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 昵称:大牛股 |
| 发帖数:112696 |
| 回帖数:21881 |
| 可用积分数:99915680 |
| 注册日期:2008-02-23 |
| 最后登陆:2025-11-11 |
|
主题:万科“大而不倒”从来只是幻象 危机是自己
“大而不倒”从来只是幻象
如果按照现在万科形成的发展惯性以及健全的企业发展模式,迈过2000亿元的门槛,或许并不需要郁亮或者王石的呕心沥血,然而,这样的“大而不倒”,或许在未来,将成为万科潜藏的危机所在。
大而不倒,是一柄双刃剑。当万科的房子不愁卖时,恐怕连王石也意识到,万科的设计理念和最初相比,已在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作为一个已经走上高速发展轨道的企业,利润导向的强调权重越来越大,尽管职业经理人驱动下的企业发展利润最大化并无错误。然而,这恰是悖论所在。万科之所以能成为今日的万科,在其高速发展的启动之初,消费者的服务导向是其区别于其他同类企业的核心特质所在。
在2009年前的21年时间中,万科总计的房屋开发量在20万套上下,而现在的万科,一年的开发量就相当于这20年开发量总和的50%,按照这样的趋势,一年20万套的开发量是迟早的事情。如此巨大的开发量,需要规模更大的人员、团队来执行,这样的架构之下,利润诉求对于统一所有团队认识的难度,显然要低于万科起飞之初的消费者服务的需求导向。
微妙之处在于,如今的万科恐怕也不能否认,万科这个品牌在其销售过程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这一点,就连王石本人亦不讳言。但是,这恰是未来隐藏的危机所在,即万科的品牌效用,相当大的程度上成就于其服务需求的导向之下,那时的万科,远未到“大而不倒”的阶段,一个应该令万科自己忌惮的问题是,如果在未来,服务需求的导向逐步被利润导向所取代,那么万科的品牌效用,将会得到怎样的结局?
一句话,已经1000亿元的万科,已经“大而不倒”的万科,最大的危机就是自己。
万科应该的警醒之处在于,一旦走上错误的轨道,消费者不会因为万科是全球最大的房屋建造商而购买万科的房子,投资者也不会因为万科的“大而不倒”,而认可万科的投资价值。而且,那场至今仍记忆犹新的金融海啸告诉我们,所谓大而不倒,只是一个华美的幻象而已。
居安思危机,盛世听危言。华为的老总任正非曾对自己的全体员工说,即便华为做到了今天的规模,走到了今日的地位,他和华为的管理团队仍然担心,“自己第二天就会死掉”,而与华为、万科同在深圳的腾讯,身为全球市值最大互联网企业掌门人的马化腾,也仍然时刻担心的是“死掉”的问题。
万科也在警醒,从王石到郁亮,在与《中国经营报》记者交流的过程中,都在表达着类似的担忧,郁亮甚至表示,万科应该做一个本分的农民。
王石则是用两个转变概括万科的警醒——一是从传统营销向技术科研转型;二是从建房卖房向服务型上转型。实际上,1000亿元之后的万科,所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回到原点。
在这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大众作为全球销量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每逢年底,在全球所有的生产车间里,必然有一个仪式:生产线上显示着全年销售量的大型电子显示屏幕,在每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刻,无论拥有多么庞大和光辉的数字与业绩,都在这一刻重新归零。据说,那一刻,很多生产线上的工人以及团队的管理者,都会热泪盈眶。
他们知道,每一年,一切都要回到原点,重新起步,市场和消费者,从来不会相信过往——回到原点,大而不倒从来都是幻象。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