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理财天堂 |
发帖数:483 |
回帖数:23 |
可用积分数:88888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08-10-17 |
|
主题:美菱:长虹白电龙头角色日渐明朗
美菱代表的将不仅仅是冰箱品牌,而是长虹的白电版图;美菱“亮剑”,“亮”的自然也不仅仅是自己,而是背后的长虹。 近日,美菱总裁王勇和长虹集团董事长赵勇均表示,美菱冰箱销量由2005年的102万台上升到2007年的200多万台,销售收入由2005年的20亿元上升到了2007年的近40亿元。这一数据真正重要的不是美菱的增长,而是长虹对于美菱的意义。美菱不再只是安徽境内的一家冰箱企业,它已成为长虹整个白电版图的龙头。长虹方面还表示,长虹空调业务即将装入美菱电器(000521),未来长虹集团还有可能装入其他白电业务。 “长虹化”的美菱重获新生 24年前,美菱冰箱诞生,原美菱集团董事长张巨声取这个名字的目的,是希望这个产品能美过三菱,这个寄托着产业超越的名字此后果真创造了中国冰箱产业的奇迹,直到2002年之前,美菱始终稳居国产品牌第二的位置。 15年前,美菱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交易,成为安徽省第一个上市公司,张巨声因此找到了钱,开始创办美菱工业园区,当时以每亩1.5万元的价格拿下的近500亩土地给未来的美菱留下了巨大的增值机会。 7年前,美菱电器报亏3亿多元,业界将此归结为两个原因,一个是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惨烈,外资品牌开始大举进入,另一个是美菱的多元化以及张巨声观念更新不足,2002年7月7日张巨声退休,但并没有改变美菱效益下滑的命运。 5年前,顾雏军以2.07亿元接替美菱第二任董事长王家章,获得美菱的掌控权,据一位已经离职的原美菱北京分部的柏姓职员回忆:“顾并没有从业务上对美菱进行整改,而是更注重理念的灌输,你很难想象在一个企业里会有‘整风运动’。”顾让他们学会了演讲,但没有学会如何赚钱,2003年美菱电器再次亏损1.95亿元(而2002年度其赢利为810万元),也或许是给予顾的时间太短。 3年前,四川长虹从顾雏军手上,以不超过1.45亿元的价格买到了20.03%的美菱股份,从而成为美菱的第一大股东,如今美菱重新回到了国产品牌老二的位置。 可以看到,当这些重要结点在历史的长河中交替滑过视线时,美菱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它曾经独树一帜,曾经两易其主成为任人争夺的口边食。其间,最根本的一个变化是,因为长虹,美菱找到了一个新的观念,这是张巨声在位时苦苦寻求的一种突破且是在其退休后王家章和顾雏军也没有找到的一种突破。姑且不论这种观念能带领美菱走多久,但至少让美菱重回到原来的位置——— 国产品牌老二。 长虹让美菱开始主动进攻。美菱北京分部总经理助理李忠信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说:“美菱以前的各地办事处非常不灵活,什么事情都需要先向总部汇报,从而错过了很多市场机会。”2006年之后,美菱开始将营销重心下移,营销决策前移。李忠信说,各分部确实因此获得了很大的决策权,比如在预算范围内可以调动自己分部获得的所有利润以投放到市场中。这也是为什么自2006年之后我们发现美菱在市场上变得主动了,说白了就是“分部有了可以利用的资源”。在过去的一年,美菱甚至有了专门针对新飞“银鹰”系列冰箱的“猎鹰计划”。 将是长虹白电版图的龙头 曾在长虹电器营销系统独当一面的王勇,保留了长虹营销的进攻本色。美菱在长虹接手后的近3年时间内,已烙有深深的长虹印记。美菱已经不是一家偏安一隅的安徽企业。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霍杜芳这样告诉记者:“家电企业向四川转移的趋势正在加快。”美菱现在有三个生产基地:长虹美菱高新产业园、江西景德镇生产基地和四川绵阳生产基地。