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
昵称:柳暗花明 |
发帖数:2267 |
回帖数:1022 |
可用积分数:100743 |
注册日期:2010-06-21 |
最后登陆:2012-05-02 |
|
主题:我国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人才评价制度
我国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人才评价制度 2010年07月29日 20:07:49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新华网北京7月29日电(记者 刘奕湛、吴晶)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有专家指出,《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直指应试教育的弊端,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的理念。
应试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2005年,11名内地高考“状元”在面试环节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港大提出的理由是不愿录取“书呆子”。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加速推进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改革重要内容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覆盖全国所有小学和初中。除广西、青海外,其余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进行了高中课程改革。
但是,高考传导的升学压力依然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改革以高考为代表的人才评价制度势在必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察,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
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就开始探索在高考中加大能力测试的比重。目前,语文、政治等科目试卷中的课本知识在一些地方高考的自主命题中已降至20%,其余内容则是能力考察。
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缺乏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对此,《教育规划纲要》在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改革措施中分别提出: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