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信任危机倒逼中国基金业转型
2010-11-29 08:47:45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stock2008
发帖数:26742
回帖数:4299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注册日期:2008-04-13
最后登陆:2020-05-10
主题:信任危机倒逼中国基金业转型

 近期,基金的不利传闻可真不少。一会儿是某基金公司总经理被查,一会儿是某曾经的基金大佬被“边控”。每一桩都传得有鼻子有眼,让人将信将疑。

  虽然过去也有一些老鼠仓的传闻(部分事后证明确有其事),但像这一次传闻如此密集、当事人级别如此之高,在中国基金业尚属首次。这样的传闻屡屡出现,市场人士听之也多半信之。这并不是一个小问题,它表明在十二年的大发展之后,中国的基金业遭遇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多方面因素造成了这种信任危机。很多专业人士认为,首要原因是基金的投资回报并不如想象的高。有些账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自2001年9月第一只开放式基金算起,一直到2010年6月底,中国基民投入偏股型基金的总成本约在5.61万亿元(首次发行加持续申购),扣除期间退出的市值约4.33万亿元(赎回加分红),基民的净投入成本在1.28万亿左右。但截至2010年6月底,偏股型基金的总市值为1.41万亿元,总市值与总成本之差即为基民的总投资利润,约1317亿元。但考虑到投资者支付的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基民总收益只有区区317亿元左右。

  另一个原因则来自不少基金公司的营销行为更注重自身利益,忽视了基民的投资诉求。比如,去年指数基金收益非常可观,部分基金公司就猛推指数基金销售。但事实证明,指数基金恰恰是今年亏损最大的一个群体。另外,少数基金在营销时只挑好的说。比如,宣传基金定投,只宣传从2001年到2007年底的平均收益,这个数字当然相当可观。但一旦加进2008年的损失,年收益水平就要大打折扣了。

  两个原因给投资者造成的影响其实是一样的,这就是利益受损,不信任基金。所以,他们才会对基金业的种种违规传闻如此关注,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

  面对投资者这样的态度,基金业也许真的要认真反思,而不是简单地争辩传闻的真假。在中国证券报记者最近的一次走访中,一位基金高管套用现在最流行的词语“转型”说,中国基金业也应该转型了。这也正是目前很多基金人的共识。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