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股票我为王 |
发帖数:74822 |
回帖数:5844 |
可用积分数:14673344 |
注册日期:2008-02-24 |
最后登陆:2020-11-06 |
|
主题:同时身披三大概念 攀钢钒钛原来意在现金选择权
2011年05月18日 00:3021 此处风景独好!有谁能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同时演绎3种以上的概念?攀钢钒钛(000629.SZ)在4月下旬的表现神通具足。
从2010年12月份以来,券商开始密集推出看好攀钢钒钛的研究报告,月均在10篇以上。并且在今年4月份的18日至27日表现得最为积极。在这短短十日之内,攀钢钒钛被赋予了“钛涨价”、“钒电池”、“铁矿石”等三大概念,多家券商轮番上阵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强推,宣称攀钢钒钛未来仍有50%以上的涨幅。然而,进入5月以来,上述三大概念仍然存在,但券商却集体翻脸,至今只有一家券商发布一篇极为平淡的报告。
而巧合的是券商们态度的转变正好与攀钢钒钛第二次现金选择权的实施周期吻合。在钢铁股集体冬眠的市况下,诸多券商研究报告的密集看好支撑着攀钢钒钛股价的持续走高,并强势企稳到攀钢钒钛现金选择权申报前夜。攀钢钒钛股价顺利地从去年底的9元拉升到11元,又稳步上扬到13元以上平台,最终成功让投资者几乎集体放弃了行使现金选择权。
而当投资者几乎集体放弃行使现金选择权之后,券商报告中提及的三大概念及辉煌主业并未能发挥此前的效用,券商们集体消失,攀钢钒钛股价大幅下挫,只留下被券商报告吸引的投资者包括基金们在市值大幅缩水之下黯然神伤。
这一切难道仅仅只是巧合?
协商出来的20元目标价位?
攀钢钒钛的故事始于4月中旬。
从4月12日至29日半个多月的时间内,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有7家券商发布了攀钢钒钛的研究报告。在这些报告中关于攀钢钒钛将受益“钛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海南巨资打造钒动力电池”及澳洲铁矿石项目等概念被各大券商分工明确地从多个角度予以说明,并一致给出看好评级。
几天之内,攀钢钒钛同时具备了“钛涨价”、“钒电池”、“铁矿石”三大市场热点题材。
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就在4月上旬,调整中的攀钢钒钛还无人问津。
最早掀开攀钢钒钛盖头的是中投证券。
4月11日,中投发布报告《钛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业绩贡献必将超出市场预期》,具体分析了公司钛产品业务带来的超预期因素。这是自2010年以来上百篇研究报告中首次将攀钢钒钛与钛概念结合在一起。
报告强调,钛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将带来公司钛产品盈利的超预期。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钒钛生产企业,2010年分别生产钛精矿、钛白粉、高钛渣34.19万、6.26万、5.38万吨。“我们根据历史价格和预测价格推算,钛业务将带来净利润5.84亿元,增厚业绩1毛钱。”中投证券同时给出了“强烈推荐”评级,6-12月目标价上调为20元,较当时价位“仍有接近50%的上涨空间”。
4月18日,兴业证券报告跟踪攀钢钒钛的澳洲Karara铁矿石项目指《各项建设工程顺利推进,无延迟!》,维持对攀钢钒钛“强烈推荐”评级,6个月内目标价为18元。攀钢钒钛铁矿石概念被再次摆上台面。
4月21日,光大证券报告《神仙下“钒”、否极“钛”来,给予“买入”评级》全面分析了钒钛基本面和产业链,强调实际控制人鞍钢集团将鞍千矿业和卡拉拉两个优质资产置入后,公司即将进入钒、钛“收获期”。报告将攀钢
钒钛矿石按每股14元打包,其中钛价值4.5元左右;钒价值4.5元左右,给予“买入”评级,第一目标价23元,尚有60%以上的上涨空间。
4月22日,中投证券又出报告《海南巨资打造纳米陶瓷钒动力电池利好公司长远发展》,具体分析了公司钒钛产品新动向,主要围绕海南投巨资打造纳米陶瓷钒动力电池和钛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展开。因此,“维持对公司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6-12 个月长期目标价上调24.00元,仍有巨大上涨空间。”攀钢钒钛“钒电池”概念横空出世,钒价值得到进一步深挖。
4月25日,国信证券直指攀钢钒钛为《中国的“淡水河谷” 铁矿、钒、钛龙头》认为,综合考虑攀钢钒钛的铁矿矿石品位、盈利能力等因素,在目前市场估值水平下,仍然有50%以上的提升空间。因此,维持公司“推荐”评级,并维持2012年20元的目标价位。攀钢钒钛铁矿石概念被详细论证。
4月27日,中信证券发布重大事项点评,继续推荐攀钢钒钛,并综合资源储量与现有的盈利能力给予公司目标价20元,维持“买入”评级。
至此,攀钢钒钛“钛涨价”、“钒电池”、“铁矿石”三大概念,被反复且颇有深度地被5大券商挖掘出,并集中在4月18日至25日的几天内高调推出。
而更为高调的是尽管有3家券商分析的角度不同,但给出的目标价位却出奇地一致。
依据不同的预期,不同的权重比例,却能步调统一地给出20元的目标价位,这在A股诸多上市公司和研究员中并不多见,难道是不同的估值模型集体出现偏差?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意在现金选择权
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研究员们在这一阶段密集唱多攀钢钒钛?
