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万科确认王石已赴美游学 地产巨头结束王石时代
2011-03-02 14:43:16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花脸
发帖数:71883
回帖数:2180
可用积分数:17879046
注册日期:2011-01-06
最后登陆:2025-11-11
主题:万科确认王石已赴美游学 地产巨头结束王石时代

2011年03月02日 09:17 来源: 沈阳晚报

  3月1日,记者经过调查后,发现了一个惊人巧合。北京时间1月29日凌晨2时,王石在其个人微博上写道:“香港飞波士顿,旧金山中转入关。”并配图声明,也就是说,北京时间1月28日,正是王石启程之日。而就在同一天晚间,万科正式向外界确认,公司执行副总裁徐洪舸、副总裁肖楠已递交辞呈,即将正式离职。

  万科总部确认王石远行

  昨日,记者几经周折后,拨通了深圳万科总部的电话,一位媒体负责人用非常官方的语言向记者证实:“王石先生确实已经前往美国。很多媒体都在讨论万科是否进入了时代交替的关键时期,但事实上,王石先生并没有辞去董事局主席的职位,他还是万科董事局主席。”

  这位人士使用的称呼非常有趣,是“先生”,而非“王董”、“王总”。而在此前,无论媒体还是万科公司内部,称呼王石,都会使用以上两个称呼。记者在与万科沈阳分公司负责人交流时,他们一般都习惯称王石为“他老人家”。更有趣的是,这位人士同时表示,目前万科公司的员工,也是通过王石的微博和博客来了解他的行踪。

  这次郁亮高调亮相,这位人士表示也很正常:“去年郁总就在很多场合公开露面,接受采访。”从公司角度说,郁亮确实已经接过王石衣钵,成为万科发言人。但细心的读者都会注意到,2010年,关于万科的新闻,王石的出镜率仍然不低,甚至在很多读者心中,王石仍是万科的代言人。

  王石远行前微博赠言

  1月28日上午10时许,王石发送了一条微博,全文如下:“28年前,我只身来到深圳创业,并不清楚前途如何,因为梦想和尝试,才有了今天。我鼓励年轻人、创业者勇于开创尝试!"包括万科人吗?他们想离开万科做老板,你王石什么态度?"许多记者问。态度是一样的,经过万科的熏陶,万科人的创业是精彩的。即使离开了万科,精神上仍归属万科。”

  这可视作王石针对两位高管辞职所作的一次官方表态,但时间恰恰就在他踏上西行的旅程之前,这个时间节点所阐述的内容,让人浮想联翩。尤其是“即使离开了万科,精神上仍归属万科”这句话,或许能表明一个创业者和管理者在“离开”公司时的心态。

  我们来看看王石在出发前的心态。他是这样写的:

  1月24日:“赴美前速成英语口语,表面平静如水,却酝酿着变化、巨大的变化……”

  1月25日:“人的存在可以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中自我造就,活得精彩。人需要不断发展自身、更新自身,而不应该被任何本质或性格所预设。过去20多年,创业、探险,正是一条努力摆脱预定、自我造就精彩的不确定轨迹。”

  三年后王石能否回来?

  王石远行多久?3年。万科总部对此的回应是,3年后他还会回来。但万科员工与读者们都会有疑问,一个高管,甚至是创业者,离开3年后,还会回来吗?

  1月21日,王石曾写道:“联想某位万科第一任的财务总监,20年前离开万科留学英伦,考取注册会计师任职香港,创业大陆,为人低调热心公益。”自王石登陆美国后,王石的心态似乎正在顺着老同事,一步步往前走。王石巡游华盛顿、纽约,并在哈佛大学注册学生卡。当一位网友劝他:“王总,你还是享受人生吧!毕竟已上年岁,别太拼,轻松的心态去学。”王石如此回应:“什么才叫享受人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条回复的时间,是3月1日上午11时48分。

  王石目前还会参与万科的日常管理吗?没有答案。其实也不需要,从王石的微博上,你就可以看到,王石目前的职业是学生、学者
  评论

  万科结束“王石时代”!

