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地产新政下借壳房企静待春天来临
2010-06-10 21:57:32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算股神
发帖数:45382
回帖数:32109
可用积分数:6236234
注册日期:2008-06-23
最后登陆:2022-05-19
主题:地产新政下借壳房企静待春天来临

去年A股市场曾掀起一股地产公司融资、借壳潮。但如今,且不说地产企业的再融资困难,连并不涉及现金的借壳上市也实质上被叫停。“钱”途未卜之下,也催生了市场近期对借壳房企的关注和担忧。

后续发展让人忧

今年3月30日正式更名为中弘地产(000979)的原*ST科苑,被称为是拿到国内地产公司借壳的“最后一张通行证”,它于2009年12月29日拿到重组的正式批文,此后至今,大批借壳的地产公司都陷入了漫长的等待期。

据长江证券研究部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已成功借壳的地产公司包括ST中润、ST成功、万方地产、ST鲁置业等17家,尚未拿到批文的包括ST东碳、ST筑信和ST嘉瑞等18家。

“今年以来,有关地产行业的借壳和再融资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按目前监管层对地产行业的调控,房企借壳和再融资想要在近期获得证监会放行的可能性很小。”长江证券研究员苏雪晶对记者称。

“借壳—融资—拿地—再融资”这一模式被认为是借壳房企惯用的操作手法,但自4月中旬的房产新政以来,证监会对地产公司的融资政策已日益收紧。地产新政甚至让不少地产商知难而退,近段时间以来,已有招商地产、世茂股份放弃再融资计划,而*ST方向的借壳计划也被迫终止。

种种迹象表明,这一轮地产新政给国内主流地产商带来了真正的挑战。在证券时报记者近日的采访中,一部分观点认为,非主流房企可能会被迫修正开发计划,特别是那些借壳房企,其后续的发展令人担忧。

市场对此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以最后“通关”的中弘地产为例,一季报显示,中弘地产目前的现金为2.44亿,应收账款1830.26万元,而短期借款为5.0亿,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也仅为2.44亿,换而言之,如果该公司想继续拓展业务,在融资无门的情况下,只能寄望主要资产“非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84.1万平方米)”继续大卖。

然而,在旁人看来颇有风声鹤唳的地产调控,身处风暴之中的地产公司自身却颇为轻松。一家借壳地产公司向记者坦承:“在未来的3-6个月之内,地产公司不会被资金所困。现在的政策,对于我们不是实际的压力,而是心理上的压力。”

房企静待春天来临

上述地产业内人士的片言只词并非只是一种宽慰,市场对借壳地产公司的顾虑恐怕是多余的。

在过去几年,通过借壳等资本运作,市场相继出现了中天城投、云南城投和苏宁环球、中南建设等一批后起之秀的地产公司,当然它们的异军突起主要还是借助于地产市场本身和银行信贷。

“证券市场的再融资只是解决房企资金的渠道之一,大量借壳房企的发展案例证明,借壳房企在初期并没有从资本市场拿到太多的资金,它们的发展主要还是得益于过去几年国内地产市场的火爆。” 国信证券研究员区瑞明对记者如是说。

中天城投、苏宁环球等公司的崛起并非个案,在过去几年,借壳上市的地产商不在少数,“现在,地产公司所面对的环境比金融危机期间宽松多,日子过得比谁都好。”地产研究员苏雪晶说。

区瑞明称,“目前,我们关注地产公司的业绩是否会低于预期,房企的资金链和生存状况还没有进入担忧之列。”

区瑞明的底气可以从房企自身找到答案,北京的一家借壳房企称,从2009年初至今年4月初,地产市场的持续火爆让各家地产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在销售额、预收账款增长的同时,各方资金对房地产很看好,手上的资金能保持公司相当一段时间的运作。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