的6张增值税普通发票,公司财务审核人员在审核该发票时,发现未签订相应合同且未向公司备案,遂将发票退回了相关业务人员,6张发票含税金额合计35.1万元。此外,浙江医药从未接收武汉达晶力广告有限公司开具的发票,公司账上也没有列支,也未收到过当地税务部门的核查通知。
记者在国家税务总局武汉市税务局官网官网查询到,两家企业当前均存在失联情况。其中,武汉南瑞洋广告有限公司在没有真实的货物交易情况下,对下游企业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92份,结存8份,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合计金额639.83万元,合计税额19.19万元;武汉达晶力广告有限公司在没有真实的货物交易情况下,对下游企业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149份,结存1份,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合计金额1102.15万元,税额33.06万元。
维生素A价格回落业绩承压
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家药企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主要是因为今年6月初,财政部联合部分监管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于2019年6月至7月开展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对77家药企进行抽查。
根据近期国税总局武汉稽查局接连公布多则税务处理决定书和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认定多家公司存在虚开增值税发票的情况,其中,有不少虚开发票“疑似”流向药企。除了此次卷入风波的浙江医药,还有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桂林三金旗下的桂林三金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神奇制药旗下的贵州神奇药业有限公司、海南海药旗下的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等众多公司。
而深陷虚开发票质疑风波的浙江医药,今年初业绩也不佳。2019年一季度报告中,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9亿元,同比下降1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3亿元,同比下降71.43%。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浙江医药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公司当前正处理中报事务,属于静默期,因此不便评论。”
该公司2018年年报显示,公司主营业务为生命营养品、医药制造类产品及医药商业。生命营养品主要为合成维生素E、维生素A、天然维生素E、维生素H、维生素D3、辅酶Q10、β-胡萝卜素、斑蝥黄、番茄红素等脂溶性维生素和类胡萝卜素产品。医药商业主要是公司下属医药流通企业浙江来益医药有限公司以配送中标药品为主,以零售为辅。
去年年报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8.5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0.4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4.01%。公司分析,2018年度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维生素A在2018年第一季度市场供应短缺,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并且,公司盐酸万古霉素原料药在FDA警告信解除之后2018年销量明显回升。
为什么今年一季度业绩出现下滑?根据一季报透露,“由于2018年第一季度维生素A市场供应短缺,市场价格大幅上涨,2018年4月市场供应恢复后,维生素A市场价格回落,预计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期末的累计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大幅减少。”
关于为什么很多药企都存在虚开增值税发票等问题,有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水涨船高的销售和推广费用所致。数据显示,浙江医药2018年销售费用15.2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33.27%。浙江医药2018年销售费用具体构成中,“市场开发及推广费”高达12.32亿元,占比为80.66%,“广告及宣传费”为0.37亿元,占比为2.42%。
(国际金融报见习记者黄华)
来源: 国际金融报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