  13年前,王石向朱总理建言中国房地产市场,而如今与温总理网上对话的人换成了郁亮。经过数年的“去王石化”铺垫,王石于1月开始长达3年的“问学”,实际上正式宣告了万科“王石时代”的结束。

  回首中国地产历史,众多中国公民是从万科开始,逐步咂摸出地产品牌的含义。而作为万科创始人、董事局主席的王石,为何要“离”万科而去呢?

  这要从万科的股份结构说起,也许仍然有人不知道,王石并不是万科的最大股东。从1988年开始,万科进行股改,随后几经波折,先后有众多央企、风投进入万科。为了万科的发展与壮大,王石不得不从一个老板,变身为打工者。这也是为何胡润、福布斯等富豪榜公布名单时,作为国内最大的房地产企业老总,王石的身家却连潘石屹的一个零头都不及的原因。

  万科由王石转向郁亮时代,由于王石的运筹帷幄,已经将他的离去带给公司的影响降到最低。但这里,我们又不得不产生一个新的疑问,万科接下来的战略,将前往何方?

  王石对万科的发展十分冷静谨慎。他在接受一次采访时公开宣称:“2011年,我下了死命令,(万科)销售额不允许超过1400亿元。”他认为,万科应该把推动“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作为一项工作重点,希望有质量地增长。而王石一旦出走,就意味着业界失去了一个理性大师,不要说其它企业是否会在严厉的调控政策环境下缩减任务,仅是万科自己能否控制得住规模扩张的欲望,都要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一直以来,王石都是万科的代言人,正因为王石的理性、奋斗及其个人魅力,才有万科现在的基业。1月28日,在王石“出走问学”的同时,万科两位副总裁徐洪舸、肖楠同时辞职,绝非是一个巧合。万科结束王石时代,意味着万科从此的战略,将不再受王石的理念影响。那么,从现在开始的万科,还会是原来的那个万科吗?(黄进)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2011-03-07 07:04:47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2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股票我为王
发帖数:74822
回帖数:5844
可用积分数:14673344
注册日期:2008-02-24
最后登陆:2020-11-06
万科王石远走哈佛游学三年 自称隐而不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7日 00:27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 符燕艳

  游学哈佛的王石说,“隐退终有时,但不是现在”

  关于万科董事长王石的风吹草动,总是能刺激房地产业界敏感的神经。

   2011年春节前夕,王石宣布赴美国哈佛大学游学的计划终于成行。业内普遍将此举解读为王石的逐步退隐。时值房地产调控正酣,局势严峻,王石从行业龙头掌舵者位上“退隐”的消息就势发酵,似乎“王石时代”将正式终结。

   对此,万科发言人对本刊记者明确表示,能到世界名校求学,是王石年轻时就有的梦想,但此举“不是淡出,他在万科的职位和角色没有任何变化”。

   不胜其扰的王石,也以微博明志,“当年登雪山,传言我退出江湖;现在去美国学习,又猜测老王隐退。”并反问说:“天天上班,哪来得隐退?”

   然而,市场的解读,也并非全无根基。王石本人曾表示,希望在60岁退休,2011年,王石将年届花甲,领导权交接的问题已步步逼近。

   万科由王石一手创造,并在其带领下,成功实现了向经理人制的转型。王石十年前卸下总经理职位,继任者郁亮在万科虽干得有声有色,但王石作为万科精神领袖的形象一直没有从公众心目中消褪。

   王石,乃至整个万科,不能不权衡权力交接之际可能带来的动荡和阵痛。王石在微博上坦言:“隐退终有时,但不是现在。”——当下时局,确非交班良机。

  郁亮时代开始?

