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注册了 |
发帖数:4791 |
回帖数:607 |
可用积分数:102678 |
注册日期:2008-08-20 |
最后登陆:2010-11-12 |
|
主题:中国平安 在规模和利润间求平衡
中国平安近期拿出的中报成绩单颇为亮眼,1—6月,保险、银行和投资三大核心业务收入分别达到926.85亿元、36亿元和41亿元,分别增长33.9%、7.3%和199.2%。每股内含价值增长16.1%至19.42元,每股盈利为0.71元,集团董事会批准派发每股0.15元的2009年中期股息。
中国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在中报分析会上表示,上半年的良好业绩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态势,同时表示,继续看好下半年以及未来更长期的中国经济。
寿险继续挑大梁
没有结构调整压力和银保高基数桎梏的中国平安,上半年实施了扩张战略,在人寿、太保保费收入同比分别下降5.16%、1.47%的情况下,平安保费收入逆势增长。数据显示,寿险保费收入为人民币739.21亿元,同比增长35.4%。寿险市场占有率上升到16.8%,提高2.8个百分点。
把平安的寿险业务分开来看,个人寿险增长27.7%,首年期缴保费增长39.1%,银行保险增长137.8%。中国平安集团副总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梁家驹在分析会上指出,个险新单和银保收入增长是平安保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而首年期缴保费的增长则使平安总体保费有一个可持续增长的势头。
在保费收入质与量双优的背景下,平安净利润却大幅下降44%。中国平安副总经理姚波在分析会上表示,上半年变现的权益类资产浮盈与分红收益对利润的直接贡献较去年同期减少、寿险首年规模保费快速增长使短期利润受压、税务补提和税负加大是造成净利润下滑的原因。
利润缩水近半稍显美中不足,但瑕不掩瑜,平安半年新业务价值增长19.8%。平安证券首席分析师邵子钦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指出:“上半年平安和人寿的新业务价值都增长比较快,但原因不同,平安本身的内涵价值贡献率比较高,主要是扩大了一些规模,而人寿则是收缩了规模,提高了内含价值贡献率,我认为都是好的,长期来看,就是要在规模和利润率之间求得一个平衡点,然后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邵子钦保守估计,平安今年全年新业务价值将出现25%的增长,超过人寿5个百分点。
股权投资保持现有水平
2009年上半年,国内A股市场大幅上涨,二级市场成交量同比有较大增长。中国平安实现总投资收益139.24亿元,50.8%的增长比人寿低了14个百分点,但4.8%的总投资收益率比人寿高出了1.5个百分点。
中国平安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陈德贤在中报分析会上表示,资产的优化配置是投资收益增长的主因。上半年付息市场相对吸引力降低,债券收益率在历史低位运行,平安选择性地参与了付息资产投资,同时抓住了股市回暖的机遇,增加了权益资产配置的比例,权益配置比例达到9.6%。
对比去年底和今年6月末的数据,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固定收益类的占比降低了6%,而权益类和现金的占比分别增长了1.8%和4%。
中国平安总经理张子欣在分析会上指出,权益性资产比例在10%左右将是中国平安较为合适的选择。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平安在下半年进一步投资股票市场的空间并不大。
“投资必须跟公司的负债比匹配,如果可以,10%—15%都是合适的股权投资区间。”邵子钦说,但到底是10%更好还是15%更好,就像我们没有人知道明天的市场是更好还是更不好一样。在这个点位上我们对平安的估值是69元,长期来看我觉得这个估值是合理的,但也不排除有继续上涨的空间存在。在估值上我们更关注中长期的回报率。
综合金融将继续发力
平安银行和平安的寿险业务一样也是质量双收。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平安银行资产规模接近2000亿元,增长35.3%,存贷款增速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市场份额也在大幅上升。控制在0.46%的不良贷款率处于行业最佳水平,139.2%的拨备覆盖率也是相当不错,平安银行成功发行30亿元次级债之后,资本充足率达到11.2%,远远高于监管层要求。
平安综合金融的协同效应也开始凸显,上半年信用卡的流通卡量突破200万张,新发卡的67%是来自交叉销售,主要是通过寿险渠道来销售的。
而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则是一份不能用数据来描述的业绩,其战略意义大过财务价值。平安集团首席金融业务执行官理查德·杰克逊在中报分析会上表示,银行具有广阔的渠道,可以销售多种复杂的保险、理财产品,以及复合产品,如与保险挂钩的贷款产品等。
目前,平安15%的保费来自于银保,而人寿和太保则达到了40%—50%,收购深发展将为银保渠道稍弱的中国平安增加一个低成本拓展的空间。综合金融优势的迅速放大无疑会为中国平安整体业绩锦上添花。
综合金融战略也是被马明哲反复提及的,他说,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金融业发展空间巨大,综合金融是中国金融业不可逆转的趋势。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