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医药牛股恒瑞反驳高增论 意外收获另有隐情
2008-03-09 14:22:08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股汇之巅
发帖数:1779
回帖数:212
可用积分数:729667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14-04-23
主题:医药牛股恒瑞反驳高增论 意外收获另有隐情

随着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600276.SH,以下简称为“恒瑞医药”)2007年年报的公布,利润剧增80%、医改受益将导致爆发性增长、创新转型带来持续利润增长以及收购豪森医药等围绕恒瑞医药的话题愈演愈烈,这个一向比较低调的企业,突然间被各种媒体及研究机构加以层层光环,成为数十家研究机构一致强烈推荐的炙手可热的医药板块“大牛股”。

  事实是,制药企业仍处在国内外竞争趋于恶性、创新未果、政策不明等困境之中,作为医药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恒瑞医药也绝非外界传言的那般乐观,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甚至在2008年提出了 “二次创业”的口号,以应对即将到来的重重难关。

  只是意外的收获

  恒瑞医药公告年报称,2007年净利润较上年同期调整后的净利润相比增长80%以上。其中,主营业务的净利润增长为36.4%。恒瑞医药总经理周云曙对本报解释,他们“并不喜欢外界对所谓利润剧增过于渲染,80%的增长中一半以上是来自金融市场投资收益所得”。

  他认为,这部分利润是由于股市火爆行情所致,可以说是意外的收获。他们更看重的是主营业务的增长。

  年报显示,2007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9.6亿元,同比增长36.4%,为4年来最高,这样的增长也引来许多医药行业研究员的强烈关注,纷纷因此评定“恒瑞医药在2007年步入快速增长期”,并陷入该增长是受益于医改趋势及创新药品投入开始贡献利润等种种猜测之中。

  据周云曙介绍,其实36.4%这一数据另有隐情:由于新会计准则的变化,现在普通发票一旦开票就需缴税,医药企业普遍存在3至4个月的账期,因此企业一旦开出发票不但不能马上收款,而且需要垫付税款。而统计数据则根据当年缴税情况统计利润增长数据,如此一来,就等于计算了企业13至14个月的销售收入,恒瑞医药2007年的应收账款就从1.2亿元剧增为4亿元。

  “事实上,我们的主营业务每年都维持在30%左右的增长速度,2007年也基本是这个水平,并没有出现因为受到某些政策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忽然提高了很多的情况。”周云曙说。

  恒瑞医药董秘戴洪斌表示,2007年恒瑞医药抗肿瘤药的销售收入1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6%,同比增长42%,是公司主要盈利来源。

  “肿瘤药是2007年全世界用药增长最大的药种,国内临床使用肿瘤药也是在所有临床医药中位居第二。我们公司的肿瘤药在国内排名第一,目前我们的主攻方向也是肿瘤药市场。”戴洪斌说,“肿瘤药涵盖很大范围,目前公司仅生产了肿瘤药中的一部分,未来肿瘤药的市场是巨大的。”

  医改受益?

  周云曙在谈到医改时称,对医改十分关注,但是真正能出台什么样的政策,他们能否受益实在说不清楚,即使出台有益的政策,落实和执行也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现在谈受益于医改还为时过早。

  有业内人士认为,十七大报告提出2008年要加大对医保的投入,通过测算药品行业的投入将达到200亿元,这对整个医药行业来说当然是利好,但是这200亿元有多少能落在企业的头上,还非常难说。

  周云曙说,在“生产商—流通商—医院—消费者”的产业链上,除医院仍属于半事业型单位外,其他环节都已经基本完成了市场化的改革,而医院为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只能通过药品的收入来完善经营体系,从根源上说是畸形的体制导致了医药行业的种种弊病。

  在医院机制与药商的经营问题上周云曙表示,医改的长期趋势是使药品价格大幅调低,这对医药企业来说非常不利,如果药品市场最终进入价格战的恶性竞争中,像恒瑞医药这样的大企业是绝对无法和小企业竞争的。因为大企业在设备、人才使用、科研等方面都需要很大的投入,经营成本很高。

  一边是设备成本、原料成本、人工成本、科研投入的不断增长,另一边则是政府一再定出低价限制,企业在此低价水平基础上还要遭遇招投标打折和对医院让利,以恒瑞医药的肿瘤药为例,就比同类同品质的进口药价格低出许多。

  “医改最终的方向还是要保障百姓用药,实现全民医保,我们希望医改也能给医药生产企业留下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周云曙说。

  知识产权问题使仿制药为主的国内药企即将面临无以为生的困境。但孙飘扬早在1998年就带领企业走上创新转型之路,10年来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

  周云曙说:“我们企业中只有科研是没有预算的。”仅2007年研制新药方面就投入了1.6亿元,占年收入的8%,远远高于国内1%的平均水平。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