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 昵称:stock2008 |
| 发帖数:26742 |
| 回帖数:4299 |
|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
| 注册日期:2008-04-13 |
| 最后登陆:2020-05-10 |
|
主题:汽车零部件产业目标锁定集团化 机构看多
“十二五”汽车零部件产业目标锁定集团化 “十一五”期间,中国汽车销售实现了500万辆向1800万辆的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竞争能力也不断提升。那么“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又将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新蓝图? ⊙记者 宦璐 ○编辑 阮奇 王晓华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调查,备受关注的中国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即将出台,其中,对汽车零部件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 据知情人士介绍,“十二五”期间,汽车零部件行业将致力于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汽车零部件出口形成以进入国际汽车配套体系为主的格局,培育出一批初具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大型企业集团。 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张晓虞昨日对记者表示,目前中国汽车工业正在从产业大国向产业强国的目标迈进,必须要建立自主创新体系。通过这个引领整个行业发展。同时,他指出,还必须要强化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基础。 张晓虞告诉记者,中国的汽车产业绝不是组装产业,是完整企业。我国已经建立10个大的产业出口基地。“不要只看到几个大的汽车集团发展,未来10年应该更注重发展自己的零部件大集团!”
“十一五”:初战告捷 事实上,“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告诉记者,“十一五”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地位迅速提升,国民经济支柱地位更加突出,汽车零部件工业综合竞争力增强,产业集群逐步成形,出口水平不断提高。 在此期间,中国汽车市场实现了由汽车工业总产值完成了从2006年的1.4万亿元到2009年的3.3万亿元,2010年预计超过4万亿元的发展。 随着汽车产销量的迅速提升,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411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2万亿元,2010年汽车零部件工业总产值将超过1.6万亿元。 董建平表示,尽管整个行业仍然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技术附加值低、节能减排技术相对薄弱、汽车电子技术水平不高、整零关系不协调和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但是紧紧抓住“由大变强”这一我国汽车产业当前发展的最大主题,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自主发展高新技术和新能源产品,无疑将是未来几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大方向。 “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无论是传统的升级还是新能源发展,汽车工业孤军奋战越来越困难。” 张晓虞多次强调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应走“集团化、规模化、专业化”的道路。他同时向记者透露,未来几年,国家将给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扶持政策。
“十二五”:走集团化发展道路 虽然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一片欣欣向荣,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就此能一帆风顺。据一位从事仪表板生产的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的老总向记者反映,2010年,从他们生存现状来看,仍是困难重重:原材料涨价、整车厂把成本压力向零部件供应商转移、价格恶性竞争、外资打压等不利局面。 在此态势下,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安庆衡开出了“药方”:零部件企业必须增强自身的实力,只有集团化才能与外资零部件企业相抗衡。如国内自主零部件品牌万向、法士特,都是从小企业做起来的,产品的质量、型号放在很多车型上都可以用,现在很多外国的零部件企业都没有办法与它们竞争。 未来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化发展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朗。1月5日,吉利汽车宣布,公司将与法国弗吉亚集团、浙江利民公司在杭州正式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联合成立合资公司,打造零部件集团。公司表示,以弗吉亚拥有的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技术和世界一流的品质保障能力,结合吉利集团的整车研发和成本控制能力、本土零部件厂商浙江利民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将为吉利集团新车型的品质提升,带来显著帮助。 再以北京海纳川公司为例,从2008年成立至今,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在北汽“集团化发展”战略的带动下,迅速发展壮大。据北汽集团董事长郭新民向记者表示:公司2008年的销售达到43亿元,2009年达到57亿元,2010年达到90亿元,利润也超预定目标。 零部件企业的资源整合对整车生产十分重要。北汽集团董事长郭新民还表示,打造好自己的汽车零部件平台,对于支持整车研发,降低采购成本,都有裨益。另外据郭新民透露,未来将创造条件,实现上市,打造海纳川公司新的融资平台。
