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国船舶的承诺值多少钱
2008-08-08 08:06:33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股市密码
发帖数:4589
回帖数:427
可用积分数:181802
注册日期:2008-06-29
最后登陆:2010-11-09
主题:中国船舶的承诺值多少钱


   奥运开幕前一天,重庆市提出国有大非锁仓,中国船舶控股股东中船集团承诺,已经解禁的2414.9万股股份,自即日起两年内,不会在120元以下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这不能让市场就此彻底放下大小非减持的重负,但起码可以保证奥运期间市场不下挫。重庆市政府的表态想来不会是突发奇想,而是各地政府配合奥运行情的集体动作。

  
   新华社一方面用统计数据表明大小非减持不可怕,另一方面抬升市场信心时,祭出的办法是抑制大小非解禁,言行之间的落差道破市场恐慌实质,市场正被“大小非”压得喘不过气来。

  
   三一重工大股东6月18日率先承诺延长锁定期,此后,有研硅股、黄山旅游以及中航系旗下洪都航空、贵航股份等30多家公司宣布延长锁定期,有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还承诺大幅提高减持底价,有40多位上市公司高管公开增持股票。

  
   对于承诺的公司,投资者虽然没有必要感恩戴德,但从市场的反应来看,投资者对于这些承诺公司大多做出了积极的应和。中国船舶承诺当天,股价上涨4.69%。回顾三一重工承诺以来的股价表现,稍好于同期大盘表现,最高到达每股37.26元,在7月10日10送2转赠3之后,目前价格高达19.62元,复权价相当于29.48元,表现远远好于那些动辄遭腰斩的股票。这就是承诺的价值,减少了投资者的当下损失。

  
   有“良心”的大非成为市场的救世主,中国股市陷入靠道德与行政命令维持稳定的怪圈,我们在为有道德之人拍手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道德不是市场稳定的根基,当市场需要大批道德高尚的大股东维稳的时候,这个市场已经出了大问题。让人感兴趣的问题是,一个市场为什么需要救世主,又是谁创造出这些救世主?有形之手一手制造出大小非,另一只手逼迫大小非成为“良民”,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中国市场日益严重的增量非流通股问题,会让市场依赖越来越多的救世主,或者依靠行政命令来拯救这个市场。由于对于大小非缺乏制度性的市场处置渠道,导致依赖程度越来越深,无法自拔。所谓大小非1%的减持量是压抑之下的幻象,2008年,由于解冻因素带来的新增流通市值总量将达30747亿元,相当于2007年底A股87402亿元流通市值的35%。

  
   笔者不反对在奥运会召开的特定时期逼大非“从良”,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举、必要之举,全体民众都需要在祥和的气氛中度过百年盛会。

  
   奥运之后我们迟早得回到现实,既然大小非的磨难无可避免,笔者建议,我们不如一次性度过阵痛期,所有发行上市的新股,允许大小非即时流通。由此可以形成市场明确的预期:市场不会出现像紫金矿业那样在低迷市道中高得离谱的发行价;也不会出现“双低”发行的南车股份仍然遗留大小非马脚的遗憾。

  
   一次性阵痛总比钝刀子割肉要好,在大小非问题上,除非管理层强行规定所有大非必须进入可以做市商的大宗交易市场,否则,在上市之时一次解决问题的休克疗法是最好的办法。另外的办法是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回购,一劳永逸地解决大小非问题。

  
   中国船舶的承诺相当于在两年时间内给投资者提供了一项保障。按照周洛华先生的说法,中国船舶的自我约束,减少了自身的权利,但并没有增加中小股东的权利,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不是一项增加价值的期权。从长期来看,这样的承诺对市场不利,从上市公司既有的手法来考虑,中国船舶可能隐藏利润,而后承诺在到期之时释放;也可能与机构联手,趁承诺的利好之时让机构出货——当然,这些都是猜测。

  
   股市大小非被压抑的结果,是股市丧失投资的价值。如果大非十年不减持,说明市场风险将被延长十年,在这十年中投资者都会战战兢兢在大非的阴影下生活。只有大非的处理明确了,市场才可能形成明确的、开放式的预期,发行时的溢价、发行后的折价现象才可能彻底终止。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