   王石游学,业内有诸多猜测。“房地产内参”评论员半求向本刊记者分析,此举有两层意义,一是逐步、平稳地淡出万科;二是完成从一名管理者到学者的转变。从王石在哈佛选择的课程可看出,其游学并非漫无目的。

   根据计划,王石将游学三年,第一站是哈佛大学,他选修城市规划和企业伦理道德两门课程。接下来两年,王石将再到欧洲选择两所学校,以了解欧美文化以及行业发展。

   如一切如半求所言,则安排可谓一举三得,交接可在王石的且行且远中逐渐完成。

   王石曾说过,人生的轨迹就像子弹出膛后的抛物线,从低向高,到某个点下滑直至原点,“年龄上我已在下滑轨迹上,逐渐淡出社会关注的视线。”事实上,王石常常登山探险在外,公司多由郁亮主事,万科内外早已适应。游学前,他就表示希望外界转移关注点到郁亮身上。

   在此前后,万科内部亦有两件大事,一是开始进入商业地产,二是高管层面重组,均有划时代的象征。

   万科发展20多年来,第一个10年一度盲目扩张多元化,第二个10年则开始做“减法”,并确立了住宅房地产的专业化方向。然而,近两年,随着城市综合体的兴起,商业地产成为大势所趋。在总裁郁亮的力推下,万科确立了“二八”战略,即80%的住宅加20%的商业地产。

   王石对商业地产心有余悸。在自传《道路与梦想》中王石提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深圳开工的三座大厦发展中心大厦、亚洲大酒店和华侨大酒店,由于对市场预测的失误和资金后劲不足,成为发展商的烫手山芋,其中华侨大酒店的贷款银行甚至被迫成为大股东。

   1997年,万科总结教训:“不要轻易上高层项目,否则不是纪念碑、里程碑,而是墓碑。”

   熟悉王石的人都知道,王石很强势,王石自己也曾以“刚愎自用”自述,但王石令人佩服之处在于懂得取舍。在业内看来,“郁亮提出的商业地产方向,王石不同意,万科不可能做。”

   两个月前,万科常务副总裁徐洪舸、副总裁肖楠正式辞职,此二人在王石时代被提拔,其中徐更是被视为郁亮之后的第三代继任者。二人一齐辞职,并带上一些部下另立门户。

   有房地产分析人士指出,正是王石的逐渐“隐退”,使郁亮得以在高管组成上进行大刀阔斧的重组。“郁亮时代开始了,或许2011就是‘郁元年’。”

   这看起来很顺理成章。

  率性与野心

   “讲座结束后,乘地铁到纽约曼哈顿,赶19时30分的音乐剧《比利·爱略特》。这是一部近乎儿童趣味的励志音乐剧。”

   这是王石在微博上描述的当前的生活,跟一般的大学校园生活并无二致。

   王石游学,确是兴之所至。“他是个率性的人,喜欢登山,就去登山了;喜欢游学,就去游学了。”一名接近王石的人士说。但外界看来,王石率性之外有野心,并在名和利的取舍之间,认定了前者。早年他在自传《道路与梦想》中就提到,喜欢《红与黑》主人公于连的不甘平庸、以个人之力奋斗拼搏的野心。

   王石生于1951年,当过兵,做过铁路工人,又在广东经贸委工作了三年,却相信“将在深圳实现个人的梦想”。1983年5月7日,32岁的他乘广深铁路(3.66,0.01,0.27%)列车从广州抵达深圳,打定主意要进入深圳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公司——深圳市特区发展公司(下称特发)。

   1984年,在拥有了进出口批文特权后,王石创立了万科的前身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开始倒卖玉米和仪器设备等。1987年11月,他对中心进行股份制改组。

   1988年,这家更名万科的企业,成为深交所第二家挂牌上市的公司。从此,万科与王石,就紧密相连。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企业野蛮生长的时代。但万科上市后,王石决定与过去决裂:“我们最初靠贸易起家,往往需要搞关系、倒批文,钻政策和法律的空子。公司要发展,成就一番事业,不能再走老路,从现在开始就要规范。”

   但他也差点在资本市场上栽跟头。1994年,君安证券联合万科股东如新一代、中创、海南证券等,企图对业务结构和管理层重组,并夺取控股权。王石回忆说:“一群野蛮人已在万科不知不觉间守候多时,万科董事长竟浑然不觉。”此事最终化险为夷。