利空跌出汽车股价值 机构看多零部件企业 ⊙记者 吴琼 ○编辑 阮奇 王晓华 随着2010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揭开帷幕,寻找价值洼地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在汽车业高增长的背景下,多数汽车类上市公司成为受益者。谁是最有投资价值的汽车类企业?本报记者为此进行了多方采访。 汽车业2010年领跑 用“超预期”形容2010年中国汽车业最恰当不过。山西证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在2010年初的时候,投资界对2010年的汽车行业并不乐观,在经历了2009年下半年大幅度高增长后,投资者预期汽车销量继续高增长的可能性很小,同时对成本、产能利用率的担忧也降低了大家对汽车企业盈利的预期。但2010年的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在持续高涨的销量、长期的低成本环境以及产能压力较小等多重利好带动下,行业经济利润大增。” 尽管2010年全年数据尚未出炉,但工信部和统计局此前的数据佐证了国内汽车业销量、利润火爆增长的局面。日前,工信部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汽车业工业增加值和产销量领跑于多数行业。去年1月至11月,装备工业增加值远远高于多数行业,同比增长21%,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5.2个百分点,其中汽车业表现相当突出,前11个月汽车产销量均为1640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7%和34.1%。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更进一步证实了汽车业利润滚滚的局面。数据显示,汽车业利润增幅排名第三,仅次于有色行业和电力行业。去年前11个月,中国汽车工业实现利润3198亿元,同比增长69.1%,其增幅远远高于2009年同期。 此外,汽车业增长水平远远高于工业平均水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1至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38828亿元,同比增长49.4%。 2010年12月,国内汽车业的增长势头有增无减,多家汽车企业陷入供不应求的“烦恼”中。2011年元旦刚过,多家汽车企业已经迫不及待地宣布2010年销量。上海汽车旗下合资公司上海通用称,2010年销量达103.8988辆,同比增长42.8%;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表示,2010年吉利汽车销量达41.5万辆,同比增长约26%。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10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达1800万辆,同比增长32%。 上市公司成价值洼地 一边是2010年高速增长的中国汽车业,另一边却是市盈率、PEG均较低的汽车业上市公司。 汽车下乡、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以旧换新等多种政策于2010年12月31日到期。这些利空消息的发布,令汽车股经历了急速下跌,并最终逐步企稳。 据记者了解,多家海内外的投资机构已经将汽车股视为价值洼地。摩根斯丹利甚至上调了在香港上市的长城汽车的目标价,从17.5元调升至28.7元。摩根斯丹利认为,长城汽车2010至2012年收益将高于此前预期,因此将利润分别上调39%、40%及30%,即分别为20亿元、24亿元及28亿元;2011至2012年净利润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8%。 在A股市场上,被低估的汽车公司更多。山西证券明确指出,“我们认为市场对汽车2010年业绩存在一定低估,未来年报超预期可能性大。” 而近日,不少投资机构忙于调研龙头整车企业及汽车零部件企业,他们纷纷认为二者或将成为未来投资机会所在。一位熟知国内整车企业的人士表示,“A股下跌错杀了不少好公司,比如上海汽车等。” 据上海汽车公告显示,其前三季度业绩高增长,实现净利润95.84亿元,同比增长1.4倍。按照上海汽车旗下各大子公司销量数据和前三季度业绩作算术平均估算,全年净利润突破100亿元已成定局。但其市盈率却不足10倍。因此,山西证券建议,关注在产业升级过程当中超越行业发展的部分企业,如受益乘用车产业升级的上海汽车、受益二三线城市增长的江淮汽车和受益重卡高端化的中国重汽。 在关注整车企业的同时,不少机构扎堆调研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亚太股份、万里扬、华域汽车等。联想投资内部人士表示,与整车相比,零部件的未来增长空间更大,不排除中国将出现类似于博世这样的汽车零部件巨头。这一方面源于中国汽车市场增长迅速,推高了零部件需求;另一方面也源于中国汽车零部件集中度不高、研发水平落后于整车,未来将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记者了解到,国外汽车零部件与整车研发几乎同步,部分发达国家的零部件企业研发水平甚至高于整车,但中国却相反。国际上零部件行业平均产值一般为整车业产值的1.7倍,但中国零部件业产值仅占整车业的0.5倍。 山西证券将零部件业的未来寄托在加快前期研发投资上。他们指出,在综合性零部件供应商中,华域汽车有望受益于零部件行业的大发展。华域汽车及旗下子公司均有很强的与整车厂商前期设计研发、集成化供货等能力,是未来其他厂商希望提升零部件供货质量的最优选择。此外,拥有核心技术的亚太股份、万里扬等也值得关注。
