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53 |
回帖数:21877 |
可用积分数:99900140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9-11 |
|
主题:振华重工:成功转型 再创辉煌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最早由上海振华港口机械有限公司于1997年9月8日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设计、建造、安装和承包大型港口装卸系统和设备、海上重型装备、工程机械、工程船舶、大型金属结构件、部件、配件、起重机租赁、特种运输、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等。
公司在上海、南通、江阴地区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占地超过万亩,总海岸线10公里(长兴基地深水岸线5公里),其中承重码头3.7公里。产品主要包括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岸桥)、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场桥)、散货船、卸船机、斗轮堆取料机、门座起重机、海上重型装备(浮吊、铺管船、平台、动力定位装臵、巨型锚绞机等)及大型钢结构件等。
公司出口份额过半,产品进入全球73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韩国、美国、新加坡、迪拜等地建立自己的办事处。
依托已有技术转型,不断调整产品结构
振华港机作为几个创造中国制造奇迹之一的品牌,其成功来自内在、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在关键因素涵盖了公司清晰准确战略定位、技术不断创新等,在危机冲击的考验下,公司又一次面临了大考,能否又一次创造辉煌,无外乎需要其管理层在全球视野下做好产业分析、竞争优势分析等一系列判断。
早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前,公司管理层就意识到过多依赖港机设备会给企业经营带来潜在风险,业务转型的紧迫性凸显。公司的转型战略首先是依托已有技术积累进行产品结构升级,相对高附加值业务(如海工装备等)进入了管理层的视野。
经过几年努力取得一定的成效。截止到2011年,海上重型装备收入占到近20%的比例。2011年新签订单中海工产品占比达到30.1%,将进一步拉升海工产品营收比重。
在原油价格高企带动钻采石油设备需求增大,技术积累提升的背景下,公司以此为契机加大转型的力度,提升海上重型装备中高端占比,公司自主研发“振海1号”300英尺独立桩靴非自航自升式钻井平台,该平台具备钻井、修井等多种功能,可抵御恶劣海况,可在中国南海、墨西哥湾等海洋地质条件的海域工作,平台及配臵重大关键设备满足现行有关国际公约、规则。“振海1号”有望在2013年建成,在海工专题报告中提到,南海油气开发的加快会对国产平台设备带来不小的发展机遇,“振海1号”如果能够顺利实现投产,未来复制公司浮吊发展之路未尝不可。
更值得关注两件事,其一,通过3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开发研制,将对平台整体布局优化、抬升机构设计技术、桩腿制造技术、悬臂梁滑移装臵设计技术等形成局部突破,锻炼了队伍,真正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及自有知识产权;其二,在海洋工程领域,公司通过部分船配(平台配套)及中浅海平台崛起与造船(钻井平台)强国韩国、新加坡形成一定的错位竞争格局。海工平台属于造船工业,作为非标件具备显著的劳动密集型特性,与此同时,考虑到平台面临比船舶更恶劣环境、更长的服役期、更高的维护成本,对焊接工人的要求更高。国内相对劳动力优势。
除此以外,在海工专题中,提出南海等海域油气田加速开发,为包括公司在内的国内主要造船海工企业带来契机,同时也克服了公司缺乏实际工程经验带来的竞标障碍,进而为进入海外市场奠定基础。
公司在关注产品结构升级同时,没有忽略给公司带来辉煌的港口机械的节能、高效改造以及大型化改造。2011年年报披露,公司针对矿石码头的链斗式连续卸船机的关键技术进行研发,目标提供额定装卸能力为3800t/h的链斗式连续卸船机,一旦产品成熟推广,存在较大市场,港口高效、快速运作是应对成本上升、竞争激烈的必然之选。
此外,特大型散货装卸设备、低姿态岸桥等研发项目推进,即应对未来船用市场运输模式变化,又实现传统产品替代更新,摆脱低端恶性竞争有所为。
控股股东收购F&G,为公司转型带来亮色
中交股份作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对公司的发展亦给予了支持。振华重工作为中交股份四大核心业务之一的装备制造业转型的重要载体,加之公司正向海上重型装备和大型钢结构产品转型,收购F&G指向性是很明确地。F&G公司作为全球著名的海上钻井平台设计公司,其半潜式钻井平台设计的市场份额居于首位。中交股份在收购F&G公司时考虑到知识产权完整性,收购了F&G全部股权,作为设计公司,人才是关键,中交股份如何运用好激励约束机制,留住人用好人才是收购成功的关键,中交股份管理层做了不少努力,需要持续关注动态效果。
振华重工经过多年港机设备及配套件生产,具备相当深厚的经验和完备生产体系,公司同时有着比较强大的机械、电气设计团队,为承接海工平台建设、配套设备生产奠定基础。一定程度上,F&G公司与振华重工存在互补的协调效应,未来随着业务的深入整合,公司的平台设计、制造管理经验得到快速提升,同时公司还可借助F&G公司的信誉、渠道,快速树立公司在海工平台及配套制造方面的品牌影响力。公司出口的新一代平台升降系统就是借助于F&G公司完成,“振海1号”自升式钻井平台采用F&G公司的设计。“振海1号”在没有业主的情况下,公司先行投入建造,力争早日挺进平台装备制造商行列,公司在浮吊领域已成功实现了一次蜕变。有理由相信,随着2013年初“振海1号”如期完工并取得成功生产经历,公司将会取得实质平台订单,再次实现平台制造的蜕变。
F&G公司获取订单的能力还是有目共睹,其中不少平台订单分包给了国内的其他公司的造船企业,其中以大船重工、烟台来福士为主,一旦公司“振海1号”平台2013年初完工并顺利投入生产,从中交集团及中交股份的宏观战略来看,扶持振华重工做大做强海洋工程装备的意愿还是很强的,那时振华重工承接F&G公司合同订单的概率大大增强,自升式钻井平台为主,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潜式平台,按照F&G公司近些年订单情况来看,平均每年在6-7座自升式平台,(按照1.5-2亿美元/座算)合同价格在9-14亿美元左右。在造船(海工)专题报告中,强调了南海油气的加快开发给相关企业带来的投资机会,整个南海盆地群石油地质资源量约在230亿到300亿吨,天然气总地质储量约16万亿立方米,70%蕴藏在深海区,南海争端会促使管理层加快南海油气开采,中海油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将于2012年5月9日正式开钻,这将拉开南海油气开发的新篇章,目前,另两家巨头-中石油、中石化也在谋划南海油气开发,意味着国内对采油平台的需求量及速会超出预期,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国内造船工业企业升级,因此,对于振华重工的平台及配套业务值得充满期待。
投资机会
随着港机市场复苏、海工钢构产品占比提升、公司管理更加精细化,加之中交股份对其清晰定位(装备制造业平台)及大力支持,公司有望具备较大的增长潜力和盈利能力。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中交股份收购F&G,公司海工业务与F&G公司整合,使得公司的钻井平台和配套设备的设计、制造、总包都进入新台阶,进而使其海工业务摆脱大多产品处于相对低端的局面,盈利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因此,我们首次覆盖给予公司“谨慎推荐”评级。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