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06 |
回帖数:21874 |
可用积分数:99862445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7-18 |
|
主题:回望上海国企20年:地方国企与资本市场和谐共舞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在时称“老八股”的8家上市公司中,上海国有企业占据5席。正是从这一天开始,上海的地方企业开始了与资本市场的20年“共舞”。回顾上海国企20年的改革发展,有曲折、有艰辛,更多的,是上海国企改革“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与资本共赢后的不凡成就。
资本市场支撑上海国企“换血”改革
1990年的“老八股”中,上海国企占了5家,由此开启上海国企在资本“泳池”中一路向前的历史。从1990年到2004年,通过改制上市、增发、配股等多种形式,上海百余家国企筹集资金数百亿元,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本结构。一大批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2009年,上海国有企业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完成或启动现金融资781亿元。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发展,有效解决了企业发展所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如,上海电气通过核心业务资产上市,筹集资金近90亿元,集中发展电站设备、现代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上汽集团整车制造业务、零部件业务整体上市后,有力支撑了产业发展,2009年销量达到272万辆,销量和国内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首次进入全球汽车业销售前十名。
近年来,上海鼓励企业集团主动向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机制靠拢,先后向上汽集团、电气集团、锦江国际等11家企业集团派出了35名外部董事,外部董事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为企业科学决策起到了积极作用。
20年的资本之路,上海国企拉出了一条企业发展、盈利增加的“红线”。2006-2009年,上海71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累计分红及配股总额超过400亿元。
上海国企为资本市场注入源源活力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现国企三年脱困,推进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三个收缩、三个集中”,近20年来,上海国资国企改革逐步深化。
上海国企不断尝试大规模、全方位、多种形式的资产重组,国有大股东先后将上千亿元的优良资产注入上市公司;2009年,上海汽车、上港集箱、上海电气、申能股份等净利润在本地上市公司中均居前列;本地上市公司盈利15强中,有8家是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上海国企探索出十种股改模式,破解了十大难题。如,东方明珠股改中形成募集法人股“两不对价”的模式;上海永久、海立股份的股改中形成B股不参与对价的模式;ST中西的股改中形成以资产重组为对价的模式;广电电子、隧道股份的股改中形成以资产置换突出核心主业的模式;凤凰股份、氯碱化工的股改中形成同步解决大股东占款的模式;锦江酒店的股改中形成实施股权集中、确保控制权的模式;上海机场的股改中引入认沽权证;上柴股份的股改中由电气集团代控股股东电气股份支付对价;光明乳业的股改中结合股权重组,同步完成外资股东达能集团的股权收购;华联超市的股改中形成股改与壳资源重新配置相结合的模式。
推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重组整合中,上海积极探索了第一百货和华联商厦首例吸收合并、上海电气H股以吸收合并方式回归A股、东方航空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上海航空、上海医药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上实医药、中西医药等探索。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