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随便股民 |
发帖数:12603 |
回帖数:3292 |
可用积分数:1282807 |
注册日期:2008-02-24 |
最后登陆:2025-07-04 |
|
主题:军工:千亿长虹的“绝对优势”
2011年初,在“关爱牧民新春慰问赠送电视机活动”中,2万台由长虹专门研发生产的太阳能便携式直播卫星数字电视机全部送到四川藏区牧民手中,至少惠及约10万藏区群众。鲜为人知的是,这种专门为牧民研发的电视应用了长虹独有的可靠性技术,而这个技术背后是长虹强大的军工支撑。
事实上,大名鼎鼎的国际企业巨头如东芝、索尼、松下、三星、LG、西门子、诺基亚、GE等无一例外都具有显赫的军工背景。作为我国家电行业内一个有着强大军工背景的企业,如此的差异化优势让长虹在家电行业中显著不同。军工是长虹立业之本,经过军民融合发展、军工整合壮大,长虹军工成为了西南最大的军工企业,并成为了拉动长虹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根据长虹的“十二五”规划,军工产业集团将以“做强军品,做大民品”为战略指导方针,军品创地位,民品上规模,力争2013年为集团贡献的收入比重达到5%。
军工整合 规模集聚发展势能
为“神舟”载人航天工程、“嫦娥一号”工程、“歼十”提供过强大技术支撑,拥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长虹的军工发展由一串串闪光的足迹组成。长虹始创于1958年,前身国营长虹机器厂是我国“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当时国内唯一的机载雷达生产基地。
从军工起家的长虹,在进行多元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军民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在消费电子领域攻城略地,另一方面,军工业经历了开疆拓土的发展壮大。军工始终是其优势竞争板块,始终生机盎然。
航天、航空、舰船、装甲运动装备、指挥系统、制导反制导、战地医院等都需要耐力持久的军用电源,作用非常重要。看重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四川长虹从控股股东长虹电子集团接手了长虹电源100%股权,生产军用电源,并进一步整合长虹军工的电子体系,提高公司在二次电源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这仅仅是冰山一角。2007年11月,注册资本10亿元的四川电子军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是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以零八一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国营长虹机器厂、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源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长虹欣锐科技有限公司为基础组建的大型军工企业集团。
2009年4月11日,宜宾红星公司加入四川电子军工集团。
一艘军工“航母”的诞生,实现了跨地区、跨产业整合组建地方军工集团的历史创举,也成为整合其他军工企业的优良载体,大量优质的军工资源在此聚合,让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大幅增值成为可能。
如今,四川电子军工集团的产业范围已经包括无线电系统整机、光电系统整机、系统配套、关键基础材料及元器件等。一份“成绩单”体现着其技术、工艺和生产水平的先进:22项国际先进技术,249项国内领先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4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106项。
相关专家指出“四川电子军工集团的操作模式,将成为地方军工资源整合的一个范本。”一语中的,四川电子军工集团的建立仅仅是整合的开始。瞄准未来,“整合”是长虹军工产业的关键词之一。长虹军工产业集团董事长张华生说:“整合军工资源,长虹将打造西南最大的军工产业集团。”
他介绍,纵向,确定了以无线电整机、光电系统、系统配套设备及基础元器件和材料为基础的四个军品产业发展方向,并从基础研究到顶层设计,从分离元件到系统集成,形成了军品科研的一体化发展;横向,将持续整合科研资源,吸纳省内及周边具有特色的军工企业进入军工集团,壮大实力,丰富专业方向。同时,建立科研交流机制,加强内部科研合作。
军民融合 打造价值增长高地
1972年12月,长虹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试制成功,拉开“军转民”大幕。长虹也在数十年的发展中成为“军转民”最为成功的企业之一。成熟军工技术及先进生产资源成为发展民品产业无与伦比的优势;民品产业的品牌、人才、资金、渠道等资源又反作用于军工产业。二者的辩证发展,在长虹的手中演绎得游刃有余。
军工对长虹的技术支撑为人津津乐道。
掀起空调行业旋风的“三高效”空调,0.6瓦的待机功率比行业降低近10倍,打破了国内空调行业最低待机功率纪录,其中军工的支持功不可没。通过把军工技术运用于长虹空调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工艺中,实现了高效制冷、高效制热、高效待机功能,树立了空调节能的行业新标杆,质量更是达到了国庆60周年阅兵联合指挥部的严格要求。
领先的军工技术不仅为长虹创造着军工领域单纯的盈利,从“军转民”的种种成功案例更可以体现,军工对主业的盈利能力更是一种正向“催化”。
更多的利好还在传来。
军工集团已经在四川省“十二五”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规划中被列为首批“军民结合型重点培育企业”,集团旗下各子公司均已被列入四川省“十二五”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规划主要支撑单位名录。这意味着长虹的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将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就盈利能力而言,军民结合将让长虹迈向千亿的步子更扎实。仅军用整机、电器产业、机电产业、绿色电源四大军民结合的规模产业,其年销售收入总计就将突破20亿元。
作为有着军工背景的民族企业,“产业报国”是长虹矢志不渝的梦想。“军民结合”则将是长虹实现这一梦想的重要路径。
军工重振 加速迈向“千亿长虹”
“军工重振”,长虹已经通过四川电子军工集团的设立迈出了关键一步。面向未来,长虹更提出“创一流国防企业、做一流国防事业”的军工发展目标。
如此宏大的目标,长虹并非异想天开。
就平台而言,四川电子军工集团在省内是唯一经省政府发文确定的地方军工企业集团,并取得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总装备部的认可和支持;就资质而言,军工集团具有完整的军工科研、生产体系和军工产品准入资质,具备了承接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研制生产能力;产业和技术优势方面,军工集团在电子装备系统、配套装备、电子元器件、特种电子材料领域等产业领域的优势产品在国防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或不可替代性;技术研发水平方面,军工集团还是我国大型电子装备和关键元器件研发制造的重要基地之一,是“国家先进电子产品及配套原材料产业化基地”的核心企业。
在长虹的7大产业集团中,有分析人士指出,军工产业集团是长虹的差异化优势,是长虹盈利的重要板块。“7+3”产业格局中,军工产业集团无疑将成为盈利增长最没有悬念的单元。军工集团旗下子公司的发展,让长虹已经在综合电子装备研发制造、航空电源、电连接器、电子陶瓷、机载雷达等领域成果丰硕。
长虹,必然会将军工这一差异化优势进行到底。有着民品产业的强力支撑,长虹军工产业的“市场头脑”也更加灵活。在市场开拓方面,长虹军工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工艺水平和产能,紧跟产业发展方向等为主导思路,将积极开展外部战略合作,适时通过对外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进入新产业,并积极开展军品外贸,拓展出口。
令人振奋的是,产业能力建设还在不断加码。在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3.9亿元,占地272亩的军工集团技术研发中心将建设成为西南大型电子系统装备的科研基地;军工集团的四个产业区将于近3年陆续建成投产,产能规模超过100亿元,西南大型电子系统装备军民结合的生产基地将正式诞生。
提速,提速,再提速,这就是长虹“军工重振”发出的强烈信号。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