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助理金融分析师 |
昵称:舟 |
发帖数:6 |
回帖数:26 |
可用积分数:90385 |
注册日期:2008-05-11 |
最后登陆:2010-10-28 |
|
主题:经受地震考验 三峡大坝无恙
[FACE]ico2.gif[/FACE] 经受地震考验 三峡大坝无恙 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近日介绍,汶川大地震后,三峡大坝坝体变形变化很小,各建筑物基础渗流量变化规律正常,枢纽工程运行没有任何异常,剩余项目建设在按计划进行。
汶川大地震是16年来影响三峡工程建设的最大震级地震。据悉,三峡坝区为典型弱震构造环境,属弱活动或基本不活动类型,产生强震可能性较小,考虑到三峡工程的规模和重要性,设计时三峡大坝抗震设防标准提高到7度,相当于核电站抗震设防标准。据湖北省地震局计算,此次地震影响到三峡坝区的烈度为4度,对三峡大坝的影响甚微。
监测表明,地震前后挡水建筑物基础及顶部位移量不大,地震前后实测坝体变形变化很小,变化规律正常。
自四川汶川突发8级大地震以来,海内外舆论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表示深度关切和担忧,其中尤为关注三峡工程是否遭受影响,有没有受到破坏,原计划今年汛后开始向172米或175米水位蓄水的计划会否因此终止。
采访中,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监测的最新情况看,库区没发现因地震影响产生滑坡变形和新的滑坡。而且,此前国家已投资120多亿元,对一部分有安全隐患的地质灾害点进行了有效的工程治理。
他强调,“汶川大地震未造成三峡枢纽任何损坏,向更高水位蓄水应该不受影响。”
地震发生 三峡坝区震感强烈
据介绍,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三峡坝区震感强烈,三峡大坝坝顶、三峡电厂厂房、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坛子岭景区、截流纪念园、三峡工程大酒店等要害部位及人员密集场所均有明显震感,大楼产生明显晃动,坝区许多群众涌上街头。
不过,据湖北省地震局计算,此次地震影响到三峡坝区的烈度为4度,远低于三峡工程7度的设计防震烈度。而且,由于三峡水库与汶川不在同一地质板块,相距约700公里,大地震未对三峡水库、枢纽运行产生明显影响。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工程总设计师、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三峡坝区是一个构造稳定性相对较好的地质区域,为典型弱震构造环境,属弱活动或基本不活动类型,发生强震可能性较小。
事实上,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震局等单位分别对三峡坝区地震基本烈度进行鉴定,最终得出结论为“坝区100 年内遭遇到的地震基本烈度以6度为宜”。但考虑到三峡工程的规模和重要性,最终设计时三峡大坝抗震设防标准提高到7度,相当于平均重现期万年一遇,为核电站抗震设防标准。
此次震灾发生后,中国三峡总公司相关部门紧急启动抗震救灾预案,对游客、过闸船舶等采取各项措施,很快稳定了恐慌情绪。
三峡枢纽建设运行管理局枢纽运行部主任胡兴娥告诉记者,“从检查情况看,三峡工程未见异常。三峡大坝、三峡电厂、三峡船闸、茅坪副坝没有发生建筑物破损现象,设备运行正常。”
监测显示 坝体变形很小属正常
据记者了解,三峡枢纽共埋设了10万多只监测仪器。5月13日,监测表明,地震前后挡水建筑物基础及顶部位移量不大,地震前后实测坝体变形变化很小,变化规律正常。
比如,5月12日18时与6时比较,三峡大坝左岸厂房5号坝段坝顶,向上游位移0.19毫米,向右岸位移0.04毫米;左岸厂房5号坝段基础,上下游位移0毫米,向右岸移动0.02毫米;三峡大坝泄洪2号坝段坝顶,向上游位移0.44毫米,向右岸位移0.14毫米;泄洪2号坝段基础,上下游位移0毫米,向左右岸移动0毫米;三峡船闸一闸首基础及闸顶变化大多小于0.1毫米,最大0.12毫米。幕测压管水位变化不大,其中大坝幕测压管水位变化在负1.73 米至0.81米之间。建筑物的变形均在正常范围。
实测各建筑物基础渗流量不大。比如,5月9日与5月12日晚比较,左岸大坝渗流分别为每分钟305.65升和每分钟469.42升,变化为每分钟166.77升;右岸大坝基础渗流量分别为每分钟338.64升和每分钟372.13升,变化为每分钟33.49升。5月12日与5月12日晚比较,三峡船闸基排廊道总渗量分别为每分钟1603.98升和1344.15升,变化每分钟259.83 升。渗流小于设计值。
工程收尾 三峡次日恢复施工
而且,地震发生后,连日来三峡枢纽运行未受影响。三峡电厂已投产的 22台及正在安装的4台70万千瓦机组没有因地震影响发电和施工。5月12日,三峡发电量为1.67亿千瓦时;5月13日三峡发电量为1.83亿千瓦时。目前因上游来水量不大,三峡电站只有12台机组在运行之中。至5月22日,三峡电厂累计发电超过2250亿千瓦时。
三峡船闸及坝区水域正常通航,上下游没有船只积压。5月12日,三峡船闸北线上行14闸次,97艘船舶通过;南线下行11闸次,72艘船舶通过。翻坝转运滚装船上行745 艘,下行610艘。5月13日,三峡船闸北线上行9闸次,65艘船舶通过;南线下行13闸次,94艘船舶通过。翻坝转运滚装船上行553艘,下行593 艘。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码头运行等也未受影响,三峡水库运行正常。2008年是三峡工程进入全面收尾阶段的一年。三峡枢纽工程建设,包括右岸电站剩余4台机组安装、升船机项目建设以及地下电站建设等都在正常进行,未受地震影响。为确保人员安全,地震发生后施工人员全部撤离现场。5 月13日,全面恢复施工。
不碍蓄水 汛后冲刺172~175米
按照三峡工程的建设进度,经国务院三峡建委验收批准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今年汛后将向172米或175米的更高水位蓄水,以便及早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
三峡工程2006年10月27日蓄水至156米,进入初期运行期,其防洪、发电、航运、旅游、生态调度等综合效益开始发挥。中国三峡总公司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就枢纽工程建设及相关设备设施安装情况看,三峡枢纽已具备蓄水至175米的条件。
按初步设计,三峡工程最终蓄水位为海拔175米,今年工程建设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根据施工安排,今年汛前,三峡百万移民搬迁工程将全部完成,国务院将对移民工程及清库状况组织验收,待条件具备,汛后三峡工程将向更高水位蓄水,坝前水位达到172米或175米。(新华社 《瞭望》新闻周刊)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