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9月“打新” 或引发储蓄搬家狂潮
2009-09-22 08:29:18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06
回帖数:21874
可用积分数:9986441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7-04
主题:9月“打新” 或引发储蓄搬家狂潮

  在近期新股发行密集和创业板开户数的大增的环境下,9月份银行储蓄搬家的现象或将掀起狂潮;与7、8月份储蓄分流的资金主要流向楼市不同的是,9月份储蓄搬家的资金将主要流向股票一级市场“打新”。

  数据显示,7月份居民储蓄存款下降了192亿元;8月份居民储蓄存款下降达800亿元,而当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则增加了1806亿元。中原证券研究员李俊指出,在7至8月份,储蓄分流的资金主要流向了楼市,部分流向了股票一级市场,流向股票二级市场的资金则更少。 推荐阅读 首届中国创业板发展论坛于9月19日在深圳隆重举行,推出...

  9月份以来A股IPO节奏明显加快,募资规模也迅速膨胀,二级市场也结束了上月暴跌的态势而企稳反弹,新股挂牌后价格风险骤然下降,这使得“打新”资金蜂拥进入股票一级市场。同时,创业板开户数的大增,也将促使储蓄资金加快流向股市。

  国泰君安银行业研究员伍永刚指出,储蓄搬家的趋势很有可能在9月份得以延续,甚至环比来看速度还会加快。

  银行间市场昨日突然飙升的拆借利率,也暗示了目前市场对“打新”的热情。中国货币网信息显示,1周期限上海Shibor大幅飙涨了10.55个BP。伍永刚说,这种上涨幅度在今年内是不多见的,在创业板首批公司招股的时间窗口内,市场“打新”的需求旺盛。

 资本金告急已经影响了部分银行的信贷投放。昨日,证券时报记者从多家商业银行了解到,部分银行已经开始通过出售理财产品“割肉”转让信贷资产,以克服资本金不足,以便应对下一步信贷投放。

  “割肉”卖信贷理财产品

  据Wind资讯的统计显示,今年3月14日至9月14日的6个月内,40多家商业银行共发售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1303款。 推荐阅读 首届中国创业板发展论坛于9月19日在深圳隆重举行,推出...

  对此,一家上市股份银行理财人士称,因部分银行迫于资本约束,控制信贷额度,其分行没有办法,只能选择转让信贷资产。其操作方法为:银行自己发售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将优质信贷资产通过信托平台出售出去。该类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主要为银行存量贷款资产和新增贷款或信托融资项目。银行发售该类理财产品的动机,是为新增贷款腾出规模空间。这种筹资方法被业内戏称为“割肉甩卖”。

  据普益财富统计,最近两个月发售该类理财产品最多的是招商银行与浦发银行,而这两家银行资本金均告急。截至今年6月末,浦发银行资本充足率为8.11%,招行为10.63%。目前,两家银行均已公布再融资方案。

  投资仍有风险

  普益财富研究员分析,银行销售的上述理财产品背后代表的信贷资产质量并不如想像中美好,此外,该类产品大多为非保本浮动收益类,因此蕴含着一定的投资风险。

  以深圳某大型商业银行为例,由于所发售的上述理财产品不保障本金及理财收益,该行在产品说明书中也给出了风险示例。据悉,该行转出贷款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制造业。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制造业不良贷款率为1.55%。

  普益财富统计9月4日至10日发行的银行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发现,只有建行和中信银行的少数几款理财产品获得了企业信用担保;而之前一段时间,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担保款数占比较高。

  就部分银行在上述产品说明书中强调非保本浮动收益的做法,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无非是银行在规避计提拨备的要求,因为原本贷款已计提拨备,如果理财产品承诺保本、保收益,则需要再提拨备。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