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年报直击:长安汽车是否隐藏利润
2010-03-17 07:47:35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昵称:明天涨停
发帖数:20129
回帖数:1193
可用积分数:98351
注册日期:2008-03-23
最后登陆:2010-12-27
主题:年报直击:长安汽车是否隐藏利润


  从1月25日开始,新浪财经每周会您献上的投资者服务节目——《年报直击》。在2009年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期间,新浪财经盘点当周年报资讯,选择其中一到两家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邀请资深行业分析师深度解读,并在每期都会有一位会计学方面的资深人士为您讲解如何读年报的知识点和小技巧。

  主持人:本周我们选择的行业代表公司是长安汽车,汽车行业可以说是2009年表现最为出色的行业,也是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当中,政策效果体现最明显的行业,大多数汽车类的上市公司盈利和收入在2009年几乎创下有史以来最好的水平。不过随着汽车行业刺激政策的调整,以及担心去年行业的需求过渡的释放,市场对于汽车行业的观点差异也比较明显。

  主持人:简单来看一下,长安汽车的这份年报,去年实现了收入252.04亿元,同比增长88.43%,净利润10.78亿元,增长43倍,每股收益0.46元,您怎么看这样的收入和利润水平。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注册会计师鲁桂华解读长安汽车

  单车成本显著下降 体现规模经济效益

  鲁桂华:相关的刺激计划,确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更主要的广大的网友应该从这个角度来思考,汽车行业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相当的大,固定资产的投资,固定资产的折旧,毫无疑问构成单车的成本,产能越高,折旧占单车的成本越低,随着长安汽车销售量尤其微型汽车的销售量大幅度攀升,所以单车成本显著下降,我们注意到长安汽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8%,但是利润同比增长百分之四千多,这种数据表明我们判断是对的,随着销售收入的增加,固定资产的成本不变,所以我们观察到,它的成本不变,收入增加,所以利润的增幅,要远大于销售的增幅。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规模经济的效益,在长安汽车2009年表现非常明显,但是长安汽车0.46元每股收益,比2008年增长43倍,不过此前我看到机构的预测报告,很多机构估计长安汽车2009年有6毛或7毛的业绩,0.46元有些低于市场的预期,您怎么看?

  利润不及预期 缘于资产减值

  鲁桂华:主要长安汽车对它的三条生产线提了5.7亿的,这占减值利润的一半左右,如果不减值,由于减值不能够抵税的,如果不底应该达到16亿,每股收益可能不止7毛,可能更多。

  主持人:因此部分媒体和投资者认为,长安汽车四季度隐藏业绩了,隐藏了0.24元业绩,业绩可能在明年释放?您怎么看?

  鲁桂华: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角度看,第一个角度为什么要减值,我们知道企业拥有资产的目的是来赚钱,如果这些资产未来赚钱的能力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这个资产对于企业的价值要往下调,这种下调资产价值的行为,称为减值准备,我们注意的到长安汽车减值三条生产线,相对比较陈旧。

  主持人:这几年卖的不是很多,每年卖几百辆的自主品牌轿车。

  鲁桂华:这些资产已经不能给长安汽车未来带来很好的业绩了,所以减值得的理由是正当的。刚才你有谈到,减值会不会雪藏利润。

  主持人:在明年报表里面有所体现。

  计提资产减值有利未来利润增长

  鲁桂华:这是肯定的,固定资产减值以后,价值就下降了,来年的折旧就减少了,如果5.7亿在未来10年折旧完毕,未来每年减少的折旧达到5千多万,对来年的利润有影响。

  主持人:可不可以理解,在今年年景比较好的,进行了大幅度的资产减值,轻装上阵,在未来公司经营策略更有空间。

  鲁桂华:对,如果不谈减值,财务效果会出现,但是评估减值是不是有雪藏利润的动机,关键看减值的理由是不是正当的,所以就长安汽车来讲,减值的理由还是比较充分的。

  主持人:鲁老师认为长安汽车5亿多的资产减值的理由是正当的,但是减值形成的效果,当前利润下降,未来的潜在利润增加,这也是值得投资者考虑的,接下来从行业角度考虑一下长安汽车以及汽车行业在未来面临的变化,国家对于汽车行业产业的刺激政策发生了一些局部变化,对于1.6L排量的轿车,购置税优惠从5%缩减成2.5%,关于这个汽车行业整体政策的变化,您觉得对于未来这个行业会产生什么影响?

  汽车下乡等刺激政策继续带来利好

  鲁桂华:我觉得影响还是有限的,我们刚才谈到类似于长安汽车的企业,它的业绩大幅攀升主要是销售量增加,导致销售量增加优惠税是一个方面,另外油价上升,小排量的汽车相对大排量的汽车会产生替代效应。再比如国家还有刺激汽车消费,汽车下乡的政策,微型轿车又有可能受汽车下乡政策影响最大的产品。

  主持人:政策调整的一方面,是购置税方面政策的调整,但是可能对于汽车行业刺激效果更明显的,汽车下乡的政策,在今年的政策延续的力度还是很大的。在长安汽车2009年年报体现比较充分了,微车利润贡献还是非常可观的,扣除了刚才说的资产减值,包括自主品牌的轿车亏损,还是贡献2亿多元的利润。

  另外,对于2010年整个微车市场,也看到不同的机构,也是有很多的分歧,有人认为微车去年的需求一下子集中释放,在2010年比2009年缩减20%,但有人认为只要政策延续还是可以保持10%-20%的增长。对于这样的判断您怎么看?

