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stock2008 |
发帖数:26742 |
回帖数:4299 |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
注册日期:2008-04-13 |
最后登陆:2020-05-10 |
|
主题:OLED难成面板行业救命稻草
近日,京东方发布公告称,已收到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昊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共计20亿人民币股权转让款, 此次转让收益将全部投入到鄂尔多斯当地建设的总投资额达220亿元的AM-OLED生产线。
过去几年在面板行业已经累计烧钱超过500亿元的京东方,一直没有能够摆脱亏损的命运,此番这项国内首条5.5代AM-OLED生产线项目的资金来源也还没有最终确定,但京东方表示自己将仍是主要投资方,之所以再度砸下巨额投资,是认为“投资AM-OLED是占领显示行业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据悉,该项目已经开始建设,预计将于2013年建成投产,主要产品为中小尺寸LTPS LCD和AM-OLED显示屏。
争相布局OLED技术
过去一年半的时间中,面板行业的日子并不好过,虽然在连续18个月的下滑后,液晶面板的价格终于在今年10月中旬开始逐渐企稳,但业内人士分析,这只是短暂的回暖,面板行业的深度调整将在2012年上半年出现,面板全行业亏损的状况仍难改变。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不少面板企业试图寻求新的突破,把目光聚焦到了液晶面板之后的第三代显示技术——OLED显示技术上。
在这一方面,三星的步伐走得相对较快,在将其7.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转移到中国后,三星电子已经开始转投OLED面板项目,今年5月31日,三星宣布其在韩国投资21亿美元的5.5代OLED面板生产线已经提前两个月进入量产,随即又宣布其第8代AM-OLED面板试验线将于明年5月投入使用,可以切割46寸、55寸等大尺寸OLED面板,三星计划将OLED面板的使用领域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延伸到电视等领域。
它的同胞也不甘示弱。本周一,LG Display宣布成功开发出全球最大的55寸OLED电视面板,LG Display采用的氧化薄膜晶体管以及白色OLED(WOLED)技术,成功解决了OLED应用面板尺寸和成本的限制,将大尺寸AM-OLED面板的生产成本控制在更合理的水平,被认为将有利于大尺寸OLED技术的商用以及促进OLED电视进一步推广。
为了在新一代显示技术竞争中赢得话语权,不让韩企专美于前,日立、索尼和东芝成立合资公司致力于AMOLED高阶技术的研发,住友化学计划在明年初推出的OLED新材料,年产值预计达到400万片-500万片,可大幅降低大尺寸OLED电视的生产成本。
国内企业也不断加快OLED产业布局,不仅是京东方,长虹收购ORION之后,联合成都高新区于2007年开始投资虹视OLED项目,到目前已经拥有了266项OLED专利并且实现量产。今年6月,由包括彩虹、维信诺、虹视等19家企业成立了中国OLED产业联盟,不过国内的OLED技术仍集中在中小尺寸的研发上,但包括TCL、长虹等在内已经在着手OLED电视的研发。
成为主流仍需时日
OLED是否就是面板行业救命的那根稻草?OLED市场是否就真的热起来了?
康佳集团全球多媒体研发中心副总经理仪海波此前曾表示,OLED表现出很大的潜力,可能是未来彩电发展的趋势,但是目前OLED技术还没有在电视上取代LCD的必然理由。OLED主要在色彩、功耗、视角、响应速度等方面领先LCD,但是差距并不大。OLED电视要想取代LCD,必须在成本上迅速下降,达到与LCD相当的水平才有可能普及。
LG Display业务支持中心高级副总裁李邦洙日前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言,OLED显示技术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投入期,目前仍不是主流技术。他预计明年下半年,部分厂家会推出一些OLED高端电视产品,但仍未达到量产程度,“OLED想要成为市场主角,最短也要2-3年的时间,长的话或许要4-5年”。
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平板显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谷至华认为,“液晶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0年内没有比液晶更好的技术了。目前我国首先要做大TFT产业,在液晶领域获得话语权。”在他看来,中国企业不应该盲从布局大尺寸OLED,建议长久布局,在5年内专注于中小尺寸OLED的研发,待技术成熟后再推广大尺寸产品。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