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灰太狼 |
发帖数:2107 |
回帖数:134 |
可用积分数:214949 |
注册日期:2010-03-01 |
最后登陆:2010-11-10 |
|
主题:联手壳牌 中石油创新合作战略
中石油和壳牌的合作正变得越发密切。
3月22日,中石油子公司中石油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和壳牌子公司澳洲壳牌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宣布与澳大利亚Arrow能源公司达成收购协议,收购Arrow公司全部股权。
3月23日,壳牌和中石油联合在北京宣布计划在中国四川盆地合作开发和生产天然气,时间为30年,双方已签署的产品分成合同,递交中国政府审批。
前后脚发布的两个消息,尽管都标上联合发布之名,但记者注意到,消息发布的主体方各有侧重。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3月22日的消息以中石油为主体,而3月23日的消息则由壳牌组织对外发布。该人士指出,这说明两个公司在发展战略上各有侧重。
走出去开发煤层气
中石油和壳牌联手收购Arrow公司并非一帆风顺。
据知情人士透露,早在2009年2月,Arrow公司就表示正寻求出售天然气给荷兰皇家壳牌公司,以更好地利用天然气资源。随后市场中便传出中石油要收购Arrow公司的消息,但一直到今年3月22日两公司才对外宣布与Arrow公司达成收购协议。
中石油在对外发布的信息中表示,上述交易最终还需要通过澳监管部门批准以及Arrow股东同意。
事实上,在收购合作被宣布之前就发生过颇多曲折。此前有澳大利亚媒体报道称,由于出价太低及涉及Arrow公司的另一起收购案,Arrow公司曾表示将拒绝此次收购要约。
公开资料显示,相比两周之前的每股4.45澳元的报价,最终收购Arrow的报价为每股4.70澳元,高出5.62%,交易总价达到239亿元人民币,中石油和壳牌因此需要多支付近14亿元人民币。
“中石油收购Arrow已经传了很长时间,现在正式宣布,对于中石油来说是好事情,对于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也是一个新的标志性进展。”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管理部副主任李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他表示,之前中国能源企业收购国外项目多集中在油田和天然气项目,收购煤层气项目是第一次。
“Arrow是澳大利亚的老牌煤层气企业,无论开发经验和经营业绩都非常出色,中石油联手壳牌收购Arrow,将在技术和理念上对中石油开展煤层气业务提供帮助。”
李良举例说,国外煤层气的单井产量已经达到上万立方,而国内中电煤也只有5千立方,中石油的单井产量更小,不到1千立方,收购项目协议的达成将有利改变现状。
北京正略钧策咨询机构合伙人华一认为,如果单从产量上看,收购Arrow对中石油的产能并没有多大影响,但在性质上却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意义明显。“说明中国能源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与当地企业的合作,这将有利于实现收购目标。”
战略合作开发天然气
据悉,中国石油和壳牌在四川盆地合作开发的金秋气田是其在中国的又一个非常规天然气合作项目。相比之前的项目,壳牌在金秋气田占有权益将有所提高。
作为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能源公司之一,壳牌与中国能源企业已经有一些合作项目,壳牌与中石油已经在运营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靠近陕西省榆林市的长北致密气田。但在一些业内分析人士看来,这些项目对壳牌而言运作得不是很成功。“壳牌多向中国企业提供管理和技术,对能源的开发使用并不多。”
事实上,此次壳牌与中石油在中国四川盆地合作开发和生产天然气,依然是延续之前的合作模式。壳牌方面表示,“未来气田的产出将主要交给中方伙伴负责。”
但仅仅提供技术显然并非壳牌的唯一目标,一位知情人士称,未来壳牌在中国将进一步发展天然气技术和市场,而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并不局限于提供前期的勘探服务。
在李良看来,壳牌与中石油近期在国内外市场达成的合作,将有利于双方实现各自的企业战略。
“两家公司的合作正在不断深化,已经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华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他曾为类似的收购案提供过咨询服务。
华一认为,能源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中石油与壳牌在国内国外市场展开合作将实现双方的共赢。
壳牌在发布会上强调,中国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无论在中国本土还是中国本土以外,都至关重要。而海外的跨国公司与中国的国有公司进行合作,这是非常有益的,可以做到各自优势的最大化。
“在国外的收购案中,外来企业要收购本地企业经常会采取与当地的相关利益方捆绑在一起的方式,虽然需要与当地企业分利,但却有利于收购案的完成和未来的顺利实施。”华一说。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