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 昵称:stock2008 |
| 发帖数:26742 |
| 回帖数:4299 |
|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
| 注册日期:2008-04-13 |
| 最后登陆:2020-05-10 |
|
主题:钢铁行业:宝钢下调出厂价 粗钢日产下降明显
上周(截至2011年11月11日)钢材现货市场长板材价格延续分化,建材价格有小幅反弹,而板材价格除热轧微涨外其余呈现微幅下跌。上周建材库存继续呈现较大幅度的降低,冷轧和中厚板库存降幅较小。经历9、10月的深幅下探后,建材价格在进入11月逐渐企稳,去库存也较明显。 目前总体来看,下游需求依然乏力,北方天气渐冷也导致后期建设用钢需求减少;但另一方面,减产效果逐渐明显,10月下旬粗钢产量创2月以来新低,同时10月CPI回落,通胀压力减小,政策出现微调信号,再加上国内外矿价回升,这些使得市场的信心有所恢复。因此我们估计短期内钢价趋稳,但也难出现大幅上涨。我们相对看好成本下降过程中受益于价格调整滞后的公司,比如新兴铸管,以及估值较低的优质龙头股,比如宝钢股份。 支撑评级的要点.上周(截至2011年11月11日)钢材现货市场长板材价格延续分化态势:其中螺纹钢和线材价格分别上涨1.0%和0.5%;板材中热轧微涨0.3%,冷轧和中厚板的价格分别有0.4%和0.2%的微幅下跌。另外上周不锈钢热冷轧分别有8.8%和6.7%的大幅下跌,这主要是不锈钢需求持续低迷,贸易商对后市比较悲观。 上周国内外铁矿石价格呈现上涨,青岛港现货价格上涨明显,涨幅为6%,这主要是小钢厂库存消化后补库增多;国内市场唐山铁精粉价格小幅上涨0.8%。此外焦炭价格下跌1.6%。 随着现货市场上建材价格的企稳,上周建材出厂价以不变或上调(调幅为20-100元/吨)为主。上周宝钢出台12月板材出厂价:其中热轧下调200元/吨,冷轧下调300元/吨,中厚板下调300元/吨。宝钢下调出厂价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在现货市场价格下跌较多的情况下,宝钢10月、11月出厂价都以平盘和小涨为主,这次调价反映了补跌的需求。 上周社会钢材总库存下降3.2%,其中螺纹钢、线材和热轧库存分别下降4.6%、7.9%和2.3%;而冷轧和中厚板库存有0.8和0.4%的小幅下降。 中钢协数据显示10月下旬全国粗钢日产量为171.7万吨,创2月以来新低,旬环比下降4.6%。10月全月,全国粗钢日产为178.6万吨,月环比下降5.48%。由于前期钢价深幅下探导致盈利水平大减,市场倒逼使得钢厂减产,目前减产效果逐渐明显。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公布。规划重点内容包括:1)强调要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高进口依赖度高的品种和战略品种的国产化比例;2)强调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发展东南沿海钢铁基地,西部地区适度发展,并鼓励并购重组将前十大钢铁集团产量提升至60%;3)提出产量增速放缓,2015年国内粗钢导向性消费量为7.5亿吨;4)要建立全方位的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推动海外铁矿石资源基地建设,积极利用周边境外铁矿资源。 据《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快讯》的统计数据,今年10月我国汽车销量同比下滑1.1%、环比下滑7.4%至1,524,822辆。 上周钢铁指数下跌1.39%,表现好于大市,沪深300指数上周下降2.49%。上周莱钢股份和济南钢铁资产重组获证监会批准涨幅居前,前期涨幅较大的公司比如本钢板材和攀钢钒钛等跌幅居前。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
| |
 |
|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 昵称:大牛股 |
| 发帖数:112696 |
| 回帖数:21881 |
| 可用积分数:99915695 |
| 注册日期:2008-02-23 |
| 最后登陆:2025-11-11 |
|
宝钢股份:宝钢出台12月板材出厂价2011年11月18日 15:55 来源:中银国际研究所 作者:乐宇坤 字号:T|T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公司评级:推荐
宝钢股份 (SH:600019)最新价:5.06 0.06 1.17%行情走势 大单追踪 资金流向最新研报 公司新闻 最新公告个股股吧 优股预测 龙虎榜评级变动:维持(首次)评级
11月11日宝钢股份[5.06 -1.17% 股吧 研报](600019.SS/人民币5.13,买入)公布12月产品出厂价政策,主流产品品种出厂价全线下调:其中热轧板卷下调200元/吨,冷轧板卷和中厚板下调300元/吨。此次下调出厂价并不出乎意外,这主要是由于此前公司10月、1月出厂价都以平盘和小涨为主,在现货市场“跌跌不休”、出厂价和市场价倒挂较为严重的情形下,这次调价主要也反映了补跌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