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
昵称:新手来了 |
发帖数:10307 |
回帖数:1341 |
可用积分数:180790 |
注册日期:2008-03-12 |
最后登陆:2010-11-14 |
|
主题: 华联三鑫迎来转机
日前,华联控股(000036)表示,由于公司主营业务已转为房地产,因此不参与控股子公司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的增资,从而丧失了对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的控股权,退居为该公司的二股东。业内人士分析,此举表明,华联控股已经有意淡出近年来境况不佳的PTA(精对苯二甲酸)产业,而引入江苏华西集团成为华联三鑫的控股股东,有利于增强其应对PAT市场波动的能力。 PAT面临多重压力 去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屡创新高,导致国内PTA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同时由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PTA产能集中释放等因素,导致华联控股等PTA生产公司面临极大的成本压力和市场压力,盈利空间大幅压缩。 在高成本和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下,国内PTA厂商普遍亏损严重。数据显示,华联控股去年巨亏3.8亿元,创下了上市以来的最差业绩。 不过,从公开的数据可以发现,导致华联控股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不在于销售,而在于高成本。去年华联控股营业收入因为PTA产品销售增加而同比增长52.3%,但是由于原油价格上升,公司PTA产品毛利率下降显著,从2006年的5.88%下降为去年的-2.95%。从PTA价格来看,目前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PTA到港报价在8500元/吨-8700元/吨左右,相对而言也处于近年来的历史高位。 据悉,为了缓解高成本压力,目前PTA生产企业正在通过减产的方式来减少PTA产品的供应。国内主要PTA生产企业厦门翔鹭石化、宁波三菱化学、华联三鑫、仪征化纤、上海石化、洛阳石化、辽阳石化等公司的PTA装置都计划从4、5月份开始安排检修。国际上,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台湾、印度等国家的多条生产装置也发出了集中进行检修的信号。 不过业内研究人士陆辉认为,虽然国内PTA生产商可以通过自身库存调节、装置检修等措施来影响市场价格,但在供给过剩的背景下,这种影响效果并不大。而且,通过削减开工率等措施来影响价格的代价也十分昂贵,不生产就意味着PTA生产装置要白白闲置,本来可以通过产出收回的部分或全部固定成本被人为放弃。 华联三鑫业绩有望改善 知情人士表示,早在9个月前,华联控股以战略投资者引入华西集团参股华联三鑫的时候,就埋下了华联控股淡出、华西集团入主的伏笔。 2007年7月3日,根据华联三鑫各股东与华西集团签署的增资协议书,华西集团出资6.81亿元增资华联三鑫公司,成为华联三鑫的第二大股东,持股31.3725%;同时,华联控股的持股比例从原来的51%下降为35%。定向增资完成后,华联三鑫公司注册资本金将增加至18.52亿元。 当时华联控股表示,华西集团为华联三鑫最大的PTA用户之一,本次定向增资更加有效地保障了华联三鑫部分PTA产品的稳定销售。 数据显示,以钢铁、纺织、化纤三大行业为主业的华西集团存在改进华联三鑫PTA经营业绩的潜在可能。资料显示,华西集团的纺织化纤业务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华西村(000936)手中。作为PTA的下游生产商,2007年华西村在市场整体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仍实现了不错的业绩增长,实现营业收入约32.7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净利润约7066.2万元,同比增长31.11%;化纤产品毛利率从2006年的3.91%上升为5.63%。 事实上,相比于单纯生产PTA产品的华联三鑫等公司,拥有下游产业链的S仪化、上海石化更能够抵御PTA的市场风险。数据显示,2007年S仪化的聚酯产品毛利率从2006年的3.16%提高到5.30%。虽然2007年S仪化净利润大幅下滑,但主要是因为检维修中心改制分流支付减员费用币8923.9万元。 因此,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华西集团通过再次增资的方式掌控华联三鑫有助于华西集团将旗下纺织化纤业务向上游延伸,从而提升包括PTA业务、化纤业务在内的整个聚酯产业链的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从华联控股的角度来看,华联控股降低对华联三鑫的持股比例,一方面有助于降低华联三鑫经营风险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的影响,另一方面有助于华联控股集中精力做好房地产业务,应对目前的房地产行业调整。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