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
昵称:小女子 |
发帖数:13443 |
回帖数:1878 |
可用积分数:5913365 |
注册日期:2008-03-23 |
最后登陆:2024-11-07 |
|
主题:海虹控股拟做中国“医改”第一股
近日,卫生部、财政部、医改办等五部委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通知》,目前在京深两地推行的公立医院取消以药补医试点改革,将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作为唯一一家拥有全国性的医药交易网络的上市公司,海虹控股(000503)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公司医药福利管理业务有新进展
2012年7月23日,公司公告称,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公司与美国ESI集团签署重组协议将其持有益虹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益虹国际)294万的股份以1美元的对价转让给海虹。本次股份转让完成后,海虹控股将持有益虹100%的股份。
此外,为了支持海虹控股为配合中国医改进行的在医药福利管理领域的业务扩张及开展新的业务,ESI集团将向公司提供277万美元的技术支持费用于新业务的研发支持。同时,公司称,作为对该研发支持的回报,海虹控股同意在2014年6月30日前的期间内,若ESI集团要求,将免费许可ESI集团在全球除中国以外任何国家和地区使用海虹控股所拥有的与医药福利管理业务相关的知识产权。
事实上,对于熟识海虹控股的投资者而言,医药福利管理业务并不陌生。
早在2009年,海虹控股就提出开展了“医药福利管理”业务。当年,公司通过香港全资子公司域创投资(香港)有限公司、美国ESI集团则通过其在新加坡注册的全资子公司ESI Singapore II Pte Ltd 公司,连同益虹国际共同签署合资协议书。协议约定益虹国际总投资为2400 万美元,双方各自持有益虹国际50%的股权,投资超过2400万美元后如有需要双方可根据商业计划进行增资。此次合资双方拟定运营的项目完全在中国大陆进行,因此,益虹国际将尽快在中国大陆设立全资子公司,开展医药福利管理业务。
据《证券导报》记者了解,医药福利管理业务主要以建立信息共享的数据平台等手段和方式,来优化医疗质量,提高医疗安全性并降低医疗成本。为政府部门、企业、商业保险公司等机构提供的雇员医药福利的管理服务,包括福利计划设计,医药费用的审核,保险理赔和费用的支付管理,以及药品报销种类管理,临床医疗管理,费用支付模式管理等。另外,还提供帮助机构与医院签订更合理的医疗服务合同,网络安全管理等服务内容。这一业务将有助于帮助实现中国医改中包括保障基本药品供应、规范医疗服务、确保合理诊疗以及合理安全用药等多个具体目标。
与社保局签约 业务试点成功
据悉,在2011年7月,公司股权重组之后,益虹国际和子公司益虹中国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医疗福利管理经验和医药卫生信息化的建设经验,在业务开展发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截至目前,海虹控股已经在全国30余个地市进行业务接洽,并在部分地市进行了前期调研的试点工作。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公司已经在浙江、福建、安徽等6个地级市开展了试点工作,近期将陆续披露试点进展。其中,杭州地区的试点工作得到了当地部门的认可。
据了解,以前社保局医疗支付采取的是人工抽查方式,社保支付流失很大。海虹的医疗电子商务模式可全面审核每一笔报销的医疗单,有效防止一些医院开“大处方”,虚报套保等现象,减少社保医疗支付,利国利民。仅试点的杭州地区,一年就可减少社保支付10亿元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把业务向全国范围内推广。”海虹控股相关负责人表示,医药福利管理是在中国是一个全新的模式,是否真正成功需要不断摸索,而且作为新的模式,这也需要跟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密切合作。
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海虹控股多年来的资源优势及渠道优势都在,尤其是同各地政府部门都拥有良好关系,因此医药福利管理业务试点向全国铺开只是时间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8月8日,卫生部、财政部、医改办等五部委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通知》,目前在京深两地推行的公立医院取消以药补医试点改革,将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通知》明确要求2012年所有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均要探索采取调整医药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似乎,“天时”也选择了站在海虹这边。
新业务盈利模式还在探讨
尽管在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看,医药福利管理业务实际收益还没有体现在财务报表中。“公司目前医药福利管理收费模式还在摸索中。”该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有一组数据也能佐证这个问题。据海虹控股2011年年报显示,2011年北京益虹医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益虹中国子公司)净资产1026.78万,营业收入594.37万元,营业利润-573.24万元,净利润为-430.68万元。
据记者了解,美国ESI集团下属的ESRX (中译“快捷药方”,纳斯达克上市)盈利模式是每完成一单审核即获得2美元。该负责人表示,由于中国的国情和欧美不同,欧美模式很难在国内“照搬”,具体如何盈利还在探讨。不过业内认为,一旦全国推广,规模垄断效应就会显现。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