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重庆啤酒疫苗剧终 新药研发陷资本炒作怪圈
2014-12-21 13:34:01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股票我为王
发帖数:74822
回帖数:5844
可用积分数:14673344
注册日期:2008-02-24
最后登陆:2020-11-06
主题:重庆啤酒疫苗剧终 新药研发陷资本炒作怪圈

www.eastmoney.com2014年12月20日 01:49
现价:16.68 涨跌:-0.18 涨幅:-1.07% 总手:69314 金额(万):11591 换手率:1.43%
查询该股行情 实时资金流向 深度数据揭秘 进入重庆啤酒吧 重庆啤酒资金流
相关股票山西汾酒(22.49 4.56%)莫高股份(9.19 3.96%)金种子酒(11.15 2.29%)沱牌舍得(17.20 1.71%)珠江啤酒(18.40 1.71%)泸州老窖(20.06 1.42%)
  该来的终究会来。

  12月9日晚间,重庆啤酒发布公告 ,宣布终止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项目的所有研究。

  此前,因为乙肝疫苗概念的缘故,机构对其股价的炒作曾接近疯狂。2011年11月25日,重庆啤酒收盘价81.06元,对应静态市盈率高达108.4倍。但此后,由于疫苗揭盲数据低于预期,股价连续九天跌停,从每股83.12元暴跌至每股20元左右。

  多位业内人士对《中国经营报>博客 ,微博 )》记者表示,如今,高风险的新药研发变味成资本市场的炒作故事,而受伤害最大的是新药研发本身。随着重庆啤酒乙肝疫苗故事剧终,新药研究者处境将更加艰难,资本急功近利的炒作正透支新药研发的信用。

  资本热炒

  12月9日的公告显示,根据“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临床试验总结报告》结论意见,同时鉴于新药研制具有高风险、高投入、专业性强、周期长的特性,以及征询相关各方意见等实际情况,公司决定同意子公司佳辰公司董事会做出的不申请联合用药组的期临床试验,并不再开启新的联合用药组Ⅱ期临床研究的决定。至此,佳辰生物将终止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项目的所有研究。

  时光回溯到1998年。当时,重庆啤酒发布公告称,以1435.2万元收购佳辰生物52%股权。当时佳辰生物声称依托第三军医大学的科研平台,自90年代初开始进行乙肝新药的开发,2001年1月19日,重庆啤酒将佳辰生物股权比例增至93.15%,从此公司被视作乙肝疫苗概念股遭遇反复炒作。

  从2009年8月起,某券商研究员共对重庆啤酒发布了27份研究报告 ,其中有25篇报告明确给予“强烈推荐 ”。在报告中称,治疗性乙肝疫苗的创新性是前所未有的,其市场价值、经济效益也是空前的,今年完成Ⅱ期临床,并顺利进入Ⅲ期临床的话,该疫苗对母公司的贡献在110元/股以上,并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2011年初,另一券商研报给予重庆啤酒12个月内目标价为156元,预计公司2010年、2011年及2012年主营业务EPS分别为0.58元、0.50元和0.61元。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上市后10年保守估计可以产生800亿元以上的销售收入和过百亿元的净利润。“即使按上市后连续5年经营,计算其净利润逐年简单贴现至目前对重庆啤酒净利润贡献近70亿元,按20倍PE计算,合成肽乙肝疫苗价值为1400亿元,即每股288元价值。目前47元股价远未体现其价值,维持强烈推荐评级,给予12个月目标价156元。”

  2011年年底,重庆啤酒宣布乙肝疫苗揭盲数据的试验结果前夕,机构对其股价的炒作也接近疯狂。重庆啤酒收盘价81.06元,对应静态市盈率高达108.4倍。

  此后,重庆啤酒则因为疫苗揭盲数据低于预期,股价连续九天跌停,从每股83.12元一路暴跌至每股20元左右。

  而在2011年三季度末,大成系共9只基金持有重庆啤酒,分别是大成创新成长 、大成财富2020 、大成优选、基金景福 、大成精选增值 、大成景阳领先 、基金景宏、大成核心 、大成行业轮动,合计持有股数达到4495万股。大成基金在此轮暴跌中损失严重。

  对于这类仍处于研究阶段的科研项目,为何大成基金如此看好,旗下9只基金敢于重仓抱团持有,其中5只基金持仓比例几乎达到上限,总持股数占该股流通股比例高达9.29%,其背后的投资逻辑颇为怪异。

