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
昵称:明天涨停 |
发帖数:20129 |
回帖数:1193 |
可用积分数:98351 |
注册日期:2008-03-23 |
最后登陆:2010-12-27 |
|
主题:美报告称中国石油进口未来仍将以海运为主
2008年中国主要的原油供应国。
环球时报8月18日报道 由美国国防部最新发表的《中国军力报告》不仅详细“解读”了中国的国防建设,同时针对中国的能源战略进行“深度分析”,详细标记出了中国的石油线路。
报告称,自2003年起,中国大部分对外的能源项目与投资的任务都与保证该国能源(石油和天然气)供应有关,以支持该国所宣传的持续性经济及工业发展战略。中国石油与天然开发项目的目的是为中国直接进入及“控制”原油与天然气提供服务。为保证能源供应,中国不仅直接进口石油,还从尽可能多的石油生产商及石运输渠道获取石油。
文章称,2008年,中国的石油消耗及石油储备占据该国进口石油总量的56%。据估计,到2015年,中国所需石油的2/3将依靠进口,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为4/5。目前,石油在中国能源消耗的比重仅为20%,煤矿资源仍然负担着70%的能源供给。有分析人士称,中国的石油进口情况自2000年以来没有过大的浮动,中国还将继续以波斯湾、中亚、非洲、南美为主要石油进口地,以满足该国能源消耗。
文章指出,中国为其能源战略还发展陆路输油管道,这样可以避免敏感的海路运输。2008年,超过8成运往中国的石油途经马六甲海峡。为此,中国早在2006年就开始设计原油管道计划,以完成哈萨克斯坦输往中国每日20万桶的石油供应量,目前该管道已投入运营。新的工程将使日输油量增加到40万桶。另外,中国大庆至西伯利亚日输油量达30万桶的输油管道工程已于2009年5月开工。为提高能源战略的安全性,中国打算绕过马六甲海峡,从缅甸到中国昆明建造陆路输油管道线路,目前该计划已提上日程。
考虑到全球大量的能源储备,但中国未来的能源需求仍将以波斯湾、非洲及南美为主,也就是说,所有的能源线路都要求海路运输。陆路输油管道仍不能满足中国的巨大需求。所以海路运输石油对中国日趋重要。
虽然中国仍没有国际天然气管道,但中国目前正在出资修建一条从土库曼斯坦到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建成后年输气量将达400亿立方米,该项目已于2007开始。除此之外,中国还在“催促”俄罗斯与缅甸达成天然气管道协议,预计中国也将从中享受天然气供应服务。
在这些能源工程的支持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经济体之一。文章称,中国之所以没有利用“石油”作为外交战略的一部分,是因为中国要依靠石油维持该国工业级经济发展,所以不能因为外交而影响能源供应。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