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石油或能参与俄石油开采
2013-10-22 09:07:20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06
回帖数:21874
可用积分数:99862425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7-14
主题:中石油或能参与俄石油开采

二十余年来,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博弈从未间断,但漫长谈判后,新的合作拐点再次出现。

本报记者了解到,上周五,中石油已与俄罗斯最大的原油生产商Rosneft公司签署了联合开发东西伯利亚石油资源的联合备忘录。

但目前,这一项目能否推进还取决于双方在商业条款上的谈判。中石油高层透露,两家公司已经开始商谈具体合作条款。

来自Rosneft公司对外公布的声明中称,双方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Rosneft公司持股51%,中石油持股49%,而Rosneft公司最近收购的Srednebotuobinsk油田也属于此次合作范围之内。中石油集团则表示,合作项目产出的石油除满足俄东部需求外,还将通过俄远东原油管道和中俄原油管道向中国及其他亚太国家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过去数十年来,俄罗斯方面首次向中国石油[0.38% 资金 研报]公司开放上游区块,此前,中国三大石油公司曾先后数次与俄罗斯石油公司进行过前期洽谈,但受制于政治及投资环境等多重客观因素,中国石油公司也始终未能在上游领域进入俄罗斯。

“多年来,中俄两国在能源上的合作一直都是在波折中前行,虽然两国拥有合作的巨大空间,但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通行的招数不一定在俄罗斯管用,此次签署的备忘录能否最终转化成商业合同还需要看后续双方的谈判进展。”一名曾多次前往俄罗斯谈判的权威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中俄合作新纪年

对于中国三大石油公司来说,俄罗斯境内富足的油气资源一直是其持续关注的目标。但事与愿违的是,自2002年中石油竞标“斯拉夫石油”失败以后,中国石油公司在俄罗斯的尝试却大多以失败而告终。

“俄罗斯对国内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的基本政策是,不允许外国公司对战略性油气田进行控股,也不允许私人公司参与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的建设,但对于‘战略性资源’的界限和定义,俄罗斯方面又没有具体的解释。”国家能源咨询委员会一名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但即便如此,在先后几任国家领导人的推进下,中俄能源合作似乎也已步入至一个新的历史拐点。

来自中石油官方的材料显示,10月17日下午,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来访的俄罗斯总统能源发展战略和生态安全委员会秘书长、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总裁谢钦。双方重点讨论了中俄石油合作有关重大项目落实问题。

会见期间,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周吉平与谢钦签署了扩大东西伯利亚上游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

事实上,这是今年来中俄在石油产业中的又一场高端对话,早在今年2月,谢钦就曾与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就中俄能源进行过会晤,不仅如此,在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期间,谢钦也逐一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谈,并邀请三大石油公司开发俄罗斯北极大陆架。

而在一年前,谢钦还公开宣布,“俄罗斯不认为中国企业可能取代英国BP石油公司,实施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合作开发北极大陆架的交易。”彼时,作为北极大陆架的合作方,英国BP公司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的协议已经到期。

“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潜力巨大并有很强的互补性。从长远看,中俄能源合作潜力和意愿正在相向而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冯玉军对本报记者说。

多名业内权威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同时表示,随着中俄两国间能源供应合作的不断扩大化,“2013年中俄在能源上的合作好像进入了一个新纪年,与之前屡次遭遇的阻力相比,今年双方的进展则颇为顺利。”

本报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22日,俄罗斯天然气生产商OAO Novatek还与中石油签署协议,将其主导的俄罗斯北极项目Yamal LNG20%股权出售给后者,而这也意味着在全球能源巨头纷纷抢占北极资源圈席位时,中石油也最终跻身在列,但中石油仍难以以项目持股的身份直接参与油田开发。

此外,上述国家能源咨询委员会人士还向本报记者透露,为落实与俄罗斯方面的项目合作,中石油已成立了专项项目小组,“除了中石油外,其他两个国有石油公司也设立了相应的工作小组。”

未来推进仍存变数

即便目前中俄在能源领域签署的协议已然数以百份,但毋庸讳言的事实是,在历经漫长拉锯博弈的谈判后,双方未来动辄千亿的能源合作也仍存变数。

“石油与天然气供应一直与俄罗斯的外交政策捆绑在一起,并且受其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意味着俄罗斯对能源政策有着不确定性和不持续性,因此也隐藏着一些风险。”上述国家能源咨询委员会人士说。


本报记者了解到,多年前,中海油曾计划收购俄罗斯一家总价值约为1000余万美元的小油服公司,但在两方已经签署合同,通过俄反垄断委员会审批,中方进驻了管理人员,甚至筹备好交割接管仪式后,最终却被俄罗斯无任何理由拒绝,对方没有进一步说明不同意被收购的原因。

事实上,除政策原因外,俄罗斯国内复杂的投资环境也是制约中俄合作的另一关键阻力。“由于缺乏充裕的资金投入,俄罗斯国内的石油工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石油工业的基础设施、作业设备、勘探程度等方面都不是很理想,这也会导致外国公司对风险的评估不足。”