如果没有长虹,记者相信美菱是不会去绵阳建厂的。预计该生产基地今年3月一期投产,形成120万台冰箱年产能。 赵勇很重视美菱,一向脱稿演讲的他可以为了美菱在“长虹、美菱重组两周年经营成果发布会”上捧着稿子讲话,并与白电领域的政府领导霍杜芳进行不熟悉性的礼貌交往。赵勇还为美菱勾画了一张与其彩电几乎一模一样的蓝图,彩电在上游有等离子屏生产线,为美菱则买来了华意压缩以完成冰箱上游压缩机核心部件的延伸。据了解,美菱已开始加强与华意压缩的合作。(去年底四川长虹以2.34亿元的总价拍得了华意压缩29.92%股权,一举成为华意压缩的第一大股东) “美菱将成为长虹白电的龙头。”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规划发展部副部长陈晔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长虹新闻发言人何克思给予记者的进一步解释是,不排除将长虹所有白电都装入美菱的可能。记者获得的另一消息是,长虹在完成对美菱收购后的三年内,将把长虹空调等业务整合到美菱。目前长虹空调也完成了对上游的延伸,东元压缩机厂今年即将投产。 那么,美菱代表的将不仅仅是冰箱品牌,而是长虹的白电版图;美菱“亮剑”,“亮”的自然也不仅仅是自己,而是背后的长虹。已经离职的原美菱北京分部的柏姓职员说:“我还在美菱做市场的时候有一个很深切的感受,如果国美、苏宁对美菱有什么非常之举,长虹必然会出面,与美菱共进退。”这个印象足以说明美菱与长虹的关系。 长虹相助有望冲击冰箱“老大” 在此之后,长虹给美菱赋予了新的任务,2008年挑战冰箱老大。从逻辑上来看,有这种可能,第一,美菱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至少美菱不用再为旺季买不到压缩机而发愁了;第二,总投资十亿元的长虹美菱高新产业园一期已于去年投产,二期工程则将于今年全部实现成投产,整个项目的完成,意味着四川长虹和美菱电器将拥有亚洲最大单体冰箱生产基地,并达到年产500万台冰箱柜的生产能力;第三,近两年来美菱均保持了较强的增长势头,必然也会带动今年的销售。 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是,在2002年之前,美菱其实就已经是国产品牌的“老二”,如今也只不过是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如今挑战“老大”位置,竞争对手已经不是一个两个的问题。 在中国冰箱视野中:海尔当了18年的老大;美的这个冰箱领域的新军,去年底告诉外界,今年的任务是保三望二,目标直指美菱,2月18日美的完成了对上游的延伸,与日本东芝开利株式会社合资成立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冰箱压缩机;海信科龙同样在不断地向外界强调,海信和容声这两个品牌的冰箱销量加起来已经紧随海尔之后,目标同样直指“老大”;西门子和博世的目标也是成为“老大”。 再看一些冰箱品牌的产能:海尔已经年产750万台;美的冰洗工业园投产后,2010年冰箱产能1000万台;海信科龙年产750万台;新飞已经年产350万台。美菱今年的内销目标也不过是300万台,产能500万台。 可以说,由于长虹的进入和成功的融合,美菱抓住了中国冰箱业此次爆发式增长的机会,除了营销架构的调整,美菱另一个成功是,完成了对乡镇市场渠道的网点建设,在此之前美菱在乡镇市场几乎一片空白,王勇告诉记者:“美菱现在已经开辟了镇级销售网点近8000个。”这也为冰箱“家电下乡”打下了基础。 “但是就像爬楼梯,美菱现在终于和一些品牌站到了同一个台阶上,接下来谁爬得更快,太不好琢磨。”一位竞争对手这样形容美菱的现状。 其实,美菱“家电下乡”中同样面临激烈的竞争态势,最近一段时间已经不断有企业向记者表示,为了抢占农村市场各品牌花招频出,甚至有企业打出“牺牲毛利”的做法,也有企业宣布“全系列节能”。在农村市场即将决定胜败的冰箱领域,美菱胜出,其路亦艰。业界期待长虹出招。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