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算股神 |
发帖数:45382 |
回帖数:32109 |
可用积分数:6236234 |
注册日期:2008-06-23 |
最后登陆:2022-05-19 |
|
主题:中国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存两大“猫腻”
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针对微调现行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时间表。当前的定价机制已经运行了两年,随着美国原油期货冲向每桶100美元,通胀压力逐渐高企。有发改委官员称,“鉴于现在的情势,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出台时机暂时未定,还有更多细节需要研究。”分析师认为,新机制仅将是当前机制的微调版,但为遏制投机和防止成品油匮乏,定价会有更频繁的调整。然而,美国原油期货盘旋在每桶90美元上方,布兰特原油逼近100美元大关,这一举措变得更加艰难。
当前定价机制始于2009年1月,参考一篮子全球原油价格,再将不公开的炼油利润纳入考量,就算出了成品油的价格。根据该定价机制,当作为参考的一篮子原油移动平均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的变化幅度超过4%时,国内成品油价格就会做出调整。但是,中国油企巨头的石油生产成本是多少呢?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副秘书长冯世良曾表示过,两大石油公司的开采成本在每桶50美元,海上开采成本大概在60美元。而兴业证券也曾发布过一个分析报告,报告称2004-2007年的开采成本分别为:中石油每桶14美元、16美元、21美元、26美元,中石化每桶24美元、26美元、27美元、34美元,中海油每桶13美元、14美元、15美元、18美元。
实际上,中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有两个“猫腻”:一是该机制是国际油价在2008年底处于低价时推出的,按这个机制就只能是持续上涨。二是该机制盯的是国际油价,但国内几大巨头在国内还生产大约50%的油,国内产油的成本是显著低于国际油价的。换句话说,国内产油是在搭国际市场的便车!这样来看国内成品油涨价,的确有水分。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