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stock2008 |
发帖数:26742 |
回帖数:4299 |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
注册日期:2008-04-13 |
最后登陆:2020-05-10 |
|
主题:公司债市场迎来超常规发展机遇
在相关部门推动下,公司债发行筹集资金的数额将出现质的飞跃。观察人士认为,公司债市场(包括证监会主管的公司债券和发改委主管的企业债券等)迎来了难得的跨越式发展机遇,但一些瓶颈问题如市场分割等也应尽早解决。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体系不完善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直接融资比例过小,而受体制等因素影响,直接融资中债权融资的比例更低。虽然今年企业发债融资数量大幅上升,但公司债市场规模依然较小。目前我国债市规模在14万亿元左右,其中九成以上为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等,与居民、企业等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债券品种相当匮乏。
除了资金融通外,债市的重要功能是可以通过观察收益率曲线水平和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形势作出判断。公司债发行和交易过程中显示出的市场各方对于资金可得性的要求、对于风险的偏好、对于价格的要求,都反映了经济运行的基本事实。但由于公司债发行量和成交量均比较小,我国金融市场无法形成准确反映微观经济主体风险状况的收益率曲线,资本市场风险管理功能也大打折扣。
现在,大力发展公司债市场、改善资本市场结构已成为共识。证监会相关人士日前指出,下半年要优先发展公司债券,优化市场融资结构。发改委等部门已着手修改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正在研究推出新型债券品种,满足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发行公司债的担保方式、利率基准也在不断丰富,投资者的参与热情也空前高涨。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公司债市场基础还较薄弱,要想提高债市对经济和金融的支持力度,扩大市场规模是不可或缺的举措。目前,一般公司债的发行规模都在20亿元以下,这显然不能满足公司债市场超常规发展的要求。综合多方消息,一些大型企业近期将发行总量在1500亿元左右的公司债,这将有助于迅速扩大公司债规模、提高公司债市场影响力。
谈论债市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我国债市被分割为交易所市场、银行间市场等,同一债券品种在不同市场有不同的价格,套利行为不畅阻碍了价格的统一。
银行间市场集中了银行、信用社等资金实力较大的机构,交易较为活跃,债券托管量遥遥领先。交易所市场虽然托管量较低,但在市场制度建设和交易机制方面做了更为市场化的安排,也强化了对风险的控制,交易所的连续竞价交易方式能形成更真实的更市场化的价格。
为了给公司债提供一个良好的流通平台,上证所去年7月份推出的固定收益证券综合电子平台由一级交易商进行连续双边报价,较充分地体现了价格发现功能。从整个债市包括国债市场的交易情况来看,固定收益平台起到了一定的引导市场价格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固定收益平台报价变动后,场外报价很快随之变动,而且价格与平台的关联度较高。而连续真实的交易有利于形成准确的基准收益率曲线。
此外,随着固定收益平台的推出,原先交易所市场相对于银行间市场费率较高的劣势也已得到改变。而且,交易所债市进入门槛较低,满足了个人、私募、企业等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但由于债券投资主体——银行等不能进入交易所市场,投资者队伍弱小导致交易所债市规模难以做大,而过小的市场规模又可能导致部分机构投资者因担忧流动性问题而裹足不前。因此,实现交易所债市与银行间市场的联通甚至统一,乃是壮大公司债市场的必然要求;更重要的是,只有实现“同一种债券、同一种价格”,债市以及相关衍生品市场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