  2012年5月底,重庆啤酒已宣布不再申请单独用药组Ⅲ期临床试验,并不再开启新的单独用药组Ⅱ期临床研究。

  截至2011年末,重庆啤酒对佳辰生物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9488万元,这笔长期股权投资已在2012年年末悉数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

  新药风险

  事实上,新药研发风险巨大。

  曾直接参与了超过50个新药研发及管理工作的行业专家陈敏华博士告诉记者,一个新药由概念到进入市场通常需要10~15年的时间,而从一期临床到最后能够上市的不超过10%,也就是说有近90%的失败率。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2014~2018年中国医药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根据各大药企公布信息统计,前十大失败试验造成的损失达到13.2亿元,保守估计2013年临床试验失败而造成的损失在20亿美元左右。

  实际上,在国内,投资新药不仅要面对研发风险,且研发成功后,还有巨大的市场风险。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个新药即使成功上市,还要面对苛刻的医保准入和各省集中招标,跨过这些门槛对新药绝非易事。目前,我国一个创新药上市后至少需要2年才能进入地方医保目录,如果要进入医保甲类目录,则至少需要5年时间。这意味着花10~15年研制的新药,还是需要和其他仿制药一样,按国家规定排队2年等待进医保目录,严重影响了企业对研发成本的回收。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恒瑞上市了首个自主研发1.1类新药艾瑞昔布,但未能很快打开市场,累计销售额仅3000万元。而先声药业的1.1类新药艾拉莫德的销售也不甚理想。

  但此前,先声药业公司投入到“艾得辛”上的经费就已经超过1.5亿元。该公司董事长任晋生就曾表示,招标、入院、医保成为创新药物实现市场转化的三大难关。“没有医保支持,创新药物的销量还是受到很大的限制。”

  而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也表示,医保市场是我国最大的药品消费市场。在国家积极推动药物创新的背景下,如果这个最大的消费市场不给创新药留一点“口子”,新药发展前途必然渺茫。

  恶性循环

  陈敏华表示,资本炒作新药的行为国内外皆有。

  主要研发治疗癌症和罕见遗传性疾病的药品制药公司Agios Pharmaceuticals,2013年在美国 IPO募资1.22亿美元,股价在上市首日飙升73.8%。但该公司在上市前还没有任何一款研发的药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后来其药品临床效果不错,股价上涨了几倍。但不同的是,美国投资者对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专注医疗和生命科学相关领域投资的景林投资董事总经理汤国平认为,目前在投资创新药时,资本和市场都有点急功近利,这种环境近几年应该不会改变。

  “毫无疑问,国内对新药研发失败缺乏宽容的环境。这也有一定的客观原因,首先是审评速度太慢,导致周期太长;还有国内新药的销售上不去,所以价值没那么大,资本长期投入无法获取超额利资,也就急功近利了。”陈敏华说。

  而在资本市场上,重庆啤酒的故事未来还会重演。

  今年以来,有基因测序和细胞免疫等概念的医药上市公司股价炒作持续火爆。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周晓光就曾给今年在资本市场火热的基因测序泼过冷水,“国内基因测序产业目前许多从业者抱有淘金心态,此外融资环境中投资者抱着短期回报的心态也会给这个行业带来负面影响。”

  一位投资界人士对记者说,在美国,新药研发只要市场认可,企业即可上市,风投退出相对容易。在中国,即使在创业板上市,也要具备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或其他条件才可通过审批。这对资本的耐心是极大的考验。

  “资本是逐利的,既然新药研发风险巨大,且新药研发成功后市场回报的倍增空间也比较小,那大家只能挣”快钱“了,泥沙俱下,借新药概念讲故事炒作也就有了流行的空间了。”上述人士表示。

  财经评论人叶檀曾撰文表示,随着重庆啤酒烟花的消散,从事新药行业的研究者处境将更加艰难,他们将越来越难得到长期资金来源。

  业内人士表示,相比较全球排名前五位海外药企的每年用于研发投入达到销售12%以上的比例,中国药企的研发投入平均占比还不到5%。在药物筛选上无法做到产业化,只能依靠政府力量获得研究资金将是一场人情关系大比拼,“可以想象,未来中国仿制药将越来越多,创新药将越来越少,这也将形成恶性循环”。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