来自路透社的报道称,此次与中石油签署备忘录的Rosneft公司其净债务已经超过570亿美元。

“许多人经历过中俄能源合作过程中的兴奋、无奈与失望,对俄合作需要更多的冷静和务实。”中海油首席研究员陈卫东说。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2013-10-22 09:07:39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2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06
回帖数:21874
可用积分数:99862425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7-14
俄罗斯“松口”:联合中国开采东西伯利亚油气

咨询机构Wood Mackenzi分析师Paul McConnell称,随着西西伯利亚石油产量下滑,俄罗斯在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勘探和开采能源的兴趣正在上升。这些重要地区人烟稀少,资源丰富,且毗邻中国,开发这些地区对俄罗斯政府来说是首要任务。


中俄油气开发合作迈出突破性一步。

中国石油集团网站披露,10月17日下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来访的俄罗斯总统能源发展战略和生态安全委员会秘书长、俄罗斯石油公司(OAO Rosneft)总裁谢钦。双方重点讨论了中俄石油合作有关重大项目落实问题。会见期间,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周吉平与谢钦签署了扩大东西伯利亚上游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

根据备忘录,中国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公司将在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规模开发中鲍图奥滨等一批大型油气田。双方成立合资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占股51%、中国石油占股49%。

中国石油称,此项合作是该公司与俄罗斯石油开展上下游一体化合作迈出的重要一步,“是上游合作方面取得的新突破,并将带动双方在下游及其他领域的合作。”

在此之前,中方一直难以通过直接持有油田股份的方式,直接开采俄罗斯石油资源。


紧邻中俄原油管道

根据俄罗斯石油公司18日晚间发布的声明,其与中国石油合资组建的公司,将开发俄罗斯石油公司本周获得全部控股权的一块油田——中鲍图奥滨。俄罗斯石油公司通过收购Taas-Yuryakh项目100%的权益,从而掌控了该油田。

俄罗斯石油公司提供的信息显示,Taas-Yuryakh的原油地质储量为3890万吨,远景储量为9090万吨。Taas-Yuryakh位置相当特殊,位于东西伯利亚至太平洋沿岸输油管道(ESPO)以北160公里,而中俄原油管道正是ESPO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俄双方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合资公司成立后,双方还将联合收购并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有规模储量的油气田。生产的石油除满足俄东部使用,还将通过俄远东原油管道和中俄原油管道向中国及其他亚太国家出口。

咨询机构Wood Mackenzi分析师Paul McConnell称,随着西西伯利亚石油产量下滑,俄罗斯在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勘探和开采能源的兴趣正在上升。这些重要地区人烟稀少,资源丰富,且毗邻人口众多、资源需求旺盛的中国,开发这些地区对俄罗斯政府来说是首要任务。

贸易商预计,2014年俄罗斯石油公司对中国石油出口量将增至1700万吨,到2015年将增至2000万吨,追平对德国的出口量。

Martec迈哲华(上海)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能源电力总监曹寅称,俄罗斯很多油气田常年投资不足,这会影响产能。高加索、乌拉尔那里的产量已经下降很多了,需要找战略接替,而东西伯利亚正是合适的选择。

作为全球最大的上市石油生产商,目前俄罗斯石油公司尤其缺钱,这也为中石油的介入提供了机会。在2012年10月,俄罗斯石油公司在550亿美元收购秋明BP公司之后,宣布将与中国石油展开上游油气资源合作。今年6月,俄罗斯石油与中国石油签署了一项为期25年的3.65亿吨的长期供油协议,预计金额将达到2700亿美元。


俄罗斯克服“心理障碍”?

俄中两国最大能源企业达成的这项协议,具有突破性意义。华尔街日报分析,这为两国联合开发东西伯利亚能源储备铺平道路,也暗示俄罗斯克服了对中国参与俄远东地区能源开发的心理障碍。

在今年之前,中国在俄罗斯的油气上游投资一直难有进展。有俄罗斯学者分析,这是由于俄罗斯不愿意成为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资源奶牛。

以与此次合作有关的ESPO管道为例,根据2001年签订的中俄原油管道协议,中俄原油管线将从中国黑龙江的漠河穿越入境,终点最后抵达大庆。此后多年的博弈使得安大线几乎面临夭折。直到2008年,中国提出的“以贷款换石油”才使谈判出现转折。2012年9月,中俄石油管道谈判历经15年,终于签约。

不过,今年中俄双方在油气上游的合作明显提速。

张高丽17日在会见谢钦时指出,能源合作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重大项目来支撑。此次会见,是在进一步落实双方达成共识的重大合作项目,为即将举行的中俄总理第十八次定期会晤作能源方面的准备。全力支持中俄石油企业加快合作进程,尽快取得更多实质成果。




谢钦当天也表示,与中国石油扩大上游合作,包括引进其他外资,为加快油田开发、扩大与中国石油在其他领域的合作奠定基础。

华尔街日报分析认为,北美页岩油气的开发正在改写全球能源贸易版图。从前销往美国的煤炭和天然气如今转销欧洲,导致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需求下降。俄罗斯天然气一般占到欧洲需求的四分之一左右。咨询机构Wood Mackenzie在9月份报告中预计,到2025年,俄中能源贸易可能扩大三倍。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