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沪铜短期止跌不改长期弱势
2010-05-19 08:49:04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灰太狼
发帖数:2107
回帖数:134
可用积分数:214949
注册日期:2010-03-01
最后登陆:2010-11-10
主题:沪铜短期止跌不改长期弱势


沪铜经历4月中旬以来的下跌之后,逐步逼近2月份的低点,昨日跳空低开探底回升后逐步走稳,预示着市场短期恐慌性杀跌情绪暂时告一段落。经过季节性回调,沪铜下跌动能已经得到释放,近期将逐步趋稳。
  沪铜经历4月中旬以来的下跌之后,逐步逼近2月份的低点,昨日跳空低开探底回升后逐步走稳,预示着市场短期恐慌性杀跌情绪暂时告一段落。经过季节性回调,沪铜下跌动能已经得到释放,近期将逐步趋稳,但无论从基本面还是技术面来看,短期止跌都难以改变沪铜长期弱势。

  供应过剩的压力短期难以缓解

  从周度库存数据来看,目前,全球三大期货交易所铜库存均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截至上周五,伦敦金属交易所铜库存为48.4万吨,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为17.3万吨,纽约商品交易所铜库存为10.1万短吨,全球三大期货交易所铜库存总计达到74.9万吨,与今年2月底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相比仅仅下降了4.4万吨。此前,市场普遍预期今年上半年我国大量进口和欧美补充库存将有效消耗市场积压的库存,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铜价维持高位的情况下,主要产铜国的供应并未出现中断,充足的供应使市场库存大量积压,不仅交易所库存处于较高水平,国内企业也大量囤铜,市场过剩的压力并未因经济复苏而有效缓解,国际矿业巨头将2010年市场再度严重紧缺的预期转至2011年。那么,2011年全球市场出现严重紧缺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呢?从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的水平来看,这种可能性偏低,供应过剩的压力短期难以缓解。

  政策调控有利于铜价回归合理水平

  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和进口国,我国货币政策变化和房地产市场调控直接影响铜价走势。去年底我国货币政策出现微调之后,铜价上涨的动能逐步消失。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在2009年11月份达到29.64%的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随后几个月持续稳步回落,沪铜走势也由长期单边持续上涨转变为中期高位宽幅整理。4月份广义货币供应增速已经回落至21.48%,在通货膨胀压力加剧的情况下,未来可能按照调控目标进一步下降至17%附近,这样看来,铜价进一步回调的可能性比较大。

  从房地产调控来看,政策对投机性购房的打压并非短期行为,随着地方政府调控细则陆续出台并开始实施,房价持续大幅上涨已不可能,与房地产市场发展密切相关的电力、家电等主要铜消费领域必将受到影响。国内经济发展逐步由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扩展,制造业内迁将影响到沿海地区铜的消费,经济对出口的依赖降低也将影响出口产品对铜的需求。总体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继续调整,铜消费增速将有所降低,国际铜价依赖中国需求长期维持在高位的难度加大。

  美元是全球铜资源贸易的主要计价货币,铜价走势与美元指数高度相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市场风险加剧,投资者纷纷买入美元避险,这是美元指数走强的直接原因。从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来看,美国联邦基准利率降无可降,未来美元利率变化方向是确定的,这是美元指数走强的根本原因。短期美元指数面临技术上的阻力,这有利于铜价止跌趋稳,但中期强势格局仍然维持不变,后期将对铜价形成压制。

  历史规律支持铜价维持弱势

  从近几年的铜价走势来看,每年上半年中国进口高峰结束之后,铜价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幅度从15%—35%不等。回落之后,铜价在夏季通常会维持弱势整理。从基本面来看,今年交易所库存水平远高于前几年,伦敦金属交易所现货铜价对三个月期铜也始终处于贴水状态,现货供应紧缺的局面根本就不存在。据此,笔者预计这次回调之后,沪铜后期表现可能比前几年要弱。

  综合以上分析,铜价利空因素并未消失,短期市场恐慌情绪缓解有利于沪铜止跌,但无论是供需基本面还是货币政策的变化都不支持铜价下跌之后大幅反弹。沪铜这一轮下跌的幅度已经超过18%,并且接近2月份的低点,技术上的强支撑有利于期价逐步走稳。因基本面较前几年要弱,建议投资者对后市反弹幅度的期望不宜过高。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