  长安汽车微车优势地位短期不可撼动

  鲁桂华:我还是倾向第二种观点,影响销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购置税,汽车下乡,这只是一个方面,而且我们不能够这么判断,2009年所有想买车的都买了吗?这个市场并没有一下子填满,市场机会2010年仍然存在,油价上涨,汽车下乡,购置税优惠仍然存在,长安汽车在微型车的优势地位短期不可撼动,市场没有被2009年销售量填满,从这些看,长安汽车在2010年销售仍然保持这个态势,所以2010年的盈利主要由于微车的销售有所增加。

  主持人:这也是您开始说的长安汽车年报最大的看点,规模效益体现出来了,而微车领域是规模效益体现最为明显的领域。

  鲁桂华:对,有一点应该注意到,长安汽车把它的销售网络,在开始向二三线城市,并且向县城延伸。

  主持人:这就是公司的经营战略。

  鲁桂华:对,这种后果一个是使自己销售更加便利,刺激它的销售增加,另外可以把竞争对手阻击在市场之外,起到既有攻击行的战略效果,又有防御性的效果,所以对未来微车的销售增长有加分的,所以长安汽车未来的业绩我还是比较看好的。

  主持人:如果综合产业背景和公司自己的经营战略,对未来还是比较看好的,我们再联系一开始说的话题,在2009年提了相当规模的资产减持,有可能在2010年贡献一份继续超出大家预期的报表。

  鲁桂华:对,几千万吧,影响不会太大。

  主持人:鲁桂华老师对于长安汽车以及整个汽车行业的判断比较乐观的,接下来听一听行业分析师的观点。

  电话连线——交银国际汽车机械行业分析师尹国辉

  汽车行业在2010年整体开局的情况还是不错的,但是相对于1月份,2月份我们注意到整体乘用车销量环比出现比较大的下降,您怎么看待这样的变化走势?

  汽车销量环比下滑主要受基数影响

  尹国辉:这主要有两个因素,同比因素比较好,但是1月份的数据,受2009年12月份挤压的定单交货,导致基数高一些,另外2月份春节因素,所以使数据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所以环比有一定下降,但是同比数据还是比较乐观的。

  主持人:积压定单的影响?我个人和汽车行业内部人士沟通的时候,听说在2010年开年之后新增定单的数量比去年下半年有所下降,您是不是注意到这样的现象?

  2010汽车销量预计增长15%左右

  尹国辉:我也看到这一点,这是一个相比较基数的问题,去年下半年每月的销量都是比较高的,所以跟去年下半年销量比都是会有下降的幅度,但是如果全年来看,2010年比2009年的销量,我个人观点增长15%左右,达到1500万辆全年。

  主持人:很多上市公司在2010年提出进一步扩大产能的计划,如果相关的上市公司产能进一步扩大,整个市场的规模有15%的增长,有没有可能导致竞争更加激烈的现象出现?

  尹国辉:这是必然的趋势,扩大产能对汽车行业来说,也是一个中短期来看是比较好的现象,但是如果长期来看,扩大产能行为持续下去,会有产能过剩这一天,但是可能这个时间跨度很难把握。

  主持人:未必在2010年反映在上市公司的毛利率方面比较明显?

  尹国辉:对,产能扩大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去建设,达产,量产都需要1-2年的时间跨度。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整体来看乘用车行业的公司,现在估值水平在香港、和内地市场不是很高,现有的估值,行业整体是不是有投资吸引力?

  目前汽车行业估值已反映预期

  尹国辉:目前估值反映了行业2010年的现状,市场对于估值这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忧虑和分歧,对汽车产能的无限扩大化有一定的忧虑,所以对它的估值的提高,也是有一定的压力。但是目前汽车行业的估值反映了2010年基本的行业预期。

  主持人:没存在明显的低估或高估。

  尹国辉:对。

  主持人:好谢谢您,尹先生。

  看得出来来自交银国际的分析师尹国辉先生对于汽车行业的未来还是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担忧,汽车行业经过去年的爆发式增长,未来的表现出现一定的反复还是比较正常的,目前的汽车股比如长安汽车在年报公布以后市场走势不尽如人意,也反映投资者对这个行业的未来判断还是比较谨慎的。汽车行业的风险是政策调整的影响,以及整体产能的扩大会不会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当然,这些谨慎的理由是不是足够的充分,也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另外,作为政策扶持力度最大的行业,汽车行业政策调整的过程和政策退出的过程,也是我们观察整个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政策退出的重要参考。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