   王石最得意的一件事,则是1997年他在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面前畅谈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方向,并被总理聘为房地产顾问。1998年,王石所建议的开放信贷按揭获得回应。当年4月,央行发布《关于加大住房信贷投入,支持住房建设与消费的通知》,标志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终于向住宅产业网开一面。

   20多年来,万科在王石带领下,成为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屡屡被同行视为追赶和超越的标杆。而万科也逐渐搭建了较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

   盛名在外的王石,仍不满足。“人对自己的命运有无穷好奇的期盼,一直试图创造生命的意义。物质生活越丰富,工作形态越超脱,事业成就越大,社会影响力越大,对这个问题的焦虑就越强烈。”王石说。

   王石的足迹曾走过几大洲,从登顶珠峰,探险南极,到不久前成为李连杰旗下慈善事业壹基金的执行委员会主席,王石日渐脱离万科日常管理,其洒脱的生活状态更加深了外界对万科“王石时代”终结的猜想。

  “巨变”前夕

   但至少在目前,王石在万科的进退仍留有丰富的空间。王石在万科未来的角色,取决于万科的发展,亦取决于王石的心境。接近王石的人士对其隐退的否认意味深长:“登山的时候,经常几个月没法电话联系。比起登山,他在美国游学,万科管理层更方便跟他汇报工作。”

   赴美前,王石埋头于速成英语口语,表面“平静如水”。但其内心,却深感“酝酿着变化、巨大的变化”。作为最早一代的地产人,王石早已经历了地产行业的几起几落。行业的每次非常态势,均令他不安。

   1992年,深圳国土局主办了一次房地产沙龙,王石曾声称,“万科超过25%的利润不做。”他依据的是万科做贸易的经验。

   万科早年卖进口录像机,从开始200%-300%的利润卖到后来亏本,王石总结的教训是“说明市场很公平,先前怎么暴利赚的钱,之后都得吐出来,而且还要多吐”。

   2007年,楼市进入非理性繁荣,他又抛出著名的“拐点论”,世联地产(28.04,1.12,4.16%)董事长陈劲松称,“老王一直感觉不对头,浑身不自在,那种表现不像是假的。”很快,2008年楼市陷入低谷印证了王石的预言。

   事实上,自从“拐点论”,以及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提出企业捐赠不应成为负担的“捐款门”事件之后,“大嘴巴”的王石已在万科负责宣传人员的要求下“禁口”。

   然而,在2009年底,王石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又忍不住警告说:中国一些最大城市的房地产泡沫如果很快扩散到其他地区,会出现日本式房地产泡沫。并认为趋势已经不太好,中长期市场形势会更严峻。

   果然,中国在金融危机后手忙脚乱地救市,遭致房价在此后两年报复性反弹,并迅速向二三线城市蔓延。接下来,是新的调控政策出台。

   因此,当2011年王石赴美之前提到的“巨大的变化”,业内不难联想到当今房地产的局势。

   2010年至今,政府三次调控,政策渐次严厉加码,“限贷、限购”变本加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副总理李克强三令五申,大有房价不降不收兵之势。而已放开多年的中国地产市场也似乎将回归计划之手,未来开发商何去何从面临抉择。

   万科在业绩上并无近忧,应变上也是行业翘楚。截至2010年12月1日,万科2010年的销售金额已突破1000亿元的大关。2011年的头两个月销售均实现同比增长翻番。从2000年以来,每一轮调控都能占得市场先机,始终维持有息负债率和净负债率在30%以下,保持着16%以上的现金比例。但强调要健康发展、持续增长的万科更看重的还是能否在周期性抽疯的地产行业找到预期稳定的生存之道。

   但现在,就连业内最乐观的投资客们也已经感受到房地产行业的寒意。半求称,“整个市场的格局变了,政府力量大了。行业情势就是商品房开发资金将被抽到保障房建设上,商品房市场供应萎缩超出所有人想象。”

   值此行业巨变前夕,一手缔造万科的王石离开深圳,前往美国,此行颇耐人寻味。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