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转型是一场革命
2010-09-26 08:29:04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haorenla
发帖数:5383
回帖数:548
可用积分数:100060
注册日期:2008-07-04
最后登陆:2010-11-18
主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转型是一场革命


在人们的印象中,“金融家”似乎高高在上,而马蔚华凭借其招牌式的笑容和谦逊,成为深圳家喻户晓的明星。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马蔚华被评为深圳“十大创新人物”。

马蔚华说,招行是深圳特区改革的“试验品”。招行每一步“敢为人先”的尝试,都是深圳推动体制改革的产物。

在深圳锐意改革、“再出发”的前夕,招行因时而变,大刀阔斧地提出并践行“二次转型”。对于正在致力于打造“曼哈顿”和“金融城”概念的深圳前海,马蔚华也以其金融家的视角有着自己的憧憬——他希望前海可以是“深圳的土地,香港的政策”。

马蔚华力求通过招行的“二次转型”,完成全行一次全面的管理革命。这并非无谓的激情,他说,他时刻能感受到“危机感”,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个真实的现实。这份危机感,成为他保持改革激情的源泉。

用好香港金融优势

《财经国家周刊》:深圳目前正筹划在毗邻蛇口的“前海”开发出一片区域,以促成香港和深圳在金融领域更深的合作。有人将其类比为“曼哈顿”或“金融城”。你有什么建议?

马蔚华:关于前海,我有一个最基本的看法,就是“深圳的土地,香港的政策”,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行了。

过去深圳最重要的优势就是毗邻香港。没有一个城市像深圳和香港这样关系密切。虽然金融危机使得香港的金融市场受到一些影响,另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也对香港构成威胁。但是香港本身的优势仍是不能替代的,它是另外一种制度,是国际市场的一部分。

香港有全球最著名的金融机构,有一大批的金融人才,分布在投行、评估和律师等现代服务性行业,香港还有良好的金融秩序和金融信誉,以及优越的生活环境。这些都是内地很多城市无法比拟的。

那么,深圳下一步如何用好香港的金融优势呢?除了人们之前探讨过的金融结算、人民币离岸中心等,我想还应该包括怎么样让深圳和香港的金融制度密切连接。大家都渴望这样的前景。但现实层面的障碍是,两个市场该如何连接?因此就有了前海的规划设计,在这个地方,可能会给大家这种美好愿望的实现,奠定一个连接点。

我认为,前海规划是在目前情况下深圳利用地缘优势,进一步放开政策,做一些未来可能做的、现在试验做的事情。无论对香港还是对深圳,都是有利的。过去两边合作能做的都做了,现在剩下的都是不能做的了。因此在前海这个地方,中央只要同意,那么两种(金融)制度就可以在这个区域内统筹。

《财经国家周刊》:招商银行[12.87 -0.16%]过去在蛇口开发中做出巨大贡献,下一步是否会考虑继续参与前海的开发建设?

马蔚华:招行目前已经直接参与到了前海的开发中。前一段时间我们与深圳前海管理局草签了原则性协议,一是进行信贷支持,二是进行项目合作,作为金融顾问提供咨询。

特区“试验品”

《财经国家周刊》:一些人认为,前海开发会成为深圳特区转型的重要一步。在你看来,深圳转型会对招行产生怎样的影响?

马蔚华:当然有影响。招行的总部在深圳,在深圳还有很多业务。而且我们又生活在这个城市,有感情,很喜欢深圳。深圳转型是招行转型的大环境。深圳转型会给招行本身的转型带来很多动力、压力和机会。所以我们也希望借助深圳的转型,提升自己的发展。

另外招行本身的转型也会是深圳转型的一个组成部分。招行也会以自己的转型来加快深圳的转型。我想,如果深圳所有企业都能转型,那深圳转型就非常快了。我对深圳的转型充满信心,因为深圳已经有了基础,最重要的基础是深圳的人民希望改变现状,希望创新。

《财经国家周刊》:招行正在推动“二次转型”,这是一个与深圳转型保持同步的“跟随战略”吗?

马蔚华:先说深圳的转型。深圳发展到今天,应该说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城市的基础,比如高科技、物流和现代服务业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深圳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这些挑战同时也是我们国内许多城市共同面临的挑战,比如说转变生产方式,改善原有的出口、投资结构性失衡问题;再比如高耗能产业,人口红利的减少,刘易斯拐点,等等。全国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因此,深圳现在提出转型战略,要发展高端的现代服务业,比如金融、咨询和中介。我觉得深圳具备这个条件,因为这些年深圳逐步建立了金融体系的基础,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知名度。

再说招行的转型。招行实际上就是深圳特区的一个“试验品”。

那时候中央想从体制外推动体制内改革,就诞生了经济特区这样一个产物。而在这之前,银行基本都是大一统,都是国有的,招行是中国第一个完全由企业法人做股东的银行。而且也完全没有政府财政投入,后期也没有引进战略投资者。

因为毗邻香港,所以招行很多架构是依照香港建立的。可能今天我们看起来很平常的东西,在那个年代还是不容易的。

比如说招行当年的六能机制——“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就是打破铁饭碗、铁交椅。现在看来所有的银行基本都在这样做了,但是在20多年前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从某种意义上说,招行是按照西方的体制机制建立起来的。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