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交集团两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批组建
|
2011-12-15 12:54:33 |
|
|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算股神 |
发帖数:45382 |
回帖数:32109 |
可用积分数:6236234 |
注册日期:2008-06-23 |
最后登陆:2022-05-19 |
|
主题:中交集团两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批组建
日前,中交集团承担的两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组建。
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由中交公规院牵头,联合中交二航局、中交二公局、中交振华重工等单位共同组建,该中心将围绕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行业发展需求,建立大跨度、大宽度、深水域及外海桥梁建设亟需的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及工程化验证平台,重点开发水深大于50米桥梁深水基础设计与施工技术及装备、长大桥梁结构体系、关键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及装备、高效装配式桥梁设计与施工技术及装备、长大桥梁结构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技术及装备,参与相关技术标准制定,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研究中心组建后,将有利于提升我国桥梁建设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对推动我国大跨度桥梁设计施工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由中交上航局牵头,联合中交天航局、中交广航局、中交振华重工、中交四航院等单位共同组建,该中心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行业发展需求,建立疏浚共性技术和关键装备的研发、试验和工程化平台,开展高效节能疏浚技术、先进疏浚机具与部件、疏浚监控系统自动化和优化技术、疏浚土有益利用及环保疏浚技术、关键疏浚设备等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相关技术标准研制、重大科技成果的系统集成和推广应用,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研究中心组建后,将有利于提升我国疏浚行业整体技术水准和重大疏浚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对推动我国疏浚技术和装备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工程研究中心筹建期为3年,筹建期内可申请国家专项资金支持。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
2011-12-15 13:17:08 |
|
|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算股神 |
发帖数:45382 |
回帖数:32109 |
可用积分数:6236234 |
注册日期:2008-06-23 |
最后登陆:2022-05-19 |
|
工程研究中心筹建期一般为3年,筹建期内可以申请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筹建工作完成后,经发改委审核符合条件后,将正式核定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并授牌。 近年来,中交股份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单项创新正在向系统创新转变。如港口建设,中交股份目前正在提出新的港口设计理念和思路,实现建设人本型、生态型、节约型、高效型、现代物流型港口的突破。正在曹妃甸建设的国内首个无人值守自动化码头,将使用中交股份自主研发的集装箱码头自动化装卸系统,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码头行业的革命。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同时,中交股份近年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治理水污染的环保疏浚产业,着眼海洋油气开发的海洋工程装备行业,新能源风电,高端物流业等。 中交股份的创新成果是系统性的,创新体制和创新力量也是系统性的。据介绍,中交股份每年科技投入都不低于11亿元人民币,10个员工里面有5个是专业技术人员,公司有三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十一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中交股份旗下振华重工提出:“每年要做一个世界第一。” “十一五”期间,中交股份经营生产的快速发展为科技进步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科技进步也为国家交通基础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的支撑。中交股份连续两个任期(6年)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科技创新特别奖”,并进入全国“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行列。 “十一五”期间,中交股份科技研发经费总投入约7亿元,每年的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以10~15%的速率增长,五年的总投入约75亿元;发展和完善了管理层、实施层和应用层三级联动、结构合理、高效运转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实行统一规划,协调运作,分级管理,分级考核的基本管理体制和机制;基本形成了以“21心13室12所”(即7个国家级技术中心,14个省级技术中心,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集团重点实验室, 12个以科技研发为主的研究院、所)为核心的,国家、省部、集团三级层次分明、技术布局符合产业结构发展的研发基础设施集群;建立了6个博士后工作站。 中交股份发展和完善了管理层、实施层和应用层三级联动、结构合理、高效运转的技术创新体系。实行统一规划,协调运作,分级管理,分级考核的基本管理体制和机制;推行鼓励技术创新、培育人才的政策;加强技术研发基地的建设,有计划地从单一化、分散化向纵深化、集群化发展。从而保障了技术创新体系的良好、高效地运行,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交股份鼓励技术创新,重点支持核心技术的研发,对常规技术进行系统化、集成化和规范化研究。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持续开展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课题研究。4年来累计立项重大科技研发项目84项,研究经费逐年增加,累计达6亿多元。每年科技投入都不低于11亿元人民币,占销售收入比重约为0.6%。
近年来,中交股份及所属企业主持或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9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7项,国家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11项,部委、省级科研项目近200项,获得科研经费32000万元。承担了国家70%以上公路和水运行业标准的编制、修订任务。研究内容涉及港口、航道、桥梁、公路、高速铁路、机械制造和建筑材料等各方面。中交股份承担的交通部重大攻关专项——“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已被列入2005~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特大跨江跨海桥梁建造技术、耐腐蚀高性能混凝土等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已广泛应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中交股份建立了科技成果奖励制度,加大对科技成果和人员的奖励力度。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20万元、一等奖10万元、二等奖6万元、三等奖3万元。公司通过重大工程和科技研发,培育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培养了一批能吃苦、敬业、不畏艰辛、技术精湛、勇于创新的高级科技人才。 2009年中交股份完成了以科学合理、统一、符合企业特点和实际需要的“企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工作,建立了定量化和规范化的科技企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应用,是中央企业首个将科技工作的评价进行量化的单位,与此同时,改变了对建筑企业的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只能以定性评价为主的传统评价方式。 根据中交股份“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对信息化工作的部署,以及国资委对央企的信息建设要求,交通运输部也将中交股份列为“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平台”试点工程建设的试点单位,2008年开始,集团启动了“中交股份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将规范科技管理的过程,提高管理水平,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就可以有效地收集科技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共享科技信息资源,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信息支持。 2005至今,公司先后荣获2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项鲁班奖,30项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85项国家优质工程奖(其中金奖11项),67项国家级工法,获得567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 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有力的支撑了集团经营生产的发展。中交股份在“十一五”期间承建的众多工程项目中,创造了许多我国乃至世界土木工程建设史上的“第一”和“之最”。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为我国目前最大的河口航道整治工程,其规模、技术难度堪称世界之最;江苏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为世界主跨最大的斜拉桥;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是世界主跨最大的拱桥;杭州湾大桥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洋山深水港区工程,是在距离大陆约30公里的外海依托岛礁兴建,是世界上工程难度最高、建设规模最大的集装箱港区;曹妃甸工程围海造地总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单体吹填面积最大的围海造地工程;京沪高铁,是我国第一条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上海长兴造船基地三号、四号船坞,是我国最大、最深的船坞;秦岭隧道为我国最长、世界第二的高速公路隧道;厦门翔安隧道为我国首座海底隧道。这些工程不仅反映了当代中国最高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田恬)
|
|
结构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