中国车市开始“慢跑” 外资投入仍积极 ⊙记者 吴琼 ○编辑 阮奇 王晓华 2011年刚到,中国汽车市场咨询机构看空和汽车企业投资不减形成鲜明对比。 日前,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发布报告称,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过了异常强劲增长的时代,2011年起将进入慢速增长期。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增幅将下降至15%,2015年则进一步下滑至8%,但这却没能阻止外资汽车企业对中国市场的热情。 记者了解到,目前,外资正通过三种途径加大争夺中国市场。 第一,尚未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的外资汽车企业,正在加快落户步伐。近日,日本富士重工旗下斯巴鲁汽车正在和奇瑞汽车洽谈合资事宜。富士重工方面更表示,今年3月将正式对外公布在华建合资公司之事。富士重工副总裁Akira Mabuchi此前表示,在中国成功设立新工厂后,斯巴鲁在中国的年产能至少要达到10万辆。届时,曾经黯然离开中国国产市场的斯巴鲁,将步菲亚特后尘重返国产市场。1992年,第一辆国产斯巴鲁车型下线;但因为种种原因,2002年斯巴鲁退出国产市场,仅以进口车方式在华销售。 第二,已成立合资企业的外企们则加大了投资力度。2011年至2015年,德国大众计划在中国增投106亿欧元,以扩大在华产能及引进新产品。一汽丰田常务副总经理田聪明称,一汽丰田长春工厂将于2012年建成,首期规划产能为10万辆,预计投资总额38亿元。 第三,随着中国汽车消费升级,高利润的中高级轿车、豪华车市场吸引了外企及合资企业。首先,一汽丰田瞄准了奔驰、宝马等竞争对手,希望借皇冠占领更多豪华车市场份额。在传统的门店销售推广外,一汽丰田开始挖掘年轻的摄影爱好者这一用户群。一汽丰田工作人员表示,中高端摄影爱好者与豪华车用户群相重叠,因此一汽丰田联手佳能公司举办“东方神韵,皇冠之旅”等营销活动。借助于佳能公司广泛的用户群,抽选出幸运客户驾驶皇冠进行摄影、地理考察等活动,从而加大皇冠品牌的渗透力。其次,曾失意于中高级轿车市场者正摩拳擦掌欲东山再起。北京现代计划今年4月推出第八代索纳塔,以全新形象再次杀入个人中高级轿车市场。北京现代品牌战略总监郑明采表示,“索纳塔的竞争对手为凯美瑞、雅阁、君威,希望2011年月均销量达到6000辆。”如果能实现这一目标,索纳塔将进入二线中高级轿车阵营。目前东风日产天籁月均销量约4000辆,凯美瑞、雅阁月均销量超过8000辆。 在谈到外界担心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放慢时,一汽丰田副总经理高放指出,在近1800万辆年销量基数上,即使未来年均增速放慢,市场空间也相当可观。与全球任何一个市场相比,中国仍相当具有诱惑力。
奇瑞:出征埃及
新兴市场出口累计将达50万辆
⊙记者 宦璐 ○编辑 阮奇 王晓华
金融危机过后,亚洲、非洲等新兴市场的汽车产业崛起。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突破1800万辆大关,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当跨国汽车巨头们纷纷在中国市场谋篇布局时,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厂商们也不甘落后,他们把触角伸到了遥远的、同样属于新兴市场的国家。
扩大埃及市场占有率
奇瑞汽车在埃及市场的不断突破,即是一个成功案例。
近日,埃及汽车制造业协会秘书长萨拉赫?哈达里向记者表示,2010年埃及汽车市场新车销售量有望创历史新高,全年埃及市场新车销量将增长27%,达26万辆左右。
哈达里表示,促进埃及汽车销售增长的部分原因是埃及政府正在实施的出租车更新计划。该计划从去年开始在首都开罗更新老旧的出租车,代之以本地组装的新款经济型轿车,计划到今年年底前更换5万辆。哈达里预计,随着该计划扩展到埃及其他城市,未来埃及的新车销售量还将继续保持增长。
截至目前,奇瑞已经在埃及成功投放A5、东方之子、瑞虎、A1、A3五个车型9款产品,明年年初将投放A3两厢车型。2007和2008年,奇瑞在埃及分别销售1.2万辆和1.6万辆。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销量有所下滑,回到1.2万辆。2010年则实现了1.8万辆的最高销量纪录,市场份额占埃及汽车市场的7.4%。
到今年年底,奇瑞在埃及的销售网点已达到44家,这些网点大部分是由奇瑞在埃及的合作伙伴——DME创建,预计到2014年,将达到60-70家。
更出人意料的是,奇瑞在埃及的知名度之高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来自中国的自主品牌奇瑞轿车,已成为埃及中产阶层首选品牌之一。通用克鲁兹在埃及的售价(折合人民币)为13万元,奇瑞A5的价格为11万元。
在海外新兴市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与欧美巨头的差距正在日益缩小。
奇瑞在埃及的合作伙伴DME公司副总裁Hussein Gad向记者表示,希望奇瑞能不断向埃及引进新产品,同时加快国产化的速度。奇瑞与DME合作5年以来,DME的汽车工厂已经拥有1000多名员工。
正是意识到埃及这样的新兴市场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如江淮汽车、比亚迪和华普汽车都纷纷布局埃及市场,以期扩大公司的出口份额。
海外战略转型
尽早出海,抢占新兴市场也让奇瑞尝到了“甜头”。目前奇瑞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出口商,已经有16个出口基地,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2003年起就一直蝉联国内轿车出口的冠军,目前出口量占据中国乘用车行业的半壁江山。截至2010年11月份,奇瑞出口已经达46万辆。2010年,中国每两辆出口的汽车中就有一辆是奇瑞生产。一位接近奇瑞出口业务的人士向上海证券报透露,2011年4月份,奇瑞汽车累计出口销量有望突破50万辆大关。
与此同时,奇瑞股份总经理助理金弋波向记者介绍,奇瑞的海外战略已经调整——从简单的出口转向全面合作。
“在一些已经取得一定市场容量的海外市场,奇瑞逐渐改变策略,将走出去战略,调整为走进去战略。”“走进去”战略意味着必须在当地组装整车或者直接投资。去年9月,奇瑞汽车宣布将投资4亿美元,在巴西建厂生产。“走进去”战略不仅能帮助奇瑞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同时降低物流、汇率等成本。
2011年,业界普遍预测国内汽车市场的增速将会放缓,而巨大的海外市场,正等待着中国的自主品牌。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