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石油事后致歉到底有什么意义
2008-05-27 21:44:20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昵称:明天涨停
发帖数:20129
回帖数:1193
可用积分数:98351
注册日期:2008-03-23
最后登陆:2010-12-27
主题:中石油事后致歉到底有什么意义

“马后放炮事后诸葛”是中国的一句俗语。

  
  
  
   当事件已经造成损失,当投资者已经遭受重创,再来一通“马后炮”式的致歉,真的还有意义吗?

  
  
  
   日前,中石油首次在国内召开年度股东大会,自然也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知道,深深套住的是散户和小股东。公司持股前十名的不到A股发行总额的3%,深感对不起大家。中石油终于表示歉意了,不仅来得太迟,更毫无意义。

  
  
  
   事实上,备受市场关注的中石油此次表示歉意,并非什么“新鲜事”。此前,在上海举行的2007年度业绩报告会上,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称,中国平安融资是为了扩充旗下子公司的资本金,并对投资平安股票亏损的投资者“表示抱歉”。笔者曾对马明哲的表示抱歉在金融界网站发表了《中国平安仅仅表示抱歉是远远不够的》一文,指出中国平安对于整个市场同样也要“表示抱歉”,尽管已经无济于事。上市公司如果识相,最好是停止其恶意“圈钱”的行为来“表示抱歉”。实际上,中国平安的再融资已经暂停了。

  
  
  
   有“亚洲最赚钱公司”之称的中石油,并没有成为投资者的“最赚钱公司”,相反,倒成了介入其中的投资者的梦魇。中石油16.70元的发行价,将上市公司曾经表态的“低价发行,以回馈国内投资者”的承诺击得粉碎,并且,由于中石油上市首日的过度高开,整个市场亦在为之埋单。一方面,投资者损失巨大,而在股价跌破发行价之后,更是将所有的投资者“一网打尽”;另一方面,中石油在计入沪综指后,上证指数成为了中石油的“影子指数”,由于估值不合理,中石油的下挫带动股指大幅下跌,在股价“破发”之后,还引起市场的一片恐慌。因此,中石油的上市,除了给市场带来了更多更大的负面效应之外,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其积极性的一面来。

  
  
  
   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称,我们非常同情大家。但这不是公司可以左右的事。将来发展中我们会以业绩和其他方式,对小股东进行回报。事实真的是如此吗?笔者不敢苟同。中石油的“低价发行”并非没有可能,即使在其发行股份数量不变的前提下,仅仅只以9元多的发行价就能够满足其融资需求,但上市公司选择的却是16.70元,也即选择了高价发行,并为后来的大幅度高开埋下了伏笔。而且,中石油在募集资金到位后,还存在数百亿的资金投向何方的问题。

  
  
  
   谁是中石油现象背后的最大利益获得者?毫无疑问是大资金与大机构,而中小散户则成为买单方。大资金大机构掠夺高额的利润,将全部风险向中小投资者与市场释放,这就是中石油上市带来的效应。

  
  
  
   蒋洁敏表示将以“工作业绩来回报股东”,我们不怀疑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40元以上买入中石油的投资者,如果仅依靠其每年的红利,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解套?又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真的“盈利”?

  
  
  
   从中石油的发行到上市,这一过程亦暴露出目前A股市场所存在的弊端。以H股股价作为发行价格的“参照物”,凸显出国内询价机构定价能力上的短板;而在上市首日的非理性高开,市场的投机性、大资金大机构的贪婪亦大白于天下。特别是中石油的新股筹码几乎都进入了大资金大机构的“腰包”,更是新股发行制度缺陷的集中表现。

  
  
  
   中国平安致歉了,中国石油同样致歉了,我们不希望今后还会有后来者。中石油事件上演了,我们同样不希望今后还会有第二个“中石油”。A股市场并不需要太多毫无意义的致歉,需要的是制度的逐步完善,需要的是真正将中小散户的利益切实地放在首位,而不是只有空洞的口号,却没有实际的行动。

  
  
  
   毫无意义的事后致歉,更多的应该给予市场以警醒。毕竟,“新兴+转轨”的A股市场经不起太多无谓的折腾。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