秘密似乎隐藏在这个时间点上 4月18日至27日正是攀钢钒钛行使第二次现金选择权的关键时刻。
4月19日晚间,攀钢钒钛发布《第二次现金选择权实施公告》称,第二次现金选择权申报期为4月25日-4月29日,行权价格分别为攀钢AGP1 行权价格10.55 元/股,攀钢AGP2 行权价格8.73元/股,攀钢AGP3行权价格8.73 元/股。而截至4月19日,攀钢钒钛收盘价为13.13元/股,分别比攀钢AGP1、攀钢AGP2和攀钢AGP3的行权价格高24.5%、50.4%、50.4%。
原攀钢钢钒于2009年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向攀钢集团及其关联方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同时换股吸收合并原攀渝钛业和原长城股份。该方案中包括两次现金选择权,原攀钢钢钒第二次现金选择权的行权价格为10.55元/股,简称 “攀钢AGP1”;原攀渝钛业和原长城股份行权价格均为8.73元/股,分别简称为“攀钢AGP2”、“攀钢AGP3”。
截至2011年4月18日,尚有攀钢AGP1权利1136887860份、攀钢AGP2权利124457122份、攀钢AGP3权利195217409 份。倘若攀钢钒钛的股价在4月25日-29日期间跌破10.55元甚至8.73元,这意味着上述权利完全或者大部分选择行权,那么攀钢钒钛将为此付出大量的现金代价。深圳一位私募人士表示,“而这显然不是攀钢钒钛所乐意的,只有设法将股价拉高维持在10.55元以上,才能顺利完成重组又可将自身的代价降低到最小。”
事情确实如此。4月25日现金选择权申报首日攀钢钒钛开盘价为14.26元/股,4月29日以13.24元/股收盘,均远远高于行权价,对投资者基本不构成吸引。进入行权期后,攀钢钒钛公告,仅有15511股申报二次现金选择权,鞍钢共支付16.36万元行权资金。
数亿元的代价降低到16万元,攀钢钒钛方面的运作极为成功,而券商的研究报告无疑对股价的支撑给力颇大。
而实际上,券商研究员对攀钢钒钛的唱多早在去年12月即已经展开。
从2010年12月到2011年3月,记者不完全统计的券商关于攀钢钒钛的报告,每个月都维持在10篇以上,今年3月份更到18份之多,无一例外地看好攀钢钒钛。
而今年1月份其流通股股东的减持行为也被券商以“维持强烈推荐”作为标题予以点评。并且,在1月12日、3月15日、4月11日、4月18日、4月27日等攀钢钒钛股价持续下跌或面临进一步破位下跌的关键时点出现后,总会有券商以明显看多的标题发布强烈看好攀钢钒钛的报告。
其中,1月13日(以网上公开时间为准)齐鲁证券发布《*ST钒钛-矿山资产盈利分析》,3月16日中信证券发布《重组迈进关键一步》,4月12日中投证券报告《钛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业绩贡献必将超出市场预期》,4月19日兴业证券公布Karara项目跟踪报告《各项建设工程顺利推进,无延迟》,4月28日中信证券报告《卡拉拉增加资金保障》。而上述报告散发后,攀钢钒钛总能在第二天或随后出现企稳、反弹的走势。
在券商研报的“呵护”下,攀钢钒钛股价顺利地从9元拉升到11元,又稳步上扬到13元以上平台,最终成功让投资者几乎集体放弃了行使现金选择权。
而4月25日申报日之后,攀钢钒钛股价持续阴跌,从14.61元跌至5月17日最低的10.89元,最大跌幅25.46%。
市场对于攀钢钒钛股价大跌的解读为现金选择权引发的流通股股东获利抛售行为。
而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此前热情高涨密集发布研究报告的券商们,在现金选择权结束后突然冰封了。
5月,记者能收集到的攀钢钒钛的券商研究报告只有一篇:中信证券5月9日发布的《行权压力虽已卸,推动重组仍积极》。而在此之前的5个月中券商给出的攀钢钒钛报告月均在10篇以上,4月份也高达9篇。
券商们似乎得到指令般集体蒸发。
而被券商研究报告吸引来的投资者们,则没有这么洒脱,他们即将面对的是阴跌近30%后仍无企稳迹象的攀钢钒钛股价。
而这其中,以南方避险增值(持股6000万股)为首的在一季度现身攀钢钒钛流通股股东排行榜的公募基金,以及在一季度末仍然持有攀钢钒钛34只公募基金或面临沉重的打击。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