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江淮汽车:并购以后要软硬兼施
2008-02-24 14:13:29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股汇之巅
发帖数:1779
回帖数:212
可用积分数:729667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14-04-23
主题:江淮汽车:并购以后要软硬兼施

在全球范围内,并购已经成为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但是,许多企业并购后未能实现期望价值,据美国的一份权威资料表明,在西方发达国家,并购之后真正实现了良性发展的仅占全部并购案例的30%-40%,有相当一部分并购失败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后期整合,从而导致双方最终分手,不成妻、反成仇。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公司(下简称江汽)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有近10例并购重组获得了成功。从1996年12月接手合肥客车厂,进军客车市场开始,连续十多年年产销增幅保持在50%以上,2001年超过5万辆,2004年超过10万辆,到2007年发展壮大为年销售近18万辆、年销售收入过100亿的综合型汽车制造企业,形成了以江淮汽车为主体,客车、重工机械、零部件以及物流业比翼齐飞的4大板块、两项事业。这在国内甚至国际企业中都十分罕见。

  整合安凯始于文化

  江汽是一家地方国有汽车企业,国有资本投入很小。在资本密集、人才密集、竞争激烈的汽车业要做大做强,一是要有较强的产品研发制造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要有资本运作创新能力。自1996年以来,江汽先后托管、兼并、收购,整体接收了多家破产企业,实现了对安徽省内7家企业的改造。

  2001年,安徽省政府决定对汽车产业进行战略调整,由此拉开了江汽集团与安凯集团公司兼并重组的序幕。

  2003年12月31日,江汽以1.74亿元收购安凯汽车股份公司的28.12%控股权。此役使江汽在日后获得了裂变式的发展。

  收购完成后,江汽对安凯的重组既没有大规模地进行“换血”,也没有匆忙地进行资本和产权的对接,而是创造性地进行了系统整合。

  安凯因主要子公司经营不理想,出现资金断流,导致企业严重亏损、濒临破产、负债高达8亿元。如果直接从资本入手全面兼并,看似容易,但无法化解安凯多年形成的各种矛盾,甚至给江汽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为此,江汽管理高层一致认为只有从文化整合入手才是上策。

  首要问题是转变观念。培养员工“企业兴衰,我有责任”的意识,树立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理念,凝心聚力推进企业发展,这就必须树立先进的企业文化。而文化整合只能采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和步骤,江汽在文化传导上采用先理念传入,再推行企业制度文化,最后实现企业文化的对接,也就是同化、规范、融合三大步。

  部分安凯的员工过去吃惯了“大锅饭”,对外来的先进文化有一种排他心理,因此江汽非常注意文化导入的层次性。在企业文化的整合过程中,先传入先进文化的理念,让员工耳熟能详,建立对企业文化共同的认知,实现在文化理念上的对接。通过建立沟通机制,使员工认同公司的愿景,增进员工对江汽发展的架构和发展的前景有更深地了解,激发员工的发展信心,从而建立共同的信念,实现文化同化。

  在理念和管理文化上对接以后,逐步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和企业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设,设立“40+4”的工作学习制度,即在周一至周五工作40个小时,周六上午组织员工学习4小时,其中包括各种管理、合作的内容。同时让安凯的管理层进江汽学习,然后带着先进的管理理念回到安凯,执行有效的管理,通过这种学习型组织从理念上整合安凯,使安凯在企业文化和员工的精神面貌上发生深刻的变化。

  通过融合形成江汽与安凯共同的价值观,促进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减少了重组中的故障成本,创造性地对接企业的无形资本整合和有形资本整合。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2008-02-27 13:58:19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2
 
 
头衔:股民
昵称:游客(124.77.44.*)
发帖数: -
回帖数: -
可用积分数:
注册日期: -
最后登陆: -
**该贴子的内容已经